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張琪彬作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20級博士生(在職)參加了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第十屆「礦物與成礦」研究生學術論壇,並以報告「膠東紗嶺金礦床成礦後熱演化史:來自鋯石、磷灰石低溫熱年代學的制約」獲得學術報告評比一等獎。
報告介紹了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在膠東金礦勘查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和最新勘查進展,重點匯報了紗嶺金礦床不同深度、不同蝕變分帶中蝕變巖的鋯石和磷灰石裂變徑跡低溫熱年代學研究取得的最新認識。目前通過低溫熱年代學約束礦床成礦後的變化、評估深部找礦空間及資源潛力是礦床學和礦產勘查學的一種科學有效的研究手段,鋯石和磷灰石裂變徑跡是低溫熱年代學研究中的主流測試方法之一,本次報告也是首次在焦家金礦深部的金礦開展相關工作,具有很強的前瞻性。
本次「礦物與成礦」研究生學術論壇的評委組由包括3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內的近20位研究員組成,對15位參賽選手報告的選題價值、研究水平、講解、問答表現及口頭英文簡介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分。評委組認為,張琪彬的報告研究目的明確,研究意義重大,邏輯構思嚴謹,基礎工作紮實,有效地約束了紗嶺金礦床成礦後的熱演化史,揭示了礦床成礦後的變化與保存,對區域深部找礦具有較好的啟示意義,是生產與科研的緊密結合,授予學術報告一等獎。
來源: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
【來源:威海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