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宇宙,廣闊無邊,充滿了未知與奇蹟。而我們地球文明的誕生就是這無數奇蹟中的瑰寶。
在了解自身的同時,我們渴望在宇宙中尋找到同類---生命,哪怕到目前為止地球是已探測宇宙中的唯一,人類仍然沒有放棄。或許比一無所獲更可怕的是孤獨。
根據科學家們的分類,我們的地球文明目前處在0.7級文明,是的,你沒有看錯,還不到一級文明。
那麼,宇宙中的文明等級是怎樣劃分的呢?
1964年,天體物理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提出了這樣一個理論:他認為人類文明的技術進步與將其國民可控制的能源總量息息相關。根據這條思路,他從低到高確定了銀河系中文明發展的三種類型:類型I :該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這意味著他們可以主宰整個世界能源的總和。 類型II :該文明能夠收集整個恆星系統的能源。 類型III :該文明可以利用銀河系系統的能源而為其所用。 宇宙學家使用卡爾達舍夫指數來預測未來的技術進步和域外文明。目前,現代人類甚至沒有跨入這三種文明形態的任何一種。在這個理論系統中,雖然我們基本上處於一個零水平的文明,不過我們終會轉向第一類型的文明形態。卡爾達舍夫預測,這種轉變將要發生——但是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理論物理學家和未來學家加來道雄預測,這種轉變即將在一個世紀後發生。物理學家弗裡曼 戴森認為,人類將在未來的200年內步入第一種文明形態。早些時候,卡爾達舍夫設想,人類將在3200年後進入到第二類文明形態。
按等級劃分的話,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Ⅰ型文明--母星文明(沒有所謂的衛星系,該等級文明以母星為核心,姑且叫做母星文明)
Ⅱ型文明--行星系文明(太陽系就是一個行星系,行星係指圍繞某恆星公轉的各種天體的集合,包括行星、衛星、小行星、流星體、彗星和宇宙塵埃。)
Ⅲ型文明--恆星系文明(銀河系就是一個恆星系,而恆星系或稱星系,是由無數本身能發光發熱的天體(及恆星)所組成的集合體)
茫茫宇宙,是否會存在Ⅱ型文明甚至Ⅲ型文明呢?答案是未知的,但總有一天人類會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