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恐怖的冥王星為何有顆驛動的「心」

2020-10-27 奇談怪論集

宇宙大爆炸以來,在太陽系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八大行星,仿佛一個默契的大家庭,繞著太陽這顆耀眼的大火球,在各自的軌道上互不幹涉,互不阻撓地旋轉了幾十億年。


冥王星


然而,同時有一個星球也在這太陽系的黑暗深處,緘默沉靜了幾十億年。直到1930年2月18日,天文學家ClydeTombaugh,在這無盡的漆黑中找到了它——冥王星Pluto,在往後的76年裡,冥王星與現在的八大行星在一起,稱為九大行星,但後來被降為矮行星了。

冥王星的發現是對海王星外天體的首次探索。因為海王星外的世界離地球非常遙遠,大約44.96億公裡,這個地方寒冷、黑暗,充滿了許多未知,所以我們一開始對冥王星的誤解最深。宇宙之中有各種各樣的天體,環境也比較複雜。我們都知道宇宙之中有八顆行星,但事實上,科學家很早之前就發現了冥王星,並把它列入了九大行星的名單之中。自從上個世紀冥王星被發現以後,一直給人一種遙遠而神秘的印象。

希臘神話中,冥王普魯託(Pluto)是地底世界(冥界)之神,從名字來看,冥王星就是一個冰冷恐怖的星球。它的運行軌道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59億公裡,因此許多人猜測這顆星球表面一直處於黑暗。

2016年1月9日,為了探索冥王星及其最大的衛星卡戎和位於柯依柏帶的小行星群,一架名為「新視野號」的探測器在佛羅裡達州,被發射向了宇宙深處。

在新視野號發回的冥王星照片中,最引人矚目的亮點無疑是那個巨大的心形地貌。這顆聚焦著全世界目光的「冥王星之心」,甚至可能像木星的大紅斑或者土星的行星環那樣,就此成為人們對這顆星球的經典印象。


冥王星


這麼一個鬼斧神工的地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新視野號團隊的研究成員凱裡·利瑟(Carey Lisse)在接受採訪時這樣告訴媒體:它可能是一片廣袤的「雪原」。只不過此雪非彼雪——新視野號的遙感探測表明,這片區域的主要成分是氮,而並非像地球上的雪那樣,主要是由水構成。

在捷報頻傳的驚喜之餘,或許會有這麼3個問題縈繞著你我的好奇心:為什麼科學家傾向於把「冥王星之心」解釋為雪原?冥王星上又怎麼會下雪?為什麼下雪後恰好形成這麼個心形?

當揭開太陽系早期歷史時,你就會發現,冥王星上會發生些什麼事情,其實早在46億年前它誕生之時,就「冥冥註定」地寫在這顆星球內在的歷史之中了。

新視野號在飛掠冥王星時,半定量地測定了它表面的化學組成——主要是固體的氮、冰、以及少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這些成分,可能和不少人印象中的冥王星形象有一些差異。畢竟,在最直觀的印象裡,冥王星不應該是個石頭疙瘩才對嗎?

現實情況是:不光冥王星,甚至整個柯伊伯帶充斥著的無數大大小小的天體,主要成分都不外乎是冰、甲烷、氨氣這類熔點極低、在地球的常溫下甚至不可能維持固態的的物質。而經典印象中的「石頭」,在柯伊伯帶的物質比例裡反而不佔優勢。物質成分的顯著分化,簡直就如同被人為精挑細選過一樣。如果好奇這是怎麼回事的話,不妨把時間撥回到太陽系歷史的原點。答案,就在這裡。

我們知道,當太陽尚未形成之時,整個太陽系只是一團混沌的原始星雲,沒有明顯的引力或者溫度中心,物質分布要相對平均得多。後來,星雲裡發生了引力坍縮,太陽出現了。這個灼熱的大火球一經誕生,便形成了一個輻射範圍巨大的溫度梯度場。這個溫場,在46億年的浩瀚時空中雄辯地捍衛著這麼一句大實話——越靠近太陽,溫度越高。

於是呢,那些離太陽比較近的低熔沸點物質(像上面提到的冰啊、甲烷啊、氨啊…… 等等)就被統統蒸發成氣態,並被幼年太陽強烈的太陽風給吹向外側空間。太陽風一直吹著這些氣體分子遠離太陽,直到溫度低於它們凝固點的地方,氣體才紛紛結晶凝固,凝華為無數的塵埃。從氣體變為固體導致比重增加。當太陽風已經不足以再推動這些變重的塵埃時,它們便大量聚集下來。

就這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年輕的太陽扮演的便是這麼一個整理者的角色。它用自身的溫度,將圍繞它旋轉的塵埃盤分出了一個截然分明的帶序——近處,由熔點高、比重大的巖石類物質組成,是為巖屑帶;而外側的,則由這些在熔點低、比重小的物質組成,是為冰塵帶。

當不同帶別「塵埃落定」之後,各個帶內的塵埃便互相吸引、碰撞、增生,開始朝著成熟行星的方向一步步演化了。演化的過程是一個正反饋。初步聚合成的物質叫星子。某些星子的質量佔據優勢,它的引力便可以吸附周邊的塵埃,吸附後自身引力變得更大,從而得以吸引更多的物質。不同的星子之間相撞,還會發生質量的直接倍增。那個年代的太陽系儼然就是一場大型滾雪球。滾到最後的結局,大部分塵埃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巖屑帶裡就此多了4個巖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而冰塵帶裡則誕生了4個氣體巨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冰塵帶那些大行星比較霸道。由於它們質量巨大,沿著軌道轉上若干圈,那些沿途的大量「小冰塊」們,不時被吸附,就是被彈飛(想想新視野號進行引力加速的原理)。這些小行星中,一些被彈到內帶,不是被太陽蒸發掉,就是砸向四大巖石行星;而另一些則被彈到了外側,安頓在了比大行星們更加靠外的地方,也就是柯伊伯帶。這便是今天的柯伊伯帶主要由大量冰塵物質構成的原因了。


柯伊伯帶


在柯伊伯帶這個由「被彈飛的傢伙們」所組成的區域裡,冥王星是(目前已發現的)當之無愧的「老大」。它的體型已經說明了一切——它是為數不多具有球體外觀的柯伊伯天體,而球體外觀,則是一顆星球的引力大到足以達到靜力平衡的標誌。這樣的星球,將不可避免發生成分的重力分異。

什麼是重力分異?地球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地球內部,不同的成分嚴格按照自身的比重大小,從內到外依次排列成截然分明的圈層——從最深處的鐵質地核、到鎂鐵質的地幔、再到矽鋁質地殼、以碳為主的地表生物圈,以氮為主的大氣層,直至更外側以游離的氫為主的外層大氣。

冥王星的原理跟地球相同。不一樣之處在於,作為冰塵帶天體,它的整體成分要輕一些。於是,科學家推測它有一個巖石質的「地核」、一個冰質的地幔、以及一個主要由固體氮組成的「地殼」——也就是新視野號當下實際拍攝到的地表圖像。

我們知道,只要不是絕對零度,任何物質的表面都不可避免會發生擴散現象。冥王星表面再冷也不例外。比月亮還小的冥王星,它的引力雖然無法清空公轉軌道上的其他成員(當年就是這麼從行星寶座上被拉下來的),但把地表升華的氮蒸汽吸附在表面,這點小事還是可以做到的。於是,它的表面,好歹也算糊了那麼一層稀薄的「大氣」。

長期以來,大氣氮的凝華速率和固體氮的升華速率之間不免要達到平衡。但是,這個平衡並不是突然不動的。直觀便可想到,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溫度。

觀察冥王星的軌道可以發現,它到太陽的距離是會大幅度變化的。冥-日距離的變化,足以讓它的地表溫度發生顯著變化,並進一步調整凝固和升華的平衡。怎麼調節呢?暖和一點時,更多的固體氮升華進入大氣;冷一點時,更多的氮氣凝華落回地殼。瞧,「冥土之雪」就這麼產生了。

至於為什麼降下來的雪正好形成了心形?老實說,沒有人知道。新視野團隊在當下階段給出的可能解釋之一是:它是冥王星表面由於小天體撞擊而產生的衝擊坑。


冥王星的發現者ClydeTombaugh


有人大膽猜測:當氮雪沉降在冥王星高低錯落的地表上之後,如果這些未固結的積雪很偶然地受到斜坡失穩或者別的什麼內部/外部因素擾動的話,就觸發了沉積學行為——雪是密度流,而任何流體都傾向於「水往低處流」。流進並充填隕擊坑之後,由於隕擊坑的輪廓使然,便恰好形成了心形。

冰冷的心並不是永恆的。離太陽更近,它說不定就會化掉,如果再次接受天體碰撞,它則可能會碎掉,但故事巧就巧在——人類的信使跨越了將近10年,偏偏在它存在的這個時間節點裡,與它完成了最終的相遇。萬物之理的必然、陰錯陽差的偶然;在時光中交織成了這個在驚喜中帶著些許浪漫的故事。

縱然時光流逝,縱然天地滄桑,已經發生的故事卻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冥王星之心,它是某一場邂逅曾經存在過的證明;他是某位偉大的旅人,曾經到訪至此的證明,他就是當初發現者ClydeTombaugh。

相關焦點

  • 冥王星的「心」上有一片冰原 命名「斯普特尼克」
    ,並傳回一批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其中那張「冥王心」幾乎徹底顛覆地球人對冥王星「孤獨高冷」的悲劇印象,讓人類再次關注起這個「前」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小不點」。他解釋,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級為矮行星,其實並非因為個頭的大小,自然也不可能因為個頭變大了一些就重回大行星行列。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06年通過的決議,一個天體要成為大行星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位於圍繞太陽的軌道上;質量足夠大,以達到近似球形;自身有足夠的引力,以清空其軌道附近區域的天體。   冥王星有5顆衛星,其中最大的衛星卡戎只比冥王星小一半。
  • 冥王星遍地是鑽石, 為何人類從不去開採? 這些鑽石不能動!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太空當中不同的星體上面的主要成分是不同的,就拿我們生存的地球來說,在地球上面主要的成分是鐵物質,冥王星遍地是鑽石,為何人類從不去開採?專家:這些鑽石不能動!而每顆星球上面的主要物質不同,主要還是取決于于星球上面的環境到底如何。
  • 冥王星犯了什麼錯,為何從九大行星中除名?3點原因忍無可忍!
    冥王星犯了什麼錯,為何從九大行星中除名?3點原因忍無可忍!曾經的太陽系中存在九大行星,不知從何時起,冥王星便被除名了。冥王星給人一種神秘的印象,自古以來被增加一絲恐怖的色彩,被除名肯定另有原因。光聽它的命名,就知道冥王星非同尋常。
  • 冥王星的「心」上有一片冰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並傳回一批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其中那張「冥王心」幾乎徹底顛覆地球人對冥王星「孤獨高冷」的悲劇印象,讓人類再次關注起這個「前」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小不點」。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06年通過的決議,一個天體要成為大行星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位於圍繞太陽的軌道上;質量足夠大,以達到近似球形;自身有足夠的引力,以清空其軌道附近區域的天體。  冥王星有5顆衛星,其中最大的衛星卡戎只比冥王星小一半。  「顯然,冥王星是因為不符合第三條標準被降級。」朱進指出。
  • 冥王星有「心」還有「孟婆」 疑有太陽系最長峽谷
    冥王星有「心」還有「孟婆」 疑有太陽系最長峽谷 2015-09-29 11:25:26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一早就發回這顆太陽系遙遠天體的「高清寫真」,上面一顆大大的心形圖案把地球人都萌翻了。
  • 被踢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科普:冥王星——一顆以死神命名的行星,英文名叫Pluto(普魯託),羅馬神話裡掌管地獄之神,也就是死神。對應就是希臘神話裡的冥王哈迪斯。我們來認識一下這顆詭異的行星,哦不,是矮行星……雖然並沒有死神那麼恐怖,但冥王星在當初的九大行星裡確實是個另類。
  • 同樣是圍著太陽轉,為何冥王星被踢出9大行星?你不懂它的可怕!
    同樣是圍著太陽轉,為何冥王星被踢出9大行星?你不懂它的可怕!眾所周知,太陽系有8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地球!其實,在14年前,太陽系有9大行星,但是它卻在2006年8月的國際天文聯會中被投票踢出局了。那麼,同樣是圍繞著太陽公轉,為啥冥王星會被科學家們踢出9大行星行列呢?其實,我們是不懂冥王星有多可怕,當你真正知道後,就會明白科學家的良苦用心了。首先,當我們看到"冥王星"這3個字的時候,就會覺得非常恐怖。
  • 曾被趕出太陽系的冥王星,到底有多「恐怖」,或出現過其他文明!
    曾被趕出太陽系的冥王星,到底有多「恐怖」,或出現過其他文明!地球是太陽系中八大系之一,地球每天圍繞太陽進行公轉自轉運動。太陽系的八大系相互制約、相互生存,但有一些人不知道的事,在很久之前並不是只有8個星系,而是有9大行星,這顆行星便是冥王星。1930年科學家正式發現冥王星的存在,了解發現它對太陽的引力作用並不是特別大,隨後將冥王星徹底踢出了太陽系,隨後便慢慢形成了8大系。
  • 章魚有三顆心?假的!
    高冷知識鋪 【章魚有三顆心?假的!】章魚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生物,網絡一直傳言它們擁有三顆心臟,但其實並非如此。章魚作為貝類中一個特殊的分支,通過進化,體內形成接近閉環似的循環系統,因此比一般的貝類動物多出兩個鰓心,而鰓心是由肌肉組成的,我們看到的跳動是在擠壓血液排除雜質,並非是心臟的跳動。
  • 冥王星有多可怕?為何會被踢出九大行星?這一原因是關鍵!
    為何把冥王星從九大行星除名?它有多可怕?科學家說出原因!起初太陽系內並不是八大星而是九大行星,說起第九大行星,很多小夥伴們都能脫口而出冥王星,由於和其他行星不同,在2006年將冥王星在太陽系內除名,其實很多人都不了解這一個冥王星,古代的羅馬神話中,它有一個非常恐怖的名字叫「閻王星」,閻王星這個名字聽起來就讓人們有一種恐怖感覺,我們只聽它的名字,能夠感覺它不是一個好惹的角色,冥王星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恐怖。
  • 冥王星和天蠍座不得不說的故事
    1.25萬公裡的位置,拍下了迄今為止冥王星最清晰的一張照片。它是浩瀚宇宙一顆孤獨的星球將漫長的等待變成愛心的印記這顆形狀清晰的心萌壞了所有地球人 Pluto是希臘神話中的冥王普魯託,人們大概認為這個名字和這顆星球冰冷、陰暗的調性很搭,於是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冥王星成為了太陽系的第九顆大行星。 然而後來人類又因為嫌棄它太小,在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冥王星踢出了九大行星的行列,為它建了一個新分類叫——「矮行星」。
  • 為何被除名?冥王星鮮為人知的七個秘密
    冥王星本該是九大行星中的一個,但是卻在2006年時被科學家從九大行星中除名,從此冥王星被降為「矮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除名呢?
  • 為何被除名?冥王星鮮為人知的七個秘密!
    冥王星本該是九大行星中的一個,但是卻在2006年時被科學家從九大行星中除名,從此冥王星被降為「矮行星」。加外星人微信:UFOsee冥王星為何被除名呢?它的身上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去發掘,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冥王星鮮為人知的7個秘密,一起來看看吧!從地球角度觀測遙遠冥王星有一定難度,因此它具有諸多神秘色彩。
  • 被趕出太陽系8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恐怖?傳說中的人間煉獄
    太陽系中有8個主要行星,但很多年前還不知道太陽系中有9個主要行星。這顆行星是科學家在1930年發現的冥王星。但是,與火星,金星甚至海王星相比,太陽對冥王星的吸引力很小,這就是科學家最終將冥王星從太陽系行星上踢出的原因之一。
  • 太陽係為何由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冥王星到底經歷了什麼?
    隨著天文望遠鏡的發展,每個世紀都會有新的行星被發現,逐漸形成了我們熟知的太陽系。在2006年之前的課本上,你能看到這個模型圖,9顆行星圍繞著一顆恆星太陽,當然這個模型圖不準確,因為不是等比模型,行星的大小和間距都差不多?但行星們的大小實際相差很大,冥王星是最小的,而且冥王星不只是小於八大行星,它甚至比一些衛星,比如海衛一,木衛一二三四,月球,土衛六都要小。
  • 還記得冥王星嗎?上面究竟有什麼,科學家將它從行星中除名?
    難道在這上面有很多恐怖的東西存在嗎?通過這幾顆行星的命名來看,冥王星的名字,就讓很多人覺得這是一顆非常恐怖的星球,冥界在中國一直有著非常恐怖的傳說,而在西方國家中,對太陽系中當中的9個天體命名也非常有意思。
  • 冥王星有多可怕?它為何從「九大行星」除名?科學家發現了什麼?
    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我們便對地球和宇宙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太陽系曾經有九大行星。從2006年以後,冥王星從其中除名。有人說這是因為冥王星實在太恐怖了,與8大行星格格不入,這是為什麼呢?
  • 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在以前人類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就是地心說,後來人們推翻了地心說,又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也就是日心說,不過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進步,人類不僅推翻了地心說、日心說等舊的宇宙認知,而且對太陽系的了解非常深入,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太陽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太陽系中存在八大行星,這些行星攜帶著各自的衛星圍繞太陽進行公轉
  • 冥王星有多少未解之謎?
    7月14日,「新視野」號探測器將在12500公裡的高度近距離飛掠這顆矮行星,試圖解答關於它的種種疑問。  地表差異源自不同物質分布?  在關於冥王星的諸多謎題中,首當其衝是這顆處於太陽系邊緣地帶的矮行星上面到底有什麼呢?  冥王星的體積很小,加之距離遙遠,即使在哈勃望遠鏡的鏡頭中,它也只是一個模糊的斑點。
  • 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站在冥王星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其實對於我們人類而言,整個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都很可怕,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人類根本就無法在這些星球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