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7月24日至25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優秀的內分泌科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上海市 科委啟明星計劃國家級和省市級等課題的主持者,32歲的前途無量的陸某某醫生,為了追求復旦大學女博士李某,三年來,不僅拋妻棄子,而且為其買房、買車、買包、送珠寶、為她寫論文,甚至短短三年,為她連寫5篇SCI,然而卻發現,自己傾其所有換來的卻是女友的「劈腿」,和最後的一句:「結束了,不愛了。」
陸醫生經受不了這份打擊,寫下痛徹心扉的遺言,吞下30片安眠藥,以求一死,帶走這個絕情花心的女子給他的所有傷害,不過,這位陸醫生最終被人發現並搶救過來。
那麼,這位陸醫生到底對這位女博士用情多深呢? 除了咱們熟悉的房、車、珠寶包包等價值,還不得不扒了扒5篇SCI的價值。
SCI是國際公認的高水平學術雜誌,是學術圈人士每天搞研究、做實驗,只有最終將論文發表在這類雜誌上,才能得到終極認可的地方。而普通人在「知網」上發表一篇論文都很難,但「知網」的論文水平根本無法跟「SCI」相提並論,其論文水平有著天壤之別。
5篇SCI,總價值超百萬,而且這些高分SCI能給作者帶來的好處絕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在學術界的地位,哪必只有一篇高分SCI都可以將作者帶進事業與財富雙豐收的人生巔峰,甚至因此世界上任何一個高門檻相關專業的工作都有可能為你敞開大門。可見,這種SCI上可以搜索到的論文並不是一般人可以寫出來的,他需要作者多年的精心研究和可達世界高度的專業知識水平,這不是用金錢可以買來的。
7月27日凌晨,復旦大學就此事發聲稱:對於網傳我院一博士生與附屬中山醫院青年研究員情感糾葛一事,醫學院高度重視,已要求並會同中山醫院就網友關注的當事人師德師風和學風問題啟動調查。對任何師德失範,學術不規範的行為,將一查到底,有責必究。
這樣一來,陸醫生的博士導師身份有可能被叫停不說,最慘的是這位女博士,被推薦公費出國深造是不可能的了,有可能連博士稱號都保不住了,畢竟學術造假,這不僅被學術界所不齒,而且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律師說法】
代寫論文可撤銷李某博士學位
根據《學位條例》第17條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對於已經授予的學位,如發現有舞弊作偽等嚴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情況,經學位評定委員會複議,可以撤銷。李某的五篇SCI論文屬於他人代寫,是嚴重的舞弊作偽行為,可依法撤銷其博士學位。
事實上,為了給論文評選降溫,早在2015年,國家衛計委聯合人社部就曾出臺過《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基層衛生專業職稱外語成績、論文、 科研要求、專業理論考試水平等在申報時不做硬性規定,可作為評審的參考條件,賦予不同的評價權重。
但近年來,圍繞論文爆出的各種風波有增無減。2015年,丁香園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34.34%的醫生表示為了發表論文,會採取找槍手買論文、找文章掛名字、修改數據等方式,還有另外38.54%的醫生表示目前沒有以上行為,但迫於壓力,以後可能會有。由於SCI論文數量與職稱評級掛鈎,超高的升職壓力和寬鬆的學術管理環境,推動了國內SCI論文代筆市場。
有公開數據顯示,1997年,中國科研人員對SCI論文的貢獻量不足2.5%;到2015年,這一比例則超過了20%,而美國的貢獻量則在25%左右。快速增長的背後,體現了國內高等院校的SCI饑渴症。
2017年4月20日,來自中國的SCI造假產業鏈震驚國際學術界。全球知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社宣布撤掉《腫瘤生物學》雜誌2012~2016年發表的107篇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而令人震驚的是,這107篇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涉及125家中國研究機構、524名醫生。
今年2月8日,翟天臨學術造假門事件再次將學術造假拉入公共視野。事由是翟天臨在某次直播過程中回應網友問題時表示,不知道「知網」是什麼,這不禁讓人懷疑翟天臨博士學位的真實性。事件發酵後,北京電影學院認定翟天臨學術不端,並撤銷其博士學位。此前招募翟天臨為博士後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也表示,同意翟天臨退站。
對於學術造假等失信行為,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嚴肅查處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並視情節追回責任人所獲利益,按程序記入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資料庫,實行「零容忍」,在晉升使用、表彰激勵、參與項目等方面「一票否決」。
【結語】
努力學習,成為學霸,讀研讀博是每一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是每一個孩子希望能夠達到的高度。不過,如果連基本的為人良知和做人標準都沒有,再高的學歷,也無法掩蓋醜惡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