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世界電影中心好萊塢十萬八千裡的古老東方,誕生了一部名為《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的電影。其實力甚至超過了被稱為「邪典之王」的《房間》,君臨「影史傑作」的頂峰。
擔任本作品的編輯兼導演兼主演的畢比老師,被稱為(Tommy Wiseau),世界著名的傳奇電影人,被選為各國古典電影的教材,被一代又一代的影迷所傳頌。
令人驚訝的是,《純潔的心·演藝圈》遭遇了「豆瓣2.0」級電影的評價,成為豆瓣電影評價體系中不可動搖的「最爛電影」。雨老師的微博上看到的無言的憤怒,自己一直報考的水軍們聽到的斥責,「舊金山國際電影節」一樣的這個不疼也不癢獲得了大獎,4人次以上的網民的一致度相比,就像是只有一樣的存在。
與「學院派」的背景相比,即使是老師也毫不遜色。才能實學的北大、北影教育背景,以及「國內對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研究最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展示了他深厚的電影理論成果。然而,幾乎所有人都提出疑問:理論成果再深厚,做出來的東西不過是一堆。
國家層面的官僚學者和一流專家教授在喝酒前或喝酒前「吐真言」,足以說服整個宇宙的生物。而且,一個團塊也有存在價值,所以可以將其視為極端的行為藝術。
在畢業老師眼中,《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既是「純潔」的藝術表現,也是「正能量」的宏大主題。超越奧斯卡佳作《雲圖》的十二線平行敘事手法,體現了畢老師的獨創性。影片中有過多的性暗示、潛規則和轉位床戲,但真實反映了當前影視圈的種種黑暗,這顯然是畢老師的藝術陪襯。只要告訴你,這些「迷途羔羊」藝術生就會醒過來,這是「心中有藝術,心中正能量」的畢業老師,有如神助式的救贖和破壞。
硬要懟,勇於志願進入坎城電影節,發函洗腦「真相」的主題曲,這是畢老師和他的《逐夢心地純潔、演藝圈』的執著於某種偏執的。但是,對於「是執著於藝術還是執著於自己」的問題,好像要被打倒了。就像湯米·威塞爾寫《房間》時,我們的老師說的那樣,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這麼想。
突然,這個「悽厲偏執」的結:畢老師把自己當作「神」,而世人卻把自己當作「人」。「神」在做什麼,不是有對錯之分嗎?作為「神」的卒老師,我們不能容忍凡人的無知。
其實,他也是一個有著藝術夢想的文藝(偽)青年,用純潔的心靈和雪白的履歷,幻想過成為國際電影的主人公。但是歲月的空虛和自我的放逐,讓這個夢想越來越遙遠。但有一個勇敢追夢的畢老師,有一種著名的自私自利。我拍,我也可以,應該一字一句的吶喊,嘴角勾起癲癇病人的微笑,就在此時,看破四海八荒,跳上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