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這個時候,社會各界都會對高三考生關懷備至,考場周邊更是有著嚴密的管控措施,保證高考考場在考試過程中不受幹擾。考生的父母更是一年間忙前忙後,辛苦操勞。在其他國家,面臨高中畢業考試和選擇大學的學生和家庭又會是什麼狀況呢?
英國
英國的大學入學考試和我們的高考相比,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
英國的中學生在接受五年的中學教育後,首先要參加「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在蘇格蘭是「標準級別考試」。之後,希望繼續深造也就是上大學的學生可以接著進行兩年的學習,這兩年有點像國內大學的預科,期間學生選擇希望報考的高等院校系所及專業所要求的相應課程進行學習,較好的中學往往會開設二十到三十門以上的課程供選,而學生通常只要在第一年選修四門功課,第二年再從這四門中選三門功課學習,兩年後學生採用單科結業的方式參加「中等高級水平教育證書考試」,也就是相當於國內的「高考」。
英國的高考不像國內一錘定音,學生在這兩年中需要堅持不懈地學習。每一門課在兩年中共有六次考試,每次考試卷面最高分是100分,六次考試所得的總分就是這門課考大學的成績,並以ABCDE劃分等級,480-600分是A等,而0-239分是U等——當然不是優秀的優,而是字母U,也就是不及格。如果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的話,可以選擇補考。之後,學生根據自己三門課的考試等級填報大學申請,一般為六個志願。
不過考試成績不是大學錄取學生的唯一標準。學校老師或校長對該學生的評價,也就是推薦信,對學生申請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英國的大學對學生的個人陳述也很重視,除了看你為什麼想學這個專業外,還會看你在中學時有哪些業餘愛好,參加了哪些校內外的活動。而像牛津和劍橋等這些著名的大學還會對申請者進行面試,考察學生的綜合知識、邏輯分析能力、思維敏捷程度、情商等各方面的素質。
英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採取不限制考試成績等級限額制度,高考合格率和獲A率就持續直線上升。但這也引發了英國教育界有關不能確定哪些是最優秀人才的擔憂。英國著名的帝國理工學院2008年決定從今年開始採用自己設立的考試系統來挑選學生。
國內的學生為備戰高考往往實行題海戰術,但在英國,學生只是用過去幾年的試捲來練習,而老師也不會要求學生去做課外習題。所以,英國的學生相較於國內的學生來說應對高考要輕鬆很多。
雖然英國的考試壓力不如國內那麼重,但每逢考試季,英國的家長也是個個神經緊繃。而此時,媒體以及相關組織機構也會為家長提供各種建議,幫助他們度過這緊張的考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