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年以來,許多生物因為人類而滅絕,但是也有新的生物被發現。比如科學家在高黎貢山保護區發現了雲貓、騰衝掌突蟾、騰衝擬髭蟾等一批新記錄或新種。
高黎貢山屬青藏高原南部,素有:「世界物種基因庫」、「世界自然博物館」、「生命的避難所」、「野生動物的樂園」、「哺乳類動物祖先的發源地」、「東亞植物區系的搖籃」、的美稱。屬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就有30種。與大熊貓和滇金絲猴享有同樣聲譽的羚牛,是高黎貢山的古原生動物。還有長臂猿、懶猴、黑葉猴、灰葉猴、熊猴、紅面猴、黑麝、雲豹、金貓、靈貓等。這些陌生的、帶著生僻字或拗口的動物名稱通常只是遙遠神秘的符號,人們對它們的生活和習性不甚了解,甚至可能連它們的形態模樣都缺乏足夠的認知。
近年紅外相機技術的普及,使 紅外相機成為野外監測野生動物的利器, 研究人員得以獲取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的野外影像,不僅為公眾認識野生動物提供了眾多罕見精彩的圖像,更為調查生物多樣性、監測豐富度和種群動態變化,乃 至研究動物行為和動植物關係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
科學家 高黎貢山中 段西坡、怒江州片馬地區布設的紅外相機,,不到兩年(2013年11月-2015年9月)已在41個不同位點(海拔區間2500 - 3500 米)監測到22種哺乳動物和24種鳥 類,分屬10目21科38屬,靈長目、肉食目、 偶蹄目、雞形目和雀形目尤為豐富,還多 次拍攝到近年新發現的靈長類——怒江金絲猴。
2017年,通過布設的紅外相機,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在野外拍攝到一種紅色鬣(li )羚,這是中國第一次發現紅色鬣羚,也是唯一的一次。
在《世界獸類物種名錄》(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第三版的描述中,紅鬣羚屬於偶蹄目牛科鬣羚屬下的一個單獨物種,主要分布在緬甸北部。鬣羚也叫明鬃羊,屬牛科,典型林棲獸類,是亞洲東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典型動物之一,主要活動於海拔1000~4400 米針闊混交林、針葉林或多巖石的雜灌林。鬣羚主要有蘇門答臘鬣羚、華西鬣羚、
、喜馬拉雅鬣羚、日本鬣羚和臺灣鬣羚六種。
它們主要分布在緬甸北部,這種生物十分罕見,目前為止,人類都還不清楚這種又小又矮胖的牛科動物的具體分布區域。
之前,生物專家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中華鬣羚,除四肢膝蓋以下及腹部 外,幾乎全身披黑色毛髮。它們擅長遊走 於陡峭的山地叢林,晝夜皆可活動,且總 是小心翼翼地覓食,對周圍的任何動靜保持高度警惕。
但沒有想到會發現紅鬣羚,儘管人們對赤鬣羚的了解不多,但是據估計,它們數量的下降是因為過度捕獵和棲息地喪失。鬣羚在緬甸也是最常被交易的物種之一,它們通常被獵殺用於製作食品和中藥。
在發現了紅鬣羚之後,保護區立馬加強了對紅鬣羚的監測調查,以期儘快摸清其在保護區的分布狀況和種群數量,但是過去了3年,對這種生物還是沒有太多的了解。
希望有一天這種生物可以在貢山繁衍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