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屬高校「招生去本地化」,北京市最應該做好表率

2020-12-06 騰訊網

日前,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嚴格控制屬地招生計劃比例,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和考生大省傾斜。

此前,部分駐滬高校在滬招生曾高達40%,浙江大學在浙江招生甚至一度高達70%,南大的江蘇生源也曾佔到50%以上,均超過了30%的既定門檻。

關於防範部屬高校招生本地化,教育部不是第一次呼籲。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要求「各部屬高校在屬地招生計劃超過30%的應逐步回調至30%以內」。此後,每到招生季,都有例行呼籲。

教育部為何要嚴控部屬高校屬地招生比例呢?事關教育公平。

部屬高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國家隊,歸口到教育部等有關部委管理,多為985、211高校。

按理說,花的是國家的錢,歸口到各部委管理,當然應該招收全國各地的學生。但實際上,很多部屬高校地方化一度畸重,由此生出「北大是北京人的北大,復旦是上海人的復旦」之類的感嘆。

這無疑是教育不公。

舉個例子,在部屬高校招生本地化的背景下,河南、河北、江西、山西等省份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可能會面臨窘境,因為本省並無部屬高校,而又由於外地省份的部屬高校在招生時,傾向於在本省投放更多的招生指標,往往導致這些高校壓縮對上述省份投放的招生名額。

客觀而言,受限於教育部門的三令五申,部屬高校雖有屬地招生意願,但並不強烈。反倒是高校所在省區,為了留下更多的畢業生,也基於促進地方經濟、刺激消費等考量,已經成為了高校招生去本地化的最大阻力。

我們所說的「部屬高校」中,有很多屬於「部省共建」高校,高校在辦學過程中,需要駐地的支持,很多共建協議中也會明確要求高校增加對本地的招生。即便不明確寫入協議,來自地方的壓力也不可小覷。

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其建設國內一流高校的資金來源於教育部和上海市的撥款,其中地方撥款佔據相當比例(依據省部共建政策,教育部與地方通常按1:1的比例劃撥配套建設經費),在招生的時候地方必然會有相當話語權。

此外,部屬高校招生去本地化往往也容易遇到當地民眾的阻撓。

早在2016年高考前夕,江蘇就爆出家長維權事件。彼時,江蘇多地家長走上街頭,在教育廳門前舉牌反對,上書「反對減招」「一個都不能減」等字樣,以此向包括江蘇省教育廳在內的江蘇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陳情。

而事件爆發的導火索就在於教育部要求江蘇省教育廳劃出38000個高考指標支援內地。事件中,江蘇教育廳薄其芳還曾表示,「江蘇省作為東部的發達省份,也該為全國做貢獻的時候了,不能江蘇省教育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國家要求你做貢獻,你不去做,這肯定是不行的」。

不去評價這句話,但這個態度的確得罪了江蘇的家長,後來薄其芳的名字就出現在江蘇各個論壇上,罵聲一片,幾成江蘇家長公敵。

不僅江蘇,湖北也有類似案例。當民眾對「去本地化」不滿時,地方政府也不能不考量當地民意,儘快平息事態。也正因此,高校「去本地化」也就難以取得較大進展。

以上述江蘇各地家長集體陳情事件為例,抗議爆發之後,省教育廳就密集表態,表示江蘇高考招生力爭做到「三個確保」和「三個不減少」。

可見,在觸及到後代教育公平這件事上,補不足容易,但損有餘很難。

但客觀而言,雖然江蘇高校眾多,但相對其他省份,其一本錄取率又並不高,因此照顧中西部省份,拿江蘇開刀,實則是變相轉移了江蘇計劃生育、嚴控普職比例的紅利,使本就緊張的高考招生名額更加捉襟見肘。

其實,中國國情複雜多樣,並非所有地區的部屬高校都適合去本地化,應分情況對待:對一些優質教育資源集中、人口總量相對較少的省市區來說,在減招方面「步子可以邁得大一些」,而浙江、山東等優質教育資源相對較少、人口總量相對較多的省市區來說,在招生比例方面,可以相對放緩,以保障對本省考生的公平。

另外,單純以數字和比例衡量部屬高校本地化程度也有失公允。

北大、清華在京招生比例很少,從未超過30%,看起來並不算多,但北京人口基數較小,戶籍人口只有區區一兩千萬。更重要的是,北京名校資源集中,彈丸之地卻集中了8所985、20餘所211高校,這麼多高校疊加起來,放大了北京本地生源的高考優勢。

也許單所在京高校在北京投放的招生名額和比例並不多,但這些數字疊加在一起,一定是一個誇張的數字;再除以北京遠少於其他省市區的人口基數,一定又會得出一個誇張的比例。

從這個角度而言,北京最應該做出表率。更何況,經過十餘年的動態調整,除了京津滬等少數幾個城市,絕大多數省市區的部屬高校去本地化情況已大有改觀,基本已無多少壓縮的空間。

實際上,部屬高校招生「去本地化」並非不可得,在分省區招生的時候,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參考生源總數,確定在該省的招生指標,比如中國政法大學,在全國各地平均分配招生指標,實際上這也不失為一個相對公平的辦法,當然要達到這種程度也並非高校一方所能夠決定,高校所屬部委、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的努力也不可或缺。

回到此次教育部印發的通知中來,該通知同時還強調「打擊高考移民」。

在我看來,高考移民屢禁不止正是部分高校招生本地化催生的怪狀。試想,如果每個省份考生升學機率大致相同,有誰會犯得上花費額外的時間、精力去高考移民呢?

在打擊「高考移民」的同時,也可以將其看做檢驗去本地化成效的一大關鍵指標,「高考移民」往哪裡移,往往說明哪個地方去本地化不夠徹底。

相關焦點

  • 山東三高校省內減招471人 屬地生源計劃下降
    齊魯晚報訊(見習記者 許亞薇)根據教育部2008年的要求,中央部委所屬「985」「211」高校在屬地招生比例原則上不高於30%.目前,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招收屬地生源的人數已經低於30%.近年來,部屬高校對屬地生源的招生人數均有所減少。
  • 北京市93所高校全名單,都是正規高校,杜絕野雞大學!
    北京是我國的教育中心,頂級高校的數量是最多的。全國39所985大學,北京市就佔據8所,佔據全國的1/5。下圖是北京市普通高校類,共32所頂級大學,北京市8所985大學悉數在列,也包括了絕大多數的北京211大學。
  • 校六社區專注高校本地化特色,就是任性
    校六是面向全球在校大學生的社交平臺,校六社區專注全球高校本地化特色主題。目前已經覆蓋全國2767所高校。擁有校六你就可以隨時隨地的關注你所喜愛的高校,了解本地高校風水人情;你也可以和全球的大學生交朋友。校六告訴你:距離根本不是問題。
  • 15所香港在內地高校招生政策分析
    香港高校在內地本科招生方式分統招和自主招生兩種。其中,2所高校納入統招,13所高校自主招生。整理了香港高校在內地的招生情況,供大家參考。  2所高校納入統招,13所高校自主招生  香港高校在內地本科招生方式分統招和自主招生兩種。  其中,2所高校納入統招,13所高校自主招生。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2021年繼續參加高考統招。近年來,這些高校在內地招生規模總體保持穩定。2021年,香港大學在內地計劃招生300人。
  • 山西:關於做好我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工作的通知
    為了做好我省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以下簡稱「全國統考」)報名工作,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現就我省全國統考報名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報名(一)報名對象所有擬參加2021年全國統考的考生(包括普通文理科類、藝術類、體育類),以及高等院校經批准組織的單獨招生
  • 廣西被「埋沒」的大學,原部屬高校,楊利偉為其校慶,適合普通生
    例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廣西科技大學等高校在國內的社會影響力也是非常大。除了這些名校之外,廣西內還有一所實力不俗的二本大學,辦學歷史悠久。在1999年之前,該校可是實打實的部屬院校,它就是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原標題: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已有三年,但每年都沒有招滿。昨天,在2013年海峽兩岸教育論壇上,多位臺灣高校校長建議臺灣教育部門出臺更多支持性政策,吸引大陸學生報考。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大陸招生。
  • 寧夏:關於做好我區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英語口語測試工作的通知
    普通高校招生英語口語測試(以下簡稱「英語口試」)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組成部分,英語口試成績是普通高校外語類專業招生或對英語口試有要求的專業招生時的重要參考。
  • 15所港校內地兩方式招本科生 2所高校納入統招 13所高校自主招生
    >香港高校在內地本科招生方式分統招和自主招生兩種。其中,2所高校納入統招,13所高校自主招生。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2021年繼續參加高考統招。近年來,這些高校在內地招生規模總體保持穩定。2021年,香港大學在內地計劃招生300人。 報考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兩所高校的北京考生要參加北京市組織的高招志願填報,填報在本科提前批次普通類A段。
  • 高校自主招生設置體質測試 考查立定跳遠、肺活量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3日電(冷昊陽) 時間進入3月份以來,高校自主招生密集啟動,包括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內的十餘所高校公布了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觀察各高校發布的簡章,不少高校的招生規模較上一年明顯下降,同時,也有不少高校將體質測試成績納入考核總分。資料圖:2015年6月13日,考生走出中國人民大學自主招生考試考場。
  • 最新高校招生信息匯總!
    今年5月第二學士學位教育被官宣將在普通高校繼續開展,目的是為充分發揮高等教育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高等教育。教育部鼓勵有條件的高校今年7月底完成招生,將重點支持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大數據、生物與醫藥、養老護理等領域增設第二學士學位。最近小編就看到很多學校開始第二學士學位報名的相關工作,有想報第二學士學位的小夥伴抓緊時間了哦!
  • 高考在即,3組數據告訴你招生簡章裡沒有的高校軟實力|新錦成數說
    去哪類學校圖書館更好「泡」?什麼學校吃得好、睡得香?馬上就是高考了,每年考後的招生階段,各大高校都使出渾身解數各顯神通地宣傳。考生們填報志願時,除了關注專業發展形勢、錄取情況等關鍵因素外,高校的教學設施、圖書館藏書、後勤服務與保障等也同樣被當作加分項納入考慮範圍。高校畢業生對母校的生活環境是否滿意?
  • 部署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本報訊(記者王寶傑)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做好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出席會議並講話。
  • 部屬高校本科醫學專業擬擴招,這四類人才緊缺……
    全力提升院校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擴大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本科醫學專業招生規模,培養仁心仁術的醫學人才。 深化住院醫師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改革,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破除唯論文傾向。 完善保障措施,適時調整醫學門類專業生均定額撥款標準、住培補助標準。
  • 2020中國部屬大學學術排名,清北領跑,東南大學、南開大學挺進前十!
    中央部屬高校」是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在全國範圍內直屬管理的一批高校包括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民委、外交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等部委所屬高校。 自「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部屬高校的科研實力最強、學術水平最高?
  • 5所部屬二本高校,就業前景好,工作穩定,適合中低分考生報考
    全國內的高校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部屬,一種是省屬,還有一種是屬於民辦的。其中最好的層次的高校當屬部屬的高校,這些高校一般四屬於國家的某些部門管理,不僅享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還獲得很多的資金等方面支持。
  • 「藝考」關於做好2021年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藝術類專業統一...
    各市(州)、東風場區教育考試招生機構(考試院、招辦、中心),西北師範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為做好我省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藝術類專業統一考試(以下簡稱「藝術統考」)工作,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20〕13號)和省招委會《關於做好2021年甘肅省普通高校招生報名工作的通知》(甘招委發〔2020
  • 21所港澳高校將在廣西招生 有意向的考生儘快報考
    考生如有報考、招生方面的疑問,也可登錄「廣西招生考試院」網站(https://www.gxeea.cn)查閱相關文件中各高校的聯繫方式,撥打電話諮詢。考生可登錄「廣西招生考試院」網站(https://www.gxeea.cn)查閱相關文件。
  • 新高考選科:想上師範,以後當老師,應該怎麼選科?老師這麼建議
    站在家長的角度,很多家長更是把教師這份工作當成首選,所以就有很多家長諮詢我:新高一選科,如果想上師範,當老師,應該怎麼選科?其實,選科主要涉及專業的問題,當然對學校也有一定的影響,那麼,這個問題到底有沒有答案呢?聽聽「贏在高三」老師怎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