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為何物?如果一個人具有你所期待伴侶的所有的品質,但是你對他沒感覺,你會和他結婚嗎?現在大部分人應該都會說NO。
然而,縱觀人類歷史我們會發現,以前擇偶很少與浪漫愛情有關,婚姻是出於政治的,經濟的,實用的和家庭的目的,唯獨不是因為彼此相愛。
在以往女性比男性會更多的去接受一個他們不愛,但是各方面都很完美的伴侶結婚,而現今人們更多在婚姻中去強調愛情的必要性。
所以大家堅持另一個人的品質,例如熱情,誠實以及激情等等,這才是婚姻的前提。但是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其實這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背景下產生的。
雖然數不勝數的詩人和作家或熱情讚美,或理性分析批判,總結出一個又一個的愛情真諦。
但我們對於這個奇妙的現象背後的心理學原因的理解,似乎並不是那麼深刻。
然而,愛情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和折磨著大千世界的我們,它讓你能快樂的像飛在雲端,也能讓你痛苦到跌入萬丈深淵。
著名的愛情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早期的愛情三元論中提出愛情的發生離不開這三要素:親密,激情,承諾。親密,激情和承諾,也就是說如果是愛,就一定同時包含這三個方面,都是很熟悉的字眼吧?
我們一個一個來理解。第一個成分稱為親密: 親密,它包括熱情,理解,交流,支持和分享等特點。
一般來說它發生在有著真正的溫暖的友情當中,所以雖然有些人說,我還沒有體驗過愛情。沒關係,溫暖的友情總會有過吧?
所以有了這個親密,基本上就達到了我們平時所說的喜歡。但是親密不一定會激發你的激情,或者說你想要與她共度餘生這種渴望。
如果一個朋友確實激起了你的激情,他離開你的時候,你會強烈的思念他,這時候關係就已經超越了喜愛。變成別的了,所以這也可以稱得上是喜歡和愛情的第一個區別。
那麼親密能夠引起溫暖體驗,具體來說它會包括這樣一些內容,你感覺很快樂,你們彼此能夠進行無礙的溝通交流,互相理解,認可對方在自己生活當中的價值。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親密是愛情的充分不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有親密,不一定能夠發展為愛情。因為友情當中也有足夠的親密,但是如果要發展為能稱得上愛情的前提一定會有親密。
有些人說愛我們倆相戀了,但是沒有這種親密的感覺呀!那就是說,你們之間的戀愛,可能還稱不上我們剛才所說的愛情。
給大家一個啟示,就是,你們能否做聊得來的朋友,是判斷你們是否具有良好的愛情關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
用更通俗的說法,我們聊得來是檢驗愛情的一個關鍵因子,你看很多愛情關係終結時,有好多人就感慨,我們之間已經無話可說了。
所以,先從朋友做起,更多的去了解對方,所謂日久生情是有道理的,日久中建立了親密還不夠,還需要什麼呢?
第二個成分激情: 激情成分就是一種強烈的渴望與另外一個人成為一個統一體的一種狀態。
在愛情的關係當中激情一定包含了性,而性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兩個人靠近,拉拉手,擁抱都屬於性的感覺。
你想要並願意去靠近對方,一種被吸引的感覺,當人們被不太熟悉的人激起欲望時,也會有這種體驗。
所以一見鍾情也常常發生在這個成分當中,它也是愛情的必備元素之一,這也能夠理解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的男閨蜜,相處了十幾年,但是兩人之間就是沒有愛情,就是因為缺少了這個成分。
有的「閨蜜」成功了,因為突然就開始分泌多巴胺了,所以呢,我們得到一個啟示,激情是增加一些男性或者女性的性別魅力的,能夠促進激情的產生。
例如,男人的勇猛,強壯,男子氣概,女人的婀娜身姿,香水味,長長的秀髮,誘人的紅唇等。
第三個成分承諾: 承諾有兩層含義,第1個在短期方面,他指的是一個人做出了愛另外一個人的決定。
例如我不能繼續暗戀了,我要表白了,或者說我們要向我們的朋友宣布我們倆是情侶,這種決定和宣布是一種承諾。
在大眾面前宣布我們倆是一對,這一點非常重要,像我們的圈地運動一樣向大眾宣布是吧?
這個是我的男朋友,這個是我的女朋友,我的擁有權,同時也是相互之間身份的一種確認。
它具有排他性,在一段關係當中,有一些人會選擇隱戀,就隱藏自己的戀愛關係,不讓其他人知道。
還有一些異地戀人,他不告訴周圍的人自己已經有了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他們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但是那些原因都沒有辦法說服我,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想的,所以承諾是愛情的必備元素之一,它代表的是一種態度。
在長期方面,指的是為了維持愛情關係而作出的承諾或者擔保,例如結婚,這就是長期的承諾。
最後我們再看一下喜歡和愛,它們最本質的一個區別就是喜歡更多的是親密,而愛包括了更多的激情和承諾。
也就是契約精神,以及排他性,有人說喜歡是淡淡的愛,愛是深深的喜歡,這句話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三元論緊密結合後的感覺。
愛情用文字是無法解釋得很清楚的,有很多個人內在的感受是不一而論的,三元論也只是一個情感的理論依據而已,活學活用,讓雙方都感到愉悅的,一定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