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以行政命令方式,強行開放瘦肉精美豬,迴避立法機構審查,引發島內輿論譁然。在在野黨和輿論抨擊下,民進黨黨團被迫轉彎,同意將「備查」改「審查」。這是蔡英文二次執政以來遭遇最大阻力的一次。
蔡英文遭遇民意的最大阻力
對於民進黨同意將「備查」改「審查」,是否是因顧慮到社會的反彈?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表示,沒感覺到「社會上有太明顯的反對」,民進黨就是認為開放政策「符合臺灣利益、照顧民眾需求」。
這位民進黨立委恐怕在故意「裝聾」。事實是,中國國民黨發起的 「反美豬公投」案,得到民眾熱列響應,約一周就完成第一階段連署,順利進入第二階段連署。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表示,第二階段需要約28萬份連署,「希望集合強大的民意力量,阻擋含瘦肉精美豬來臺。」
林為洲表示,2012年7月25日民進黨在「立法院」反對30個月齡以下美牛進口,到2016年還是反對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但2020年8月28日民進黨當局卻直接宣布2021年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以及30月以上美牛,態度巨大轉變,完全不顧及人民健康。
而臺灣最新民調也顯示,高達69.3%的受訪民眾反對開放進口美豬,更有72.2%民眾擔心影響食安。該份民調也顯示,超過六成以上民眾不認同「開放美豬能換臺美貿易協定或國際地位」。
正是在這樣的反對聲浪下,民進黨黨團這次不得不認慫,被迫轉彎,同意將「備查」改「審查」。
民進黨內部已非鐵板一塊
其實即使是民進黨內部也已無法達成統一意見。據臺灣綠媒《自由時報》報導,24日,在臺南市議會定期大會上,民進黨籍臺南市市長黃偉哲公開直言:「我個人不吃美國任何豬。」並補充自己只吃臺灣本土豬。網友大讚他是「民進黨最後的良心」、「能在政黨考慮下說實話」。
民進黨在美豬一事上被圍攻,也不是第一次了。臺當局「農委會」日前在《科學人》雜誌臉書刊登廣告,稱養豬加入萊克多巴胺「可以增加收益又環保」,臺灣禁用是為了保有競爭優勢,遭大量網友憤怒留言灌爆臉書。《科學人》隨後發出緊急啟事,下架該廣告並退回廣告費。
《科學人》雜誌日前更坦承接「農委會」廣告編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卻駁斥說是《科學人》自己來要案子。據臺媒報導,國民黨「立委」吳怡玎調閱「農委會」資料得知,原來《科學人》是受三立電視公司委託執行,「農委會」廣編案大多是透過三立與其他網媒接洽,三立相當於「農委會」廣宣中盤商,而且「農委會」的預算來源竟是「救助金」。
民進黨當局拿著納稅人的資金,去給納稅人洗腦,帶風氣。如此行為,又怎會不被民眾所斥責?蔡英文這樣的大內宣註定「觸礁」。
美豬或成島內政黨輪替導火索
島內輿論認為,民進黨在「美豬」議題上的全面挫敗,或成島內第一輪政黨輪替的導火索。
常針貶時事的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其個人社交帳號上撰文,斷言「美豬『公投』是政黨再輪替前哨戰」。他認為蔡英文為什麼敢開放瘦肉精美豬?因為801萬票讓她勇敢起來,好像民眾允準她做任何她認為該做的事。這樣的狀況,跟2016她第一次黨政大權在握一樣,結果輸掉了2018地方選舉,這次就要重蹈覆轍。
沈政男提及,民進黨如意算盤是,明年一月大家吃了瘦肉精美豬,沒肚子痛,很快就會忘記這個議題。距離「公投」還有好多時間,國民黨應有節奏的把相關食安議題與政經本質講清楚。若「公投」過關,對其重返「執政」將是莫大幫助。
沈政男表示,「吞瘦肉精」與「臺美經貿協議」差十萬八千裡。蔡英文想靠「新南向」,結果證明根本行不通,於是想到美國,但根本之道還是MIT品牌必須擦得更亮,才有本錢分散市場。他認為,食安「公投」過關機會頗大,「美豬」議題將成「2022選戰」焦點。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