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十巴仙
▲壹▲
2005年,由葉偉信導演的電影《殺破狼》上映。感人的兄弟情和驚豔創新的動作戲讓該片獲得一致好評,被稱為香港動作片的新裡程碑。
觀眾自然期待再飽眼福、看到《殺破狼》續集,可是《殺破狼2》直到2015年才姍姍來遲,導演換成了鄭保瑞,前作導演葉偉信成了該片監製。《殺破狼2》的5.6億票房算是當時港式動作片中的票房翹楚,足見電影受歡迎度高。
Δ 都叫《殺破狼2》了,當然是《殺破狼》的官方續集
終於不用再等10年,僅兩年後的2017年暑期,《殺破狼》系列的《殺破狼·貪狼》就和觀眾見面了,葉偉信也回歸了導演席位。大家滿以為《殺破狼·貪狼》就是《殺破狼3》時,葉導卻否認了這個聯繫。
Δ 《殺破狼·貪狼》不是《殺破狼3》
原來葉偉信和鄭保瑞想分別以各自不同風格拓展《殺破狼》系列。葉偉信想把《殺破狼》系列續集以《七殺》、《破軍》、《貪狼》這樣的副標題來命名(註:殺、破、狼來自於古代觀星學——七殺、破軍、貪狼是三大煞星,分別象徵毀滅、鬥爭、貪婪,代表著種種極端的命運)。鄭保瑞則會以《殺破狼2》、《殺破狼3》這樣帶有數字的片名來拍續集。
事實上,鄭保瑞早有籌備《殺破狼3》,並於2016年03月14日發布了《殺破狼3》的國際版概念海報,但由於定下的主演吳京沒有檔期而擱置至今。葉偉信當時想替《殺破狼》系列發展出更深的外延,又囿於《殺破狼3》片名被人搶先預定,就將新片命名為《殺破狼·貪狼》。
Δ 這才是《殺破狼》三部曲,《殺破狼3》還有待拍攝
鄭保瑞的《殺破狼3》指日可待,而葉偉信也想把《七殺》、《破軍》、《貪狼》集郵完整。如今《貪狼》已拍,剩下的姊妹篇《七殺》和《破軍》八字有沒有一撇呢?答案會使剛剛理順的片名脈絡又面臨紊亂。
2007年由甄子丹主演的《導火線》原名就是《破軍》,改名後仍被看作是《殺破狼》系列在精神上的延續之作,且甄子丹角色名「馬軍」也來自《殺破狼》。
Δ 《導火線》中甄子丹的角色和《殺破狼》一樣都叫馬軍
當年葉偉信把新片稱作《破軍》已屬退讓,因為原作老闆洪金寶提前有了《殺破狼2》的計劃(直到2015年才落實)。如今《導火線》是正式片名,那《破軍》算拍沒拍過呢?《七殺》又是否要到猴年馬月才拍?這些問題估計連主創都沒想好,更何況觀眾了。
Δ 《導火線》片名的坎坷改名歷程
影視作品系列首作大受歡迎,續作爭先恐後、同宗不同系的情況在影視界司空見慣。版權問題、藝術追求或市場利益等因素都能導致續集片名不按套路出牌。
▲貳▲
《殺破狼》系列因為版權問題而衍生出兩個分系列,也算有失有得。他日兩個《殺破狼》系列分別有更多電影加入後,彼此區別會更清晰。然而不少系列電影卻被續集片名搞得模稜兩可。
1990年上映的《賭俠》中「賭俠」陳刀仔(劉德華飾)的拍檔叫「賭聖」阿星(周星馳飾)。由於當年賭片盛行,王晶於1991年又找周星馳演了以「賭聖」為男一號的電影《賭俠2之上海灘賭聖》。該片根本沒有陳刀仔,為何敏感地冠以《賭俠2》之名?若把「賭聖」再稱為「賭俠」,既與前作矛盾,又是畫蛇添足。
Δ 《賭俠》的續集沒有賭俠,《賭俠2》是《賭聖》的續集?
原來周星馳主演過另一家公司的電影《賭聖》。王晶與《賭聖》導演劉鎮偉各為其主,限於版權不能將新片叫做《賭聖2》,但又想蹭「賭聖」和「賭俠」的熱度,才起了《賭俠2之上海灘賭聖》這樣「文不對題」的片名。
若從英文片名角度看,原先委屈的《賭俠》和讓《賭俠》委屈的《賭俠2》都能讓《賭神2》委屈。1989年周潤發版《賭神》才是賭片熱潮的開端,其英文名是直譯的God of Gamblers。借著《賭神》餘熱,接下來的《賭俠》和《賭俠2》分別以God of Gamblers Ⅱ和Ⅲ做英文片名,也即都是《賭神》續集。這弄得遲來的《賭神》正牌續集《賭神2》只能尷尬地翻譯成God of Gambler’s Return。
Δ 《賭俠》在英文名上似乎比《賭神2》更有資格做《賭神》的續集
如果「賭俠」和「賭聖」能分別啟用類似Swordsman of Glamblers和Saint of Glambers的譯法,那《賭神2》就能名正言順地用回God of Gamblers Ⅱ了。「賭神」英文翻譯的混用大概是因為製作方起初沒想過要拍《賭神2》。
這些真假續集《賭俠》、《賭俠2》、《賭神2》片名繞得觀眾有點暈,卻統統票房大賣了。或許片名的隨意只傷小雅、無損票房吧。
《賭俠》系列的跑題是「文不對題」,而《笑傲江湖》系列的跑題卻是續作和首作片名的「漸行漸遠」。
1990年,胡金銓導演、許冠傑主演的《笑傲江湖》堪稱經典,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更是風靡大江南北。到1992年,程小東接過導筒,拍攝續集《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或名《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儘管令狐衝改由李連杰出演,但影片風格和幕後班底基本延續前作,稱作《笑傲江湖》續集並無不妥。
Δ 《笑傲江湖》及其續集《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片方起初並無製作「電影三部曲」的計劃,但看到電影市場跟風抄襲現象嚴重,就想再拍《笑傲江湖》正版續集以正視聽。照理第三部應該名為《笑傲江湖之XXXX》,誰知它叫《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
Δ 《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中連令狐衝都沒了,其《笑傲江湖》續集的身份是「名亡實亡」
《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這種系列片名雖然承接緊密,卻顯得第三部都不姓「笑傲江湖」了。
▲叄▲
有些電影、電視劇堅持做了不少續集,片名也穩穩地用數字延續,歧義較少。然而,續作依然火爆,還常做常有,就可能會在某部續作片名上「晚節不保」。
《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已播出四部,前三部分別是《神探狄仁傑》、《神探狄仁傑2》和《神探狄仁傑3》,而第四部的片名終於按耐不住、掉了「節操」。
Δ 《神探狄仁傑》前三部片名工工整整,第一部雖原名《武朝迷案》,後來還是改名歸入該系列
前三部的「創作鐵三角」錢雁秋(導演)、梁冠華(飾狄仁傑)和張子健(飾李元芳)以東陽青雨公司的名義拍攝了一部《神斷狄仁傑》。該劇不稱作《神探狄仁傑4》,而將「神探」改成「神斷」,以防對《神探狄仁傑》版權方東陽榮煊影視公司構成侵權。
《神斷狄仁傑》雖有心與前三部劃清界線,可畢竟用了前三部的人物設定和演員,服飾上也與之相差無幾。原版出品方認為該劇會誤導觀眾把它看成是前三部的續集,故而提出控告。
Δ 都是版權惹的禍,《神斷狄仁傑》本可以成為《神探狄仁傑4》的
在《神斷狄仁傑》後六七年,原版出品方才推出改由譚友業執導的正版第四部《神探狄仁傑4之情花金人案》,「狄仁傑」梁冠華沒換人,「李元芳」卻換成了吳卓元。在班底上觀眾傾向於原班人馬的《神斷狄仁傑》是第四部,而版權上《神探狄仁傑4之情花金人案》才是根正苗紅的續集。《神探狄仁傑》拍到第四部就出現版本學問題,估計繞暈了不少觀眾。
前車之鑑,未必後事之師。如今新創作的續集電影中,也會不避嫌地出現片名上的誤導。你能接受同名電影,未必能忍受續集電影也同名。
在1986年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創下口碑、票房雙豐收後,隨後幾年兩部續集《英雄本色2》和《英雄本色3之夕陽之歌》又趁勢被推出。這種序號和副標題並用的續集片名完全入流,此後二十幾年也沒傳出要拍第四部。
Δ 《英雄本色》三部曲
拍續集莫非是「活久見」的事,2017年丁晟導演真的拍了一部《英雄本色4》,版權延續的是吳宇森的《英雄本色》。該片說是續集,到不如說是翻拍。
Δ 丁晟導演、王凱等主演的《英雄本色4》已經拍完,馮德倫導演的《英雄本色4》還在醞釀
可是,同時間馮德倫導演也說在籌拍《英雄本色4》,購買版權是1967年香港名導龍剛的《英雄本色》。龍剛當年只拍了一部《英雄本色》,馮德倫要拍續集總得叫《英雄本色2》,或者當翻拍直接命名成《英雄本色》。
Δ 龍剛版《英雄本色》由謝賢主演
不可否認,兩部版權不同的《英雄本色4》在宣傳上都想借前三部經典《英雄本色》的威勢。先不說兩部續集可能會風格大變,起碼希望兩者不要重名,以免讓觀眾傻傻分不清。
▲肆▲
對待續集片名惹人誤解之事,態度可以很不同。對《殺破狼》系列之理解,對《笑傲江湖》之調侃,對《賭俠》系列、《神斷狄仁傑》系列、《英雄本色》系列之小小吐槽,若大多觀眾持有這些態度,那便是恰如其分。
以態度論,那麼《古惑仔》系列第六部《勝者為王》因版權和審查問題而沒加上「古惑仔6」的前綴,就可投之以諒解。
Δ 《勝者為王》本來應該叫做《古惑仔6:勝者為王》
吐槽、調侃、諒解、理解,這些態度層層遞進、越來越好。其實更好的態度——佩服——也可以有,這次要給一部非續集、似續集的電影。
杜琪峯導演拍的《高海拔之戀Ⅱ》,片名就像是《高海拔之戀》的續集,但該電影並無前作。原來電影中男主人公拍了一部名為《高海拔之戀》的電影,杜琪峯才將遷就「戲中戲」而將電影命名為《高海拔之戀Ⅱ》。
Δ 杜琪峯導演、古天樂主演的電影《高海拔之戀Ⅱ》
Δ 《高海拔之戀Ⅱ》中主人公執導的電影《高海拔之戀》
《高海拔之戀Ⅱ》續集般的命名有些浪漫的創意,寓意著主人公把各種情緒匯成一部電影放給別人看,卻發現自己的生活也是一部電影。一般有戲中戲的電影,例如《煎餅俠》,就不會想到這樣做(取名《煎餅俠Ⅱ》),也未必有寓意去支持這樣做。可惜《高海拔之戀Ⅱ》票房不佳,不然其片名噱頭就能被更多人領會。
《殺破狼·貪狼》的東風一吹,就吹出了許多片名不走尋常路的續集電影電視。片名的重要性老生常談、不言而喻,討論續集片名也有充足動機。本文報喜又報憂,最後提出基本願望,即續集的片名要客觀體現續集與前作的聯繫。對影視作品來說,也許保持系列的整體性(不混亂、不摻雜)是將影視IP不斷發揚光大的良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