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汙泥法運行中的常見問題及故障解答

2020-12-0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 普通活性汙泥法處理市政汙水,發生汙泥膨脹,SVI>400,決定在曝氣池前端分隔設厭氧選擇器。由於這方面的經驗少,想搞清楚,如果把選擇器設大一些,會有什麼不好的嗎? 我們現在設厭氧選擇器站總生化池體積所謂25%, 回流汙泥與汙水的接觸時間大約為1小時。

解答:

1.市政汙水發生絲狀均膨脹,不太多見,因為市政汙水成分合理,不像工業廢水成分單一而更易發生膨脹。

2.增設前段厭氧池,的確是比較好的控制絲狀菌的方法。

3.單從工藝上談,自然設置大一點為好!從您提供的資料來看,生化池停留時間是4小時,好像短了點,如果汙泥負荷較高的話,建議放大該厭氧選擇器。

(二) 汙水處理中,為什麼沉澱池出水會帶綠色?池塘的水也是帶綠色。原因應該差不多吧!

解答:

我想池塘水帶綠色,絕大部分情況下是藻類所致。廢水的話,處理水達標排放,也會有諸如小球藻等遊動型藻類滋生,使出水帶色,當然,由於源水帶色,而使出水帶色的情況也很常見,如印染廠廢水、紙廠塗布廢水等帶色廢水。

(三) 我們現在的汙水暫時能達標,但是這是因為我們的管網還在建設,現在的進水很大部分都是修管網排過來的地下水,一小部分生活汙水只來源於一所大學,所以進水的BOD很底。我們的設計進水是2.5萬噸/日,現在的進水量根本不能滿足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工藝要求,日進水量大概就在8000方,現在如果不看SV30,水是能達標,但是曝氣池裡好象沒汙泥,想到3月份或4月份管網建設完成,城市大部分汙水進來,沒有汙泥,擔心達不到標,如果SV30能有個10% ,我也沒那麼擔心,但是現在2個月過去了,還是只有2%,而且用馬鐵爐烘後發現,有機成分只佔做SV30汙泥的20%左右,剩餘的全是無機物質或惰性物質,這樣的汙泥對於3或4月份進來的汙水能否有效,真是讓人懷疑啊。

解答:

1.有的調查工作還是需要的,比如您的外圍管網建成後進水量、水質,需要有第一手參考資料,這樣您才能調控好您的生化系統來迎接進水。

2.我想現在您沒有必要一定要提高mlss,事實上您也很難提高的,可以的話,在確定管網完成和進水的時間後提前半個月,對廢水投加多量(具體投加量根據計劃來水量及濃度確定)附加有機物,來提升mlss,工業甲醇比較便宜可以考慮的。

3.這樣的話應該沒有問題,如果成本不合算,也不用投加附加有機物,直接等來水後慢慢培養,我想操作得當也不會有幾天超標的!

(四) 現在我們正在進行汙水處理廠的啟動調試,本來情況良好,可是昨日進水PH發生變化(汙水管道串進了鹽酸,運行了約20小時),導致二沉池跑泥,且出水渾濁。目前進水PH已經正常,曝氣池PH約6.5,二沉池PH約4.8。我現在已停止進水和回流,請問系統還能否恢復,下步該如何進行,請指教。在目前調試階段,汙水進水量為100M3/h,COD為50mg/l,水溫約15度。

解答:

1.的確您運行了20小時,所以會跑泥。

2.PH偏低,不進水是不對的!考慮可以進水。

3.回流可以調小一點。

4.通常情況,可能會短時間出水惡化,但可以恢復的,正常進水後,2~3天可以基本恢復正常的。

5.對於生化系統收衝擊程度,最好用顯微鏡觀察一下原後生動物的活性來加以了解。只要該部分生物未解體,通常短時間恢復是沒有問題的。

(五) 我們廠採用的是氧化溝工藝,近來出水COD不達標(標準為100),SV下降,但出水清,而且DO與平時差不多(0.4左右),氨氮有點偏高(不過一直都有點高),能幫忙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二段曝氣池有漂泥現象(AB法),曝氣量不大,DO不高,可能是汙泥老化?

解答:

1.從您提供的數據來看,溶解氧似乎太低了,這樣又可能抑制正常均較團菌的正常增殖。適當提高到1.5,我想比較好!

2.二段曝氣池有漂泥現象(AB法),曝氣量不大,DO不高,又可能是汙泥老化,但汙泥老化與曝氣量不大,DO不高沒有太大的關係的。導致汙泥老化的原因以及出水漂泥,您可以看看本站前面的一些交流內容!相信會找到一些答案的!

(六) 我碰到一個問題,我們的二沉池近幾天發現了汙泥成塊上浮,很鬆散,可能是汙泥膨脹,但不是很嚴重。但我很奇怪的是,生化池的MLVSS在2000mg/l左右,泥齡比較短,汙泥沒有老化,也是在控制範圍內,生化池的末端的溶解氧在2-4之間,很好啊。(我們用的是虹吸回流汙泥,根據我的觀察,二沉池回流系統很正常,二沉池內的汙泥沉澱基本上都回流了)。進水的COD也不是很高,二級出水COD在60mg/l以下(應該很不錯了),整個生化系統十分正常。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會發生汙泥膨脹?還有就是我們在用的三個二沉池,為什麼只有一個會發生汙泥上浮鬆散,而其他兩個卻很正常?

解答:

1.首先應該確認活性汙泥是否有絲狀菌膨脹現象產生。膨脹到什麼程度。

2.通常如下方法可以判斷:a、SV30檢測。b、SVI檢測。c、顯微鏡檢查。但是好像您給我的資料中沒有這三個參數。

3.我的經驗是,絲狀菌膨脹與廢水成分單一、溶解氧不足、食微比過低有關。其他因PH、溫度等原因導致的基本不會發生,最多是起到了輔助作用而已。

4.廢水成分單一,正常菌膠團的生長容易受到抑制、而有的廢水成分卻利於絲狀菌的增殖。

5.溶解氧不足,曝氣有死區,同樣利於絲狀菌增殖,主要體現在絲狀菌筆表面積巨大,低氧環境更利於其增殖。

6.食微比過低導致絲狀菌增殖同溶解氧不足的原因基本相同的。

7.正常菌膠團與絲狀菌所處的環境決定了是否會發生絲狀菌膨脹。

8.以上解釋,還請仔細思考融會。

9.通過診斷手段確定是否發生絲狀菌膨脹。

10.如果是絲狀菌膨脹,你三個二沉池會同時發生膨脹現象的,不可能只有一個發生膨脹,所以還請確認是否發生了絲狀菌的膨脹。

(七) 新建汙水廠在調試時應注意那些問題?主要的步驟有哪些?應該在哪裡找相關的資料?採用的是(厭氧UASB+高負荷生物濾池法/固體接觸法)。

解答:

1.調試的問題我想您諮詢貴單位環保設施的設計施工單位比較好!一般來講施工單位是要負責調試和員工培訓的。

2.汙泥接種和負荷調整我想是最重要的工作。

(八) 不知汙水廠的出水達標率是如何計算的?有沒有算周平均的,如何算?不知有沒有硬性規定出水達標率要達到多少?

解答:

據我了解,好像沒有硬性規定的,企業內部管理可以有此提法。多少周期自己可以定的!

(九) 請問啤酒廢水在採用接觸氧化處理時會有大量泡沫產生,且出水COD不穩定是怎麼回事?

解答:

1.啤酒廢水是屬於B/C比較高的廢水,易於生物系統利用降解。由此生物活性較高。在衝擊負荷較大,食微比過高時尤其容易產生大量泡沫(白色),通過提高活性汙泥濃度一般可以緩解泡沫的產生。

2.由於啤酒廢水受生產過程影響,每天各時間段水量和濃度變化較大,在調節池不具備較大調節能力時,尤其容易產生衝擊負荷,由此,泡沫產生和出水指標不穩定的產生就有可能了。

3.當然,啤酒廢水ph變化較大,應該調整得當,保證進生化池的廢水ph調整到位,否則也有可能產生泡沫,但這多半是事故操作時才會發生。

(十)多個印染企業的排水集中處理,主體工藝為物化-厭氧-好氧,好氧工藝為活性汙泥法,現在的情況是好氧進水COD約在600mg/l,硫在100mg/l左右,好氧池出水(靜沉)COD約100mg/l,汙泥濃度(MLSS)800mg/l,F/M約在0.35左右,好氧池末端溶解氧在2mg/l左右。棘手的問題是汙泥在二沉池中沉澱性能很差,多呈懸浮狀態,隨出水流失嚴重,二沉池底部汙泥濃度很低,比曝氣池高不了多少,汙泥流失導致出水水質超標。對汙泥鏡檢有少量絲狀菌,我懷疑汙泥懸浮的原因為結合水性汙泥膨脹,但因為對結合水性汙泥膨脹有那些特徵不是很清楚,因此不能肯定是否為結合水性汙泥膨脹,想聽你的看法,有何好的對策?還有進水中過高的S2-是否會造成汙泥中毒?以及會對汙泥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解答:

1.COD去除率83%,應該還可以,因為,您處理的源水處理難度較大。

2.各指標控制的也較好。

3.對於出水有漂泥現象,我認為,和您處理的源水水質有關,我不知道SV30沉降情況如何,所以,不太好判斷,但我想,活性汙泥懸浮有兩種表現:a 活性汙泥絮凝後懸浮。b 活性汙泥不絮凝懸浮。前者是活性汙泥包裹氣泡形成的,後者是汙泥膨脹引起的。

4.通常,源水含有多量硫化物,容易導致含硫粒的絲狀菌繁殖,導致汙泥產生漂泥。同時硫化物含量過高是,汙泥容易降低活性,導致漂泥。因此,歸結為硫化物含量過高導致漂泥,應該可以成立的。

5.我想適當提高汙泥濃度,可以緩解漂泥現象的。同時隨著系統的運行,活性汙泥應該可以被馴化而適應這樣的水質的。

(十一)食微比可以監測什麼指標?而且怎麼樣才可以測出來呢?

解答:

食微比,是進入生化系統前的水體中,有機物含量與生化系統內活性汙泥濃度的比值,通過這個比值,可以判斷負荷高低,進而調整操作,避免生化系統發生汙泥老化和過負荷出水超標的產生。計算公式為經驗公式,具體可參照一下前面的相關交流內容。

(十二)你在前面一篇講如何降低汙水處理廠的運行成本的帖子裡說'汙泥費用如有產生,可根據情況用於廠內花木堆肥。由此只需增加點工費用即可',我非常同意。我們這裡有一個規模不大的小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產生的汙泥考慮用於花木堆肥,請問汙泥在使用前,需要處理嗎?用什麼樣的方法處理最可靠、最經濟?

解答:

我想您可以在花木旁邊挖半米寬,0.3米深的溝渠,將汙泥填入後,再用原有的土覆蓋即可了,我想不需要經過處理的,畢竟您的汙水是市政汙水而已!

我擔心汙泥中的有害微生物和病原體會對環境和人造成影響,我的擔心有必要嗎?

解答:

廢水處理的微生物,為自然界的正常菌群,不具傳染性微生物的,大可放心,否則,游離在排水中的微生物,不就對水體中汙染了嗎?!倒是工業廢水的汙泥,法規受控的。

(十三)一般汙泥膨脹之後,多久時間能緩過勁來?我的汙泥膨脹(大約兩三個星期)之後,出水水質還是好的,只不過NH3-N去除率不高,鏡檢絲狀菌不是很多,初步判定為進水pH過低,後來我投加石灰一兩個星期,硝化率提高了,但是汙泥的沉降性能還是不好,最後,汙泥跑了,請問一下這是怎麼回事呢?

解答:

1.如您所說,絲狀菌膨脹是有周期性的,時間長短跟水質及處理工況有關。

2.跑泥是絲狀菌膨脹的後果,找出原因,才能緩解膨脹程度。

(十四) 一沉池、二沉池、汙水脫泥房採用的絮凝劑用何種較好,(當然現在脫泥房的絮凝劑不是很急)。一般濃度及投入量是多少?現在一沉池、二沉池絮凝效果不是很好(我採用的是聚鋁PAC)。

解答:

建議採用硫酸鋁鐵絮凝劑,不要用聚鋁PAC,這樣效果可能要好一些。濃度及投入量可根據汙水具體情況進行小試確定。

我覺得二沉池投加絮凝劑 是乎不合理。即使汙泥惡化,也應慎重決定的!

(十五)氧化溝中汙泥濃度增長過快是何原因,如何解決?

解答:

底物濃度的增高是導致汙泥增長的主要原因,當然,氣溫的升高也要考慮的!

(十六) 我們廠是一級處理,而且是間歇進水,進水水質有點超標,處理效果也沒有達標,我想問問您,影響一級處理有哪些因素?

解答:

1.有關一級處理,影響因素較多,包括:原有設計、運行工藝、藥品選擇、操作方法等方面。

2.可以改變的方面主要是藥品的選擇和投加方式。

3.我想您可以認真的選擇絮凝劑,以得到理想的處理效果。

(十七)水解酸化池汙泥密度1.002-1.006(書本得知),那麼其汙泥流失是必然,則必須在好氧後設汙泥回流到水解池,是否如此?

有手冊介紹,接觸氧化池汙泥部分懸浮,部分附於填料,那三豐兄前面指出其調試時先悶曝,再排出剩下的活性汙泥(防止游離態微生物與填料上的微生物爭奪有機養料),與其相矛盾? 若將好氧後混合液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則水解酸化DO應控制在什麼範圍?請大家指教。

解答:

1.輕微流失,我想也不必進行回流的,通過水解池微生物自身繁殖,應該能夠滿足流失的補給。

2.同時,此工藝,處理的重點和最後的把關環節不再水解池,因此,水解池濃度的適當波動不會對後續工藝造成太大的影響的。

3.對於悶曝問題,我想這個做法與汙泥排出並不矛盾的,因為這是在培菌階段而已,而非正常生產的操作。

(十八)有一種工業廢水是在生產精製棉的過程中產生的,有機物含量比較高,且廢水成鹼性。我想在此加酸調節廢水的pH值,同時酸化水解廢水中的有機物,你看是否能實現。該水質於造紙廢水有點相似,但他的水質指標比造紙廢水要小得多得多。

解答:

人為酸化,我想不能有效降解有機物的,通過水解酸化菌可以降解有機物。特一加酸調節我想沒有必要!

(十九)我現在剛剛做完一個7000噸的食品廢水,我想請教一下關於微生物培養的有關問題:我想採用直接接種來培養,使用城市汙水處理廠經過脫水後的汙泥餅可否?此汙泥在脫水的過程中投加了PAM,對微生物有否影響?是否增加了培養的時間?

解答:

我想沒有問題的,不會增加培養時間的,同樣會保持活性的。

(二十) 小水量的汙水站格柵怎麼設計?按照教材或設計手冊上的設計公式算出來的格柵寬度太小,無法布置。

解答:

對於小水量的工程,計算出的格柵寬度太小,可以保持柵條間隙不變,直接把寬度放大為水渠的寬度,不必太拘泥於手冊。

(二十一) 二沉池為圓形周進周出(不是中進周出)。在出水堰板1m範圍內有細微的浮粒從池下往上反湧,外觀很不好。只是我們的出水還沒達到標準。COD大約89mg/l,BOD大約28mg/l,SS大約23mg/l。目前我們的培菌工作進展比較順利。SVI(30)大約有10%。鏡檢可以看到少量的輪蟲。跟這兩天下雨,進水量大有關吧。但我們進水的BOD/COD太低,導致培菌工作比較緩慢。現在還沒有排泥。針對我們目前的狀況,我有幾個問題:

1、我們是否可以連續進水,我們的汙泥是否已經耐一般的衝擊負荷?

2、氧化溝DO大約有8左右,是否只要開一臺曝氣機推流?還是偶爾開動曝氣機,氧化溝前面有進水推流,尾部有回流汙泥推流。

3、估計什麼時候開剩餘汙泥泵?怎樣控制回流比?

解答:

1.有10%的沉降比,f/m不要大於0.25;連續進水是沒有問題的。

2.檢測氧化溝混合液流入二沉池的溶解氧是否滿足要求,有1.5的溶解氧就可以了,最好考察整個氧化溝的溶解氧數據。然後決定曝氣方式。

3.如果,氧化溝混合液流入二沉池的溶解氧大於3.0,我想,一是能源浪費,二是出水夾有細小未沉降活性汙泥顆粒。

4.間斷的短時間排泥是有必要的。否則10%的沉降比,會有很大的折扣。

5.回流比的控制,可根據進水量來調節,和傳統汙泥法一樣,如非脫氮除磷,50~100%皆可。

6.輪蟲產生和數量,與下雨,進水量大沒有太大關係,與低負荷,汙泥齡長有關聯的,也提示可以連續進水,提升負荷了。當然,也要求適當排泥。

(二十二) 我要給UASB接種!由於我在小鎮上調試,書籍沒帶.現在不確切AB法A段如何控制.請問:1、是從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給A段連續回流嗎?2、SV30應控制在多少?是5%-10%嗎?3、一沉池廢棄汙泥嗎?

解答:

1.您講的一沉池我不太理解,如果是二沉池我比較能理解的。

2.我的認識是AB法為兩級生化處理,通過AB法處理比較難降解的有機物比較有利,因為停留時間比較能夠保證的。

(二十三) 最近我們放空沉澱池,不知道為什麼進水後大概一天後就有很多浮泥,是黑色的,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星期了,現在還有。究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有什麼辦法補救呢或者預防呢?

解答:

1.我不知道,您的沉澱池是廢水處理的沉澱池,還是做自來水的沉澱池。如果是廢水處理的沉澱池,我想你應該檢查一下清洗前和清洗後,沉澱池進水的工況有無變化!如進水量、進水溶解氧含量、進水停留時間等!

2.作為好氧生物處理,二沉池汙泥發黑上浮,首先應該考慮池內溶解氧含量,避免出現缺氧或厭氧。

3.沉澱池回流汙泥是否通暢,回流量是否過小,刮泥設備是否隱藏故障,也要檢查一下。

4.如果是初沉池汙泥上浮,可考慮廢水有機顆粒物濃度是否增加,排泥是否到位,停留時間是否過長,刮泥設備是否隱藏故障等。

(二十四) 我想請教一下,我們廠處理石油出水,現在進調節池水質較好,可暴氣池處理能力差,水面漂油很多,是汙泥老化的原因嗎

解答:

油類本來就不易被生物降解的,跟汙泥老化沒有太大關係的。

(二十五) 我公司現接手一焦化廠蒸氨廢水處理工程,此廠以前也用的活性汙泥法,但是由於氨、酚濃度極高,所有菌種全部陣亡。

其水質如下:COD=8000-11000;揮發酚=1700-2300;揮發氨=300;硫氰化物=635

我們採用的預處理工藝為:

蒸氨廢水(加鹼)→隔油調節池(除油)→密封吹脫池→雙機氣浮→中間水池→砂濾

效果依然不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在預處理工藝中還需要哪些改進?

解答:

1.此類廢水,處理成本的提高已為必然。

2.保證出水達標,我想過濾後段增加A/B法處理可能會得到好的效果。

3.通過增加生化系統,並且要求設計安裝單位,提供設計方案和理由,合理選擇生化工藝,應該沒有問題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活性汙泥法運行中的5大問題及對策
    活性汙泥法是常用的好氧法,所以能夠做好其運營管理非常重要,本文總結了活性汙泥法運行過程中的5大常見問題以及對策,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 活性汙泥法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
    在當前形勢下,本文根據當前活性汙泥法處理汙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為我國環保行業的穩定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活性汙泥法原理活性汙泥法主要是依靠活性汙泥中的氧化物對汙水中的汙染有機物進行氧化處理,對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進行分解,對水和二氧化碳進行處理的同時有效的處理汙水。
  • 活性汙泥法處理工藝12種方法分析
    漸減曝氣法克服普通活性汙泥法曝氣池中供氧、需氧不平衡另一個改進方法是將曝氣池的供氧沿活性汙泥推進方向逐漸減少,這即為漸減曝氣法。該工藝曝氣池中有機物濃度隨著向前推進不斷降低、汙泥需氧量也不斷下降、曝氣量相應減少。
  • 為了徹底搞懂活性汙泥法,在教材中提煉了這些乾貨!
    活性汙泥法是汙水處理的核心工藝,為了徹底搞懂活性汙泥法,我進行了很深度的學習,研讀了各個版本的教材,終於在靈魂深處摸清了這門技術的精髓。分為兩塊內容:一是微生物的增殖規律;二是活性汙泥法運行中的5大問題及對策。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微生物的增殖規律。微生物的增殖規律活性汙泥法是一門關於人類組織微生物吃有機物的學問。
  • 活性汙泥法中汙泥濃度MLSS詳解!
    活性汙泥法中汙泥濃度MLSS詳解!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法的運行需要眾多控制參數的合理調控,其中包括活性汙泥濃度(MLSS)的控制,它是汙水系統日常運行中最常用的指標之一。對此,今天針對MLSS的定義和其他指標關係進行詳細的介紹。 1.
  • 關於活性汙泥法的10點重要總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有關活性汙泥法問題匯總,看完小白變專家!活性汙泥法是水處理中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今天就來講一下關於活性汙泥的10個基本知識。1、什麼是活性汙泥?活性汙泥是具有很強吸附、分解能力的絮凝體。活性汙泥的核心在於一個「活」字。
  • 汙水處理之活性汙泥法指標:MLSS詳解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我們通過前面兩篇的活性汙泥法的介紹中,了解了採用活性汙泥法的汙水廠中主要依靠活性汙泥來處理水中的汙染物質,那麼汙水廠中的活性汙泥需要多少才能把進入到汙水廠中的汙染物質處理乾淨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反映汙水廠內活性汙泥的多少的指標-MLSS。
  • 汙泥濃縮脫水系統常見運行故障及解決對策
    在汙水處理廠中離心脫水機的主要作用是將汙水處理系統中剩餘的汙泥進行濃縮,然後進行汙泥脫水處理,從而使汙泥達到向外運輸的條件。本文主要的以某城市汙水處理廠中汙泥濃縮脫水系統為基礎,對其在正常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進行了分析,並針對故障問題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措施。
  • 活性汙泥的性能指標是什麼?汙泥膨脹有幾種?活性汙泥法運行關注點...
    活性汙泥法是水處理中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今天就來講一下關於活性汙泥的10個基本知識。1、什麼是活性汙泥?
  • 汙水丨一口氣看完活性汙泥法 最全總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法實質上是天然水體自淨作用的人工強化,能從汙水中去除溶解態和膠體態的可生物降解有機物以及能被活性汙泥吸附的懸浮固體和其他物質,具有對水質水量的適應性廣、運行方式靈活多樣、可控制性好等特點,已成為生物處理方法的主體。
  • 東道爾水技術:汙泥濃縮脫水系統常見運行故障及解決對策
    在汙水處理廠中離心脫水機的主要作用是將汙水處理系統中剩餘的汙泥進行濃縮,然後進行汙泥脫水處理,從而使汙泥達到向外運輸的條件。以某城市汙水處理廠中汙泥濃縮脫水系統為基礎,對其在正常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進行了分析,並針對故障問題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措施。
  • 【乾貨】汙水處理曝氣池運行管理及常見問題處理辦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曝氣池的運行是汙水處理的中心環節,它直接關係到汙水處理廠出水好壞,生產成本的高低。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出現汙水處理系統崩潰,下面就活性汙泥法談談自己對曝氣池運行管理的幾點看法。完全混合式曝氣池可通過調節進水閘閥使並聯運行的曝氣池進水量均勻、負荷相等。階段曝氣法則要求沿曝氣池池長分段多點均勻進水,使微生物在食物較均勻的條件下充分發揮分解有機物的能力。活性汙泥法系統中,根據處理效率和出水水質的要求,無論採用哪種運行方式,進行工藝控制時都需考慮汙泥負荷、汙泥齡及汙泥濃度等幾項重要的參數。
  • 橋式起重機的拖纜運行中常見故障及措施
    橋式起重機的拖纜運行中常見故障及措施 2015-03-25 16:
  • 環保工程師專業知識考點輔導: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汙泥法
    也稱為AB法,不設初沉池,由A段和B段二級活性汙泥系統串聯組成,分別有獨立的汙泥回流系統。  AB法工藝對BOD、COD、SS、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於常規的活性汙泥法,主要用於城市汙水處理。
  • 直接乙醇燃料電池(DEFC)常見問題及解答
    直接乙醇燃料電池(DEFC)常見問題及解答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直接乙醇燃料電池(DEFC),廠家直銷,價格優惠,歡迎來電採購!
  • 給排水知識:生物膜法和活性汙泥法有哪些異同之處?
    生物膜法和活性汙泥法有哪些異同之處?生物膜法和活性汙泥法是以生化處理的不同反應器形式,從外觀上看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載體,生物汙泥是懸浮的,而後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然而它們處理廢水、淨化水質的機理是一樣的。
  • 梅特勒-託利多FAQ:臺秤常見問題故障解答
    梅特勒-託利多FAQ:臺秤常見問題故障解答 儀器信息網 2013/10/17 13:47:26 點擊 6674 次
  • 汙水處理知識篇:活性汙泥法之曝氣池的DO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對於活性汙泥法的汙水處理廠來說,最主要的部分在於曝氣池。在曝氣池內,活性汙泥處於好氧狀態,吸收分解有機汙染物質,最終把汙水轉變成潔淨的水排出系統。這樣的過程中,好氧狀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狀態,為了檢測活性汙泥的好氧狀態,在汙水廠的日常監測中的有曝氣池的溶解氧(Dsslover Oxygen)DO的檢測一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曝氣池內的DO。
  • 高校體育APP常見問題解答
    常見問題解答  Q   A
  • 井水淨化設備商丘生產廠家設備常見故障問題
    井水淨化設備商丘生產廠家設備常見故障問題   井水淨化設備商丘生產廠家設備常見故障問題  影響活性炭清除有機物能力的因素有活性炭本身的面積,孔洞大小以及被清除有機物的分子量及其極性,它主要物理的吸附能力來排除雜物,當吸附能力達飽合之後,吸附過多的雜質就會掉落下來汙染下遊的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