1.北京有句俗話:「你小子再不老實,就送炮局。」「炮局」指的就是公安局。
「哥們剛從炮局出來」,那在江湖上也是值得炫耀的經歷,比起進派出所又上了個檔次。
「老炮兒」一般指老混混,經常進炮局的主兒,以前稱為「老炮兒」。他們曾經風光過,但從局子裡出來後變得安分了。
有的在某一行業發了財,成為資格老、經驗豐富的大拿;有的回歸平淡,雖不至於貧困潦倒,但生活的並不如意。
有些人雖想重操舊業,但時代的更替已經無法讓他們繼續從前的風光日子。現在的人們早已不會意氣用事,講道義、講規矩的年代已經逝去人們都是「向錢」看齊。
其實現在,即便是北京的孩子,對於「老炮兒」的故事,上一輩的人也未必願意提起。畢竟,「混」不是什麼好詞兒。
但是單就規矩和禮數,北京的孩子是比別處的孩子懂,如今卻也是漸行漸沒了。
2.六爺的少年時代一定是這樣的:從小就是個混子,沒事和一幫兄弟在外面邊兒遛,愛喝酒,沒什麼文化,在那個類似「江湖」的年代,懷著一顆幼稚的心走上了社會,幹過髒活累活,時間閒散。那會兒血性方剛,凡事講究仗義,遇事茬架那都是家常便飯,誰讓那些人不守「規矩」。混著混著,有了點小名氣,成了一群弟兄裡的扛把(讀四聲)子。
年輕的六爺已經成了大哥式的人物,像極了《古惑仔》裡的陳浩南,有事兒兄弟儘管吱聲,罩得住。這也是吳亦凡飾演的小飛渴望充當的角色——能罩得住兄弟的人。
六爺這種人,活著全靠經驗,在他生活的地界兒,有自己的一套規矩,他非常熟悉,他的標尺和原則。義字當頭,生活裡最重要的是兄弟,其次還是兄弟。偏偏男人最後都會愛上女人,六爺這種男人也不例外。
人到中年依舊風姿綽約的「話匣子」霞姨還是個小姑娘時,就對六爺無比崇拜,可見六爺年輕時一定非常有魅力。當時這種十六七歲的小姑娘不懂事,就覺得像六爺這樣扛得住事兒的最男人。
六爺年輕時候無論長相如何,那氣場一定是鎮得住姑娘的。萬花叢中過,六爺終於愛上了一個女人,也就到曉波的媽媽。
也不知怎麼的,古往今來在這種設定下,兄弟和女人,總是只能擇其一的。女人總是渴望安穩的生活。大哥的女人最可憐。看大哥在外面兒風裡來雨裡去,三五時的出個事要跑路,這活寡一守就是好幾年。這樣的女人,都希望大哥能退隱江湖,好好過日子。
少數有能力加上有運氣的大哥女人,參與進大哥的生意裡,成了大哥有力的幫手。比如《江湖》裡華仔的老婆,在自己男人受到威脅時還能反將對方一軍。
而大多數大哥的女人,卷進了江湖的紛爭裡,都成了江湖鬥爭的犧牲品。《友情歲月》裡山雞失去了一生的摯愛芝芝。
《戰無不勝》裡大天二被報復而死,天嫂也慘遭摧殘。他們的大哥陳浩南呢,最終也在《隻手遮天》裡失去了最愛的女人細細粒(小結巴)。
六爺的女人也難逃厄運。六爺進了局子,一蹲好多年。女人守著活寡,不幸飛來橫禍,去世了。
在牢子裡六爺本就消磨著血性,女人在鐵窗外去世,自己卻無能為力。可無論世道怎麼變,六爺依舊義字在心。
女人死後,他還是回歸了那個大哥的角色。有的弟兄揭不開鍋了,他給添點。有的弟兄飛黃騰達了,他也不攀上。這,才是真正的大哥。可大哥再猛,也渴望有個賢內助,在酒後回家攙扶著入睡啊。
但六爺知道自己不可以,有些東西,是身心被江湖摧殘過的,是六爺給不了「話匣子」的。他能給得起的,只有房契,和信任。
這個女人,在曉波問起難道霞姨不是親人的時候,只是讓六爺輕笑一聲「女人」。可父子倆在逃開霞姨的追趕,候在計程車上時,一句「你就不怕真傷了霞姨」卻催發了六爺在墨鏡的反光背後流下的淚水。他怕,怕自己會真的傷了她。
放在當下,六爺這樣的男人,有個時髦的貶義詞來形容他的性情——「直男癌」。在一定意義上他是直男癌,不折不扣。可這種「直」。不是單純的令人厭惡的大男子主義,而是站得直、活得直。該有的擔當,該付的責任,他做的比誰都好。他給不了話匣子溫馨平穩的生活,卻也從不肯辜負她。說白了,那句輕佻的「女人」,還是好面兒。其實,他心裡比誰都軟,比誰都在意這個女人。
3.作為一個南方人,影片最讓我動容的,不是瀰漫在語言和場景裡的京味兒,不是規矩、道義與現實的衝撞,恰恰是馮小剛飾演的六爺在父子關係中的展現。出獄後的六爺跟曉波面臨兩個斷層。
一個是情感的斷層,這麼多年缺失的親情難以彌補。另一個也極其重要,是六爺與時代的斷層。仔細思考後可以知道,曉波作為一個父母都不在身邊的年輕人,自己能有多少資本?
六爺問他開酒吧的錢從何而來時,曉波只能掏出幾張鈔票和幾個鋼鏰兒,我們這的影院都笑場了。曉波窮,但他卻跟富二代們一起玩,為什麼呢,一個是他沒有人管教,第二個是他生活裡缺失的成分只能在二代們刺激的生活裡找到彌補。
曉波這個跟富二代們在外玩耍的靚仔,必定接觸的都是時代前沿的年輕文化,對於他這種人,很容易迷失其中。但六爺哪懂這個啊?這也是為什麼六爺面對法拉利的刮痕,能吐出「兩千塊多了不用找」這種讓現場全部年輕人捧腹的話。「這臭老頭兒懂個屁啊」,那幫玩世不恭富二代一定是這麼想的。曉波看不上六爺,連聲爸都不肯叫,直呼他大名,不僅如此,六爺也看不上曉波。大家問六爺曉波的去向,他只說曉波兒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就知道回家了。
但父親心裡是惦記自己的崽兒的,惦記得要命,一聽聞曉波在哪兒,立馬買了禮品就去了。六爺在那門口糾結的樣子非常值得玩味,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一個父親內心的掙扎。見他一面吧?唉,算了,東西放這就走吧。
唉,還是他媽見一面吧。父子二人都抹不開面子。這也是「男人」符號在父子的身份上的體現。六爺好面兒,本意是找朋友借錢,卻因為面子到最後都死磕著不要錢,在六爺這,面子和裡子得分得開。但是一知道曉波出事了,六爺能立馬四處奔波,動用一切自己的地下關係與黑色手段,只為找回自己的兒子。甚至為了兒子單刀赴會,孤身一人闖進修車行。
面對一批熱血上腦的年輕人,六爺一身硬氣,講話見條理,比起幾個小兔崽子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有事兒說事兒,十萬就十萬,爹扛了。這是父親身份的彰顯,平日六爺沒法當一個好父親,在關鍵時刻卻滿是擔當。在那場飯桌上的戲裡,我們看到了最感動的場景,曉波終於拉下了臉和六爺好好吃一頓飯。但六爺還是那樣「直」,想教訓幾句,曉波也忍不了,兩個人吵了起來。父子之間的對話碰撞點太多了,互相都不理解。
這就是前面說的二人之間斷層的影響。六爺動怒地站起來,曉波卻反嗆六爺只會打人,還貼過臉讓六爺賞巴掌。做爹的哪裡受得了這個。一切的憤怒與揪心,都化成了淚水,一個縱橫小社會幾十年的老炮兒,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依然是那樣脆弱。
辛酸過後,留下的是理智的談話,從喝酒這一似乎是「男人符號」的行為,就能看出兩人的身份在酒桌上不再是父子,而是男人與男人,化成了一種平衡。如果男生們有機會,哪天可以和自己的父親對飲一次,促膝長談,也許會有很大的收穫。兩人最後還開起了玩笑,幻想著那間擺太師椅上鋪虎皮的酒吧「聚義廳」。
經歷了這件事,六爺和曉波的父子感情有所緩和,父子還同坐一輛小單車,像極了許多人童年時父親載著孩子的畫面。但「江湖」瞬息萬變,在看似其樂融融下,隱藏著殺機。父子二人中了埋伏,六爺推開曉波讓他去叫人。這個當爹的又一次扛了。廉頗老矣,一個打十個的光輝歲月不再,六爺兩拳難敵幾十手,敗下陣來。
兒子放心不下爹,跑回來,腦袋卻挨了一悶棍兒。這讓六爺無法接受。有什麼事情你他媽衝爹來,傷了兒子,那是傷了六爺的命的底子了。這是天大的事兒,所以六爺後來才一再強調」一茬是一茬「,什麼事兒也許都可以商量,但跟自己兒子有關的事兒,六爺無論如何都要一個交代。為了兒子,爹能跟這個世界玩老命兒,這是《老炮兒》最淺表但最打動我的一層表達。
4.片中出現了許多六爺的背影特寫,但都虛化了遠景,不禁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消逝感。六爺把舉報信寄出去其實是可預見的。因為雖然六爺是個混子出身,但是六爺還是堅守著底線的,這從影片一開始六爺在巷子裡讓小偷把身份證寄回去就可以看出。
地下的運轉規則比地上要黑暗,但既然有規則就有個底兒,是規矩就不能亂,亂了就不成江湖了。當中六爺到小飛的住處那一段也非常值得回味。為什麼呢?這裡體現的也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小飛作為」兒子「的身份。你們想啊,小飛和曉波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不跟自己老子親近。小飛一開始就不想受他爸的安排出國,後來更是和家裡鬧翻,所以後來遇到一個只在自己書裡見過的、一個為自己兒子拼老命的六爺,必然對六爺的感受也是十分複雜的。
第二層是年輕人與老人的衝撞和妥協。小飛一開始瞧不起六爺,對他的稱呼是老頭,但現在也改稱六爺,是對六爺價值觀的肯定。在這場戲裡,小飛拉開窗簾,是片子裡的第三次強光(第一次是小飛的車頭燈,第二次是小飛的手電筒),但和前兩次不同,前兩次代表小飛對六爺的挑釁,這一次則蘊含小飛對六爺的「支持」氛圍。小飛說那幫人本來想綁人,是他幫六爺攔下來的。小飛還讓他們遵守六爺的規矩。這就是新時代的小「大哥」小飛對舊時代老大哥的敬仰,「規矩」的交接,在最後的握手一瞬間中化開來。
5.終於。軍刀、大衣,和過去一起鎖在柜子裡,掏出來了,回到了過去。就算是這樣,六爺都不想連累當初的那幫兄弟,大家都老大不小小的,經不了這茬。六爺全他媽扛了。六爺騎著自行車,穿過晨霧,正好把影片的色調調得陰鬱怪奇,就在這樣的畫面裡,有鴕鳥跑上大街的荒唐,給不平凡的一天起了頭。片中的「江湖」、「規矩」,包括六爺,都似乎在現實中無處可尋,像小飛說的只在書裡出現。
有些人因此批評這部電影不合邏輯,但在我看來,正是這種不合邏輯、沾著都市武俠色彩的氣息,才讓影片更有魅力。諾大的冰面闊出一片落幕的好地界。一般不管這叫打架,叫「打仗」,因為這就是戰場。那幫被生活綁住的兄弟,為了大哥的「癌症」二字,還是聚在了一起。
兄弟的情義從來沒有消逝過,儘管平日裡為生活所折腰,也許聯繫得少,但到了這決鬥場,發現原來是得打仗的,二話不說,該掏的傢伙還是全掏出來了。過去遇見的大小坎兒,都是大哥罩的。現在大哥有難,我們給你撐腰。這,就是兄弟。六爺一人在冰面上遙望對岸,攝像機從高處俯拍,六爺在冰面上微小而又凸顯的身影,大有悲愴之感。英雄遲暮,拿著軍刀的不再是當初渾身筋肉身手靈活的鬥士,而是被歲月摧殘風骨的老漢。
六爺沒有輸給對手,而是輸給了他堵住的、並且本想用來堵住這場紛爭的三根血管。一人倒下,還有身後的弟兄。最後的戰鬥止於場面。我非常喜歡這個處理。雖然我從影片一開始就渴望看到六爺打仗時的風姿綽約,但畢竟歲月已過,這個年代,已經不是那個以武力論英雄的年代了。屏幕一暗,字幕一打,影片的正片到這裡就算個結束了,六爺的傳奇也就此終了。
6.故事的最後,兄弟們從局子裡時肩並著肩談笑風生地走了出來,似乎夢回青蔥歲月。故事的最後,兒子還是聽了老子的話,開了「聚義廳」。在我看來,《老炮兒》,就是一個因兒子而起、以兄弟為結束的故事。一個老子為了兒子與新舊世界對抗的故事。一個大哥在生命最後的危難關頭有兄弟陪伴的故事。故事京味兒很濃,在外地人看來有股新鮮感,在北京生活過的人看應該會有很深的代入感。
馮小剛是胡同裡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將六爺這個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該有的那股江湖氣和市井老大爺的頑固結合得非常好。其實真實的馮小剛跟六爺有太多的相似。馮小剛也軸,愛較真,時不時爆出跟這個明星過不去,跟那個網友開罵戰的消息。曾經的票房冠軍締造者,如今電影卻在影院被《惡棍天使》等新鮮血液打壓,好比六爺的風光不再。
好在馮導優秀的作品能一直流傳,一如六爺的血性依舊。整部電影髒話亂飈,」他媽的「在英文語境得是無數」fucking」,在大熒幕前聽著,讓人還是有點小驚喜的。
故事從兩個層面解析都很有意思,一個是父親為小逼崽子玩命兒的故事,一個是老去的混子頭兒遇到的中年危機,與新世界的那種抗爭。
故事有點糙,要我給分,也許打不上豆瓣8.6那麼高。
但這種糙,是男人的糙。我願意給這部電影一個好評,因為片子夠硬,管虎夠硬。
男人,誰不希望自己硬一點呢?
最後的總結:他,撒過年輕的股子熱血,踏過歌舞昇平的溫柔地兒,結交過出生入死的弟兄,挨過生活的冷槍兒。
到頭來,他不再闖蕩、不再燃燒,再聞不得女人香。
但他依舊,對自己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