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們將迎來2021年的第一場流星雨——象限儀座流星雨極大。不過最近一波又一波的寒潮來襲,恐怕是凍跑了大部分想半夜出去看流星雨的胖友們。不要緊,還可以看我們的流星雨直播解饞嘛!當然,先來看看小知識一籮筐吧~
▲2014年的象限儀座流星雨流星
消失的星座:象限儀座
比起雙子座、獅子座等黃道星座,大家對象限儀座一定感到很陌生。更神奇的是,現在天上並沒有象限儀座了。那麼,象限儀座流星雨是怎麼得名的呢?
其實在18世紀,星座劃分很混亂,不同人給出的劃分方式有重複也有遺漏。象限儀座就是在1795年由法國天文學家拉郎德創立,在武仙座右腳、牧夫座左手和天龍座之間。在1922年,天文學家終於受不了這樣的情況,就由國際天文聯合會規定了國際通用的88星座以便交流,暗弱的象限儀座則被排除在外了。
通常輻射點在哪個星座我們就叫它哪個星座的流星雨,但是象限儀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在牧夫座頭部和天龍座之間。而且六月出現的「六月牧夫座流星雨」和十月出現的「十月天龍座流星雨」輻射點也在附近,為了避免混淆,就採用廢棄了的星座來命名,這也是國際天文聯合會唯一的一個用不存在的星座來命名的流星雨。
▲象限儀座流星雨輻射點示意圖
象限儀座流星雨的神秘母體
2003年,美國流星專家彼得·詹尼斯肯斯計算出了象限儀座流星雨的母體軌道,對應著小行星2003 EH1。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象限儀座流星雨就跟雙子座流星雨一樣,來源於小行星而不是彗星。
然而,2003 EH1的軌道又與500年前中國、日本和韓國天文學家發現的C/1490 Y1彗星非常相似。因此,天文學家認為小行星2003 EH1很可能是C/1490 Y1彗星的彗核分裂後殘留的碎片,或者又叫做「巖石彗星」。
這樣一來,象限儀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就很難確定了。因為它的來源比較複雜,流星體軌道彌散比較大,我們只能得出一個大致的輻射點範圍,有時候竟然可以觀測到相距很近的幾個輻射點一起向外輻射流星。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象限儀座流星雨的流量和峰值時間也比較難以預報。
▲象限儀座流星雨輻射點彌散
圖片來源:Avramova & Enimanev (2012)
象限儀座流星雨的時間
象限儀座流星雨活動時間一般在12月28日至次年1月12日,極大時間一般為元旦假期後的1月3日至1月4日。但是因為很難精確計算象限儀座流星雨母體產生的流星體分布結構,目前我們還不能對它出現的時間和規模作出準確預報。今年的極大時間估計在北京時間1月3日22:30左右,依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由於小行星2003 EH1的軌道平面與地球軌道平面垂直相交,因此地球經過的流星體帶較窄,象限儀座流星雨的峰值時間也就比較短,通常在6小時左右。
▲象限儀座流星雨母體軌道平面與地球軌道垂直
圖片來源:JenniskensP. (2003)
所以觀看象限儀座流星雨不太容易,不但要這6小時你所在的地點需要處於黑夜。而且要趕上晴天、到光汙染少的地方。而且對於國內絕大多數地區來說,象限儀流星雨的輻射點在22點以後才會從東北方升起來,這個時間對於北半球來說還要克服徹骨的寒冷。因此如果你從來沒有看流星雨的經驗,建議不要對肉眼看到這個流星雨抱有太大希望哦~
象限儀座流星雨的數量
象限儀座流星雨的特點之一就是數量不穩定。這個流星雨最早在1825年被觀測到,直到1839年才被確認為是一個活躍的流星群。1864年到1953年,由觀測的122個觀測數據得到每小時流星數量只有45顆。1965年到1971年,流星雨的流星數量最大達到190,最小只有65。而現在,通常極大時每小時天頂出現的流星數約為120顆,但不同年份可能在60到200顆之間波動。因此,象限儀座流星雨被認為是每年最活躍的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
還有一點值得高興的是,象限儀座流星雨的火流星和亮流星比例非常高,因此非常適合用我們的全高清微光攝像機拍攝,直播效果非常好。
今年的極大時間預計在北京時間1月3日22:30,預報的極大流量在120顆左右。但是以北京為例,那時候流星雨的輻射點高度只有2度,因此還幾乎看不到群內流星。更不幸的是,那時候一輪農曆二十的盈凸月已經升起,將給肉眼觀測帶來巨大影響。後半夜去看並不一定效果更好喔。當然還有近乎玄學的天氣,也給觀測增添了一絲不確定性。所以,你會怎麼抉擇呢?留言告訴我們吧~
References:
Abedin A., Spurny P., Wiegert P. et al. (2015). On the ag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re of the Quadrantid meteoroid stream.
Avramova A. & Enimanev M. (2012). Quadrantids 2012.
Fisher J. (1930). Harvard Observatory Circular.
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2020). 2021 IMO Meteor Shower Calendar.
Jenniskens P. (2003). 2003 EH1 is the Quadrantid shower parent comet.
Millman P. & McKinley D. (1953). The Quadrantid Meteor Shower.
@在線天文
關注在線天文 在家感受星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