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究竟有多少行星和恆星呢?1、行星
除了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及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之外能夠通過尋找地外行星也使用了7種方法即天體測量學 、狹義相對論、脈衝星計時法、直接成想法、重力為透視法、徑向速度法、凌日法。。。。。。
2、恆星
對於已知的數量來說就是2.5x10+_1.5x10,其中也包括了1500~4000億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及氣體和塵埃、黑洞,黑洞本身的質量是太陽質量2100億倍。
又是否有存在生命呢?
著名物理學家費米他稱提出"費米佯謬":假如銀河系中果真存在外星智慧生命,考慮到銀河系古老的年齡以及其他因素,他們應當早已經造訪地球了;但事實是,當我們仰望星空,我們所面對的是所謂的「大寂靜」――宇宙一片安寧,無聲無息。
那麼他們所發展文明又是怎樣的程度呢?
如果按照文明等級(一級文明(行星文明)、二級文明(恆星文明)、三級文明(星系文明)、四級文明(宇宙文明)、五級文明(多元宇宙文明)、六級級文明(神之領域)、七級文明無法想像的文明)或生命等級(A級生命:一切物質將自動獲得\B級生命:物質將隨心所欲C級生命要付出輕微勞動\D級生命要付出中等強度勞動\E級生命:要付出強大的勞動\F級生命:要付出負荷勞動\G級生命:要付出掙扎,切不一定會有收穫)來分的話那麼他們比人類先進10億年之久。
銀河係為什麼會這麼大?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助理教授安娜做了一個很有趣的研究課題。她認為,銀河系過去沒有這麼大,它是在吞噬周圍矮星系的過程中才不斷地長大的,並變成了如今的龐然大物。人們都認為銀河系的漩渦和仙女座大星系一樣。
然而近幾年的研究利用了斯波策紅外望眼鏡來證實銀河一個漩渦星系中心就好比一個棒子,不像一個漩渦。
斯皮策紅外望遠鏡還證明,銀河核心的棒狀結構比預期的還大,但這不影響對銀河的理解,從側面嗎看,它的外形就好像一個扣在一起的盤子。恆星主要集中在中心,邊緣地區較少,但在盤子的上側和下側,也並非空無一物,那裡也有一些恆星,只是密度較小,看起來不是那麼亮,這裡被稱為銀河系暈。
要指證銀河系在不斷吞噬周圍的矮星系,關鍵就要在銀河系暈的外圍找到證據。
如果銀河系吞噬了矮星系,這些矮星系的成員就會進入到銀河系暈的外圍。那麼,天文學家們找到相關證據了嗎?
真正的「罪犯」在刑偵案件中,判斷誰是真正的罪犯,最重要的證據莫過於DNA檢測,DNA記錄了一個人的生物遺傳特性。
實際上,恆星也有自己的DNA,那就是恆星的化學條形碼,它清晰地顯示著恆星中所包含的化學信息,那就是恆星的化學條形碼,它清晰地顯示著恆星中所包含的化學信息。
光中包含著恆星的基本信息,這早在牛頓時代就為大家所共知,讓陽光通過三稜鏡,就可以看到七彩光,七彩光就暴露了太陽上的化學元素信息。
一般的大型望遠鏡都裝備有光譜儀,能夠拍攝恆星的光譜。
光譜儀可以將星光分解成一條條的彩色光帶,光譜中出現的暗線是吸收線,那些吸收線就是恆星的化學條形碼,相當於恆星的DNA,它能告訴我們被觀測恆星上包含著哪些元素,以及哪些元素含量的多少。
天文學家分析光譜儀發現,銀河系暈外側的一些恆星,它們的化學條形碼顯示它們內部的金屬元素含量非常少。天文學家聲稱,這些證明了那些恆星是一群外來戶,它們則是朝銀河系而來的。
宇宙在最初形成的時候,只有很簡單的幾種元素,分別是氫、氦和鋰元素,它們既是最簡單的元素,也是最輕的元素,是它們聚合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恆星。儘管這裡所說的金屬元素只是碳、氧、氮、鐵,但是在天文學中,它們被稱為金屬元素。攜帶較多碳、氧、氮、鐵的恆星,被稱為富金屬恆星;而缺乏這些元素的恆星,當然就是貧金屬恆星。
在銀河系的暈中,就發現宇宙中缺鐵恆星,其鐵元素含量只是地球的1%,但它的質量是地球的30萬倍。銀河系是一個比較大的星系,它有著數千億恆星的成員,並且大多數都會很亮,但他們都在不停的演化,以至於今日包含了太多金屬元素。
你們認為會怎麼樣呢?
歡迎大家留言喏。
下一期不見不散,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