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人員正在試圖了解突然出現的輻照度峰值,對太陽能發電廠的影響程度。初步調查結果表明,大型光伏項目並不能避免此類事件帶來的影響,尤其是當峰值持續時間超過一分鐘時。
研究人員發現,突然出現的輻照度峰值,會影響到大型光伏發電廠的組件,特別是當這些輻照持續時間超過一分鐘,並且發生在3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下。
這是對此類「過度輻照度」事件對光伏發電影響的初步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
來自美國、巴西、新加坡、英國和德國等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這通常是由「雲邊效應」觸發的——即當太陽光從經過的雲層反射後,會暫時提高面板上的輻照度。
研究人員分別在巴西的弗洛裡亞諾波利斯、馬考巴斯布羅塔斯、德國的伯恩堡、美國的阿爾伯克基和拉夫堡的測試點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輻照度測量。數據顯示,全年各地過度輻照度事件分布均勻。
據研究人員稱,大多數光伏事件的持續時間都在7分鐘左右,最少的持續了5分鐘。科學家們表示,這樣的持續時間足以影響光伏系統發電。
研究顯示,當這種持續時間長的事件發生在高溫下時,兩者結合可能足以導致慢熔斷保險絲失效,特別是在巴西等乾旱地區。
科學家們還說:「除了長時間的過度輻射事件的問題,分析還揭示了多個過度輻照度事件經常在短時間內相互發生。這些發現尤其值得關注,因為過高的輻照度和較高的工作溫度可能會導致公用事業規模的光伏發電廠保險絲普遍故障,並導致逆變器斷電。」
這項研究是在國際光伏合作項目下進行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不同氣候下的光伏性能,分享現場儀器和驗證最佳實踐,通過實地研究和進一步的光伏部署支持新興技術。
荷蘭研究人員最近觀察到,在部分多雲的情況下,太陽能發電高峰可能比晴天更強烈。他們說,雲層反射的光,加上陣列上的間歇性陰影降低了組件的溫度,可以促進發電。
能源一號新媒體編譯,轉載請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