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清華北大在國內都處於超然地位,無論是世界排名,還是學科排名,清華北大都是霸佔榜單前兩名。
但是在最新的中國大學ESI排名中,清華竟然屈居第二,北大排名第三,被一個建校只有42年的「雙非」大學打敗。
要明白清北這次有多慘,就要了解ESI排名的重要性。
ESI學科排名及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是由美國科技信息所於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目前已成為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ESI針對22個專業領域,通過論文數、論文被引頻次、論文篇均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和前沿論文等6大指標,從各個角度對國家/地區科研水平、機構學術聲譽、科學家學術影響力以及期刊學術水平進行全面衡量。
中國科學院大學排名國內第一,打敗清北。
在本次排名中,中國科學院大學全球排名66位,國內排名第一,論文數高達12萬多,比清北要高出2萬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清一色百年歷史的高校面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絕對是弟中弟,它創建於1978年,僅有42年的歷史,在國家高等教育規劃中,國科大更是「雙非」大學,既不是985高校,也不是211工程,甚至在雙一流建設中也只有一流學科建設。
但在國家科學事業的發展上,國科大卻是最靚的仔。作為我國科學技術的最高學府,國科大培養了培養了我國的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30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8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3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4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國科研實力最強的高校,位居世界第6,亞洲第一。
國科大匯聚和培養了最頂級的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大學匯聚和造就出一大批為新中國科技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其中代表人物有「兩彈一星元勳」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趙九章、錢驥、錢三強、錢學森、郭永懷、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文俊、王選、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孟超、李振聲、閔恩澤、吳徵鎰、徐光憲、谷超豪、孫家棟、師昌緒、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張存浩、程開甲、于敏。
新中國主要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華羅庚、蘇步青、吳有訓、周培源、嚴濟慈、莊長恭、曾昭倫、張鈺哲、竺可楨、貝時璋、童第周、馮德培、錢偉長、李薰、周仁等,還有馮康、王應睞、陳景潤等一批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傑出科學家。
對於未來,國科大的目標是:躋身全球頂尖創新型大學之列,為我國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科教融合、協同創新的成熟道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科技進步做出不可或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