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中國,凡是能進較好大學的學生,大都是每門功課都很好的,如果是偏科的學生,大多都會因此而與好大學失之交臂,當然,也不乏極個別特長生或者其他成績非常優異的。
但是,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學生,他高考時物理、數學、化學總共考了20分,卻以中文和歷史兩個100分的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歷史系。要按一般來理解的話,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個學生這輩子恐怕是與數理方面沒有什麼關係了,他這輩子都不會選擇與數理化有關的行業。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生,因為當年的九一八事變,使得他認識到只有科學才能救國。於是,這個對數理一竅不通的學生,決定棄文從理,轉學物理系。他認為國家需要科學,他放棄了自己的專長,轉而研究攻克他一竅不通的物理。
這位學生就是錢偉長。
憑藉著對國家的一腔熱血,錢偉長在1942年到1946年期間,致力於研究火箭彈道、火箭空氣動力學設計、火箭飛行的穩定性等,並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奇異攝動的理論,因此被國際上公認為該領域的奠基人。
後來,錢偉長參與創建了北京大學力學系,開創了中國大學裡第一個力學專業,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彈性力學》專著。還開設了中國第一個力學研究班,創建了上海應用數學與力學研究所。他1941年提出的「板橋內稟理論」,其中非線性微分方程組被稱為「錢偉長方程」。
錢偉長為中國的機械工業、航空航天和軍事工業等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被人稱為「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而且他參與制定了我國的「十二年科技規劃」。
錢偉長一生為國家著想,只要國家需要,他就會去鑽研,生生把自己的短處補成了長處。像錢偉長這樣的科學家不管是在做人還是事業上,都能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