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太裔的羅蘭士勳爵及賀理士爵士兄弟在1951年聯同胡禮先生(Mr. Norman Wright)和胡挺生先生攜手創立"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簡稱"KAAA"),研究及開發農業技術,讓這些中國難民務農維生。
賀理士爵士偶然在大帽山的高嶺發現一株無人料理的橘樹,當時一般相信香港的高嶺地勢太陡峭而氣候潮溼,不適宜種植柑橘屬樹木,然而山上那株橘樹仍能生長,由此萌生開設嘉道理農場的主意。五年後的1956年獲政府批租現址的土地並以"嘉道理試驗及推廣農場"名稱營運,示範高效能及有利可圖的耕種和畜牧方法,同時致力改善牲口的品種及培訓香港農民和駐港的啹喀兵。
1995年1月20日,香港立法局通過條例使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正式成為法團。2006年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成立50周年紀念。
隨著香港的農業日漸式微,於1995年1月立法局通過"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公司條例",嘉道理農場正式成為非牟利機構,把重點轉移至自然保護及教育方面。
嘉道理農場雖然是一所公眾公司,但其資金和管理由私人經營,經由"嘉道理基金"信託人委任的董事局獨立管理。嘉道理農場每年開支約為8000萬港元,由"嘉道理基金"撥出,而佔地148公頃的農場暨植物園,屬政府租地。嘉道理農場與多個政府組織、大學和非政府機構進行多個合作項目。
艾先生猛禽護理中心,成立於1994年4月,原名Jim Ades Raptor Sanctuary,內有褐魚鴞(Ketupa zeylonensis)及松雀鷹(Accepiter virgatus)。
鸚鵡護理中心,由6個寬闊的鳥籠組成,住客包括9隻外來鸚鵡,有藍黃金剛鸚鵡(Ara arauana)、貫珠舌(Psittacus erithecus)及橙翅鸚哥(Amazona amazonica),它們大多是遭人遺棄的寵物。
蝴蝶園,於1995年成立,是為蝴蝶及其幼蟲提供花蜜及其他食物的戶外花園。
昆蟲館,處有教育展板闡釋各種昆蟲外,遊客更可從館內的"螞蟻隧道"親自窺探世上千奇百怪的螞蟻及欣賞本土螞蟻模型。
爬蟲類及兩棲類動物展覽館,當中住著不少本土動物,如蛤蚧(Gekko gecko)及花狹口蛙(Kaloula pulchra pulchra)。
淡水生物屋,是淡水魚及水生昆蟲展覽屋,包括珍稀瀕危的香港鬥魚(Macropodus hongkongensis)及香港瘰螈(Paromsotriton hongkongensis)。
鹿苑,飼有15隻梅花鹿(Cervus nippon)。於2005年棚舍被野狗闖入,2隻雄鹿受襲死亡,另有5隻鹿受傷,其中2隻因傷重而需要接受安樂死。
錦鯉池,池內飼有120多尾的成年及幼年錦鯉,是遊客熱門的歇息地。
水鳥圍,位於錦鯉池上方的3個池塘飼有多種本土及外來水鳥,如鴛鴦(Aix galericulata)和林鴛鴦(Aix sponsa)等。其中的大紅鸛(Phoenicopterus ruber)由巴哈馬共和國贈送。
胡禮先生紀念雞舍及展覽中心,介紹傳統的繁殖方法,並展示不同雞種,包括稀有的惠州雞及白牛石雞種。遊客可在接待處購買嘉道理農場出產的雞蛋。 豬舍,可以見到原生於廣東中部的大花白豬,大花白對嘉道理農場在五十年代培殖的花縣豬種非常重要,後來因為其肉質脂肪高而不受農民歡迎。
小灣鱷貝貝在遷居香港溼地公園前曾寄居嘉道理農場,現時供揚子鱷居住。
大嶼山昂坪360工程從外地輸入的騾子作載運牲口,其中兩隻 Dennie 和 Duffi 於2005年7月加入嘉道理農場,開始在山坡運輸物料。
溫室蘭花保育園
蕨類植物小徑,遊客可沿途觀賞到130多種蕨類植物,每種都按其生長習性來釐定種植位置。
中草藥園,於1998年遷至現址,屬研究重點之一。栽種了香港植物含藥用價值的100種中草藥,用以推廣其傳統價值。
木蘭園(未對外開放),是華南珍稀木蘭的遷地保育和教育中心,育有30多種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