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一名女子將章魚咬在嘴裡拍攝搞怪照片:她將章魚頭足類捂在臉上後,章魚咬了她的下巴,並且往她的臉上注入了毒液,傷口流血30分鐘,非常疼痛。兩天後,她吞咽困難,臉部,喉嚨和手臂嚴重腫脹。她接受了抗生素治療。但醫生告訴她,腫脹可能會持續幾個月,
據報導,這名女子名叫Jamie Bisceglia參加一家釣魚公司組織的釣魚攝影比賽。
章魚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生物
章魚具有三個心臟,血液循環模式為閉鎖式循環。有8條腕,每條腕有240個吸盤;章魚的口部具有形似鸚鵡喙的吻部,作用在於肢解食物,口腔內部具有齒舌,可以刮取微小的食物顆粒。
大部分章魚的天性都會比較喜歡生活在海底內的洞穴內,甚至他們會在洞穴內靜待獵物出現,為了配合這樣的狩獵以及對抗天敵,他們體內的色素細胞可以支撐他們的獨特變色偽裝能力;章魚是肉食性動物,食物包括螃蟹、貝類、魚類、海星,大型的章魚可以做到捕食龍蝦、大魚、中小型的鯊魚;而海中的另一個魚類,韌魚則是章魚的壓倒制服性的天敵,他們可以將章魚的觸手逐一咬斷;章魚自配的墨汁是屬性粘稠的混懸液,每毫升中含200ML球形顆粒,遇到危險,有些章魚甚至可以連續噴射六次墨汁,而再次儲積這些墨汁則需要半個小時左右。
儘管章魚的身體柔軟無骨,它們還有由幾丁質(又名甲殼素、甲殼質)組成的硬喙,這種物質構成昆蟲,蜘蛛和甲殼類動物等節肢動物的外骨骼。
在章魚用它的觸手捕獲了食物之後,用它的喙和鑽狀的舌頭突破了獵物的堅硬外殼。
一旦殼體上有一個洞,章魚就會將有毒的唾液注入其獵物中,使其癱瘓或殺死它們。
在大多數章魚中,這種毒液含有引起麻痺的神經毒素。巨型太平洋章魚中的唾液含有蛋白質酪胺和頭孢噻吩,使麻痺或殺死獵物。
章魚叮咬會導致人體出血和腫脹,但只有藍紋章魚的毒液對人類是致命的。
章魚是好奇的生物,通常不會對人有攻擊性。但是如果被激怒,它們將為保護自己而進行攻擊。
野生動物行為無法預測,應該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