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是第一位資產達到億萬的富豪,也是世界公認的「石油大王」,然而洛克菲勒並沒有因此驕傲貪圖享樂,而是低調做事。
洛克菲勒最讓人佩服的是他不僅是一位商人,更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他經常教導孩子們,錢不是人生的全部,一個人強大的內心、完整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
洛克菲勒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生活經驗總結除了一套教子智慧。他教育出的後代都是優秀的繼承者,他的教育理念也一直在家族中流傳,在那個「創業容易守業難」的時代,他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洛克菲勒寫下自己的忠告在書信中,將自己在創業中踩過的雷,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累積的各種智慧經驗,都知無不言記錄在內。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洛克菲勒曾在書信告誡孩子:擁有這兩種思維之人,往往難以有所作為,不能深交,要遠離。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洛克菲勒說:從我年輕的時候,就拒絕同有這兩種思維的人交往:
01.安於現狀,缺乏鬥志,毫無上進心的人
這一類人完全損失了野心,一個人沒有野心是很難向上爬的,這種安於現狀的人,深信自己的條件不足,也不相信自己能創造出成績,於是漸漸頹廢。
這樣的人寧願守著一個穩定而又平凡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麼碌碌無為地過下去。他們雖然知道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但是卻又害怕失敗,不敢去闖,就選擇安於現狀。因為害怕路上的阻礙太過,所以他們缺乏自信,深信自己無法做大事。
聰明的人從來不會屈服命運的安排,他們相信一切都是依靠自己闖出來的,機會都是自己努力得到的,於是更加有鬥志去拼搏努力。而安於現狀的人只會感嘆命運不濟,不欣賞自己,他們完全失去了全力以赴的信心,讓消極佔據了內心。
這種人過於不信任自己,害怕失敗,難以獲得成功,所以我們不要與這類的人深交,以免影響到自己的未來。
02.總喜歡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的人
這類人雖然心有大志,也非常嚮往自己能夠闖出一番大事業,但是卻在實施計劃的路途中,因為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困難和阻礙,需要更加有信心堅定下去,他們便會開始徘徊抉擇,糾結要不要繼續下去,但是大多數人都覺得不值得,於是半途而廢,把之前做過的努力完全放棄,開始自暴自棄。
在完全放棄以後,他們甚至會開始嘲諷曾經那個努力的自己「現在這種生活已經足夠好了,賺的也足夠,幹嘛不知足還要去冒險呢?」這種人其實已經有了恐懼感,他們害怕失敗,害怕大家不認同,也害怕失去已有的一切。
即使這類人再有才華,有能力,卻因為不敢冒險,所以一輩子也就碌碌無為,平淡渡過了。
這兩種人身上有著共同的思想毒素,極易感染他人的思想毒素,那就是消極。
洛克菲勒認為:「一個人的野心與個性,身份和地位,都與他跟什麼樣的人交往有關」
我喜歡同那些永遠也不屈服的人做朋友。
本文所提及的內容,只是洛克菲勒人生智慧的冰山一角。如果你想對他的智慧和人生有更多的了解,不妨去讀一讀他的傳記和那本被譽為「影響世界的家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已經傳承了六代人,甚至已經到了第七代,但仍然沒有衰敗的跡象。這與他們家教有很大關係。洛克菲勒家族教育的主要思想源於洛克菲勒給兒子的信,這些信在他們家族中永遠流傳了下來。
洛克菲勒通過家書讓洛克菲勒家族的後人延續了財富的神話,人們對於洛克菲勒的「忠告」更是趨之若鶩,最終把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家書集結成冊,即《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這本書在美國上市後就被搶購一空,因為每個人都想窺探洛克菲勒的成功秘訣。我們不妨也來閱讀一下這位成功的父親所寫的家書,從中汲取我們覺得有價值的東西,用來傳授給我們的孩子。
許多有錢人都把它當作「家庭規則」來教育孩子,包括李嘉誠。他甚至把這本書放在枕頭上,每天晚上入睡前讀一遍,讓他的兩個兒子將其視為「聖經」。
這本書被稱為「影響世界的家書」。這是位成功的父親對兒子的委託和寶貴的生活建議,涉及我們人生各個方面。
點擊下方連結了解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