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原產我國,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在北京為名貴的盆栽花木之一。幼枝有細毛。葉對生,或三葉輪生,長橢圓至披針形,全緣,正面為有光澤的深綠色,背面為淡綠色。
繁殖方法
北京地區繁殖梔子,多於七月中旬至八月初用扦插法,具體方法如下述。插床一般用水桶盆(以內徑48釐米、高28釐米者為好);也可以在地下挖土槽(一般長120釐米、寬80釐米、深20釐米),四壁裝上高出地面20釐米的木框或玻璃。插床中鋪15釐米厚的素砂土或蛭石,噴透水備用。插條選二年生的粗壯枝條作插條。扦插時,用快剪在選定的枝條底部近芽的下方0.3釐米處剪下,從剪口向上數留3~4個芽,將枝梢剪去;再將下部兩個芽的葉片全部剪除,將上部芽的葉片剪去一半,以減少水分蒸發。
扦插插條剪好應立即插入插床。扦插的株距為7~10釐米,深度以使插條下部第二個芽露出土面為宜。扦插後,要用細眼噴壺噴一次透水,然後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覆蓋插床,其上還需要搭設葦簾遮蔭。插床中土溫應保持在20~25℃之間,相對溼度應保持在90%左右。床中溫度高於25°℃時,應立即噴水降溫。插後15~20天插條即能生根;兩個月後新梢長至5~10釐米時,即可分栽上盆(2號桶子盆)。幼苗上盆可只用一般培養土,不需施肥。第二年移植於菊花缸子盆。管理得當,2~3年即能開花。
此外,採用壓條繁殖法也比較簡便,即在六月初選植株基部的小枝,將它能夠埋入母株盆中或另置的花盆土中的部位用刀刻傷,然後將傷部埋入土中,經兩個月即能生根,可與母株分離另植。
栽培管理
培養土:北京栽植梔子的理想培養土,是西山或百花山的腐葉風化土。也可以用三份一般腐葉土加七份細砂土配製的培養土,但每千克培養土需摻入1~2克硫磺粉。梔子盆中還需墊用一些豌豆大小的豆石和少量蠶豆大的草炭顆粒。換盆北京栽植的梔子,應每2~3年換一次盆。
換盆宜在花謝之時。換盆時,先用瓦片將新盆底孔蓋上,放入厚約3~4釐米的豆石,再放入厚約2釐米的草炭顆粒;然後將花棵從舊盆中磕出,用小齒鉤鉤去部分陳土和老根,再將花棵在新盆中擺正扶直;然後向花棵四周填培養土,隨填隨用竹籤扦實,最後留3釐米的常規管理。澆一次透水,即可按追肥北京栽植的梔子,一般可在四月下旬氣溫穩定在20°℃時移至室外。梔子喜溼喜肥,葉片怕日光直曬,故在移至室外時應澆一次透水,置於蔭棚下;3~4天後盆土見幹時,可澆一次稀薄的發酵的豆餅礬肥水(1份豆餅、0.001份硫酸亞鐵加水5份,發酵後再加5份清水)
以後每15天澆一次這樣的肥水。澆過肥水之後一周,結合鬆土攔一次麻渣於肥,一般三道箍盆施用麻渣60~70克,每月施一次;從第二次開始,每次攔麻渣肥時應混入8~10克的硫酸亞鐵(植株生長弱的可少施)九月中旬,施用一年中的最後一次肥料。梔子冬季休眠,不需要施肥。
澆水:北京春季風沙大,空氣乾燥,每天早晚應向養護梔子的場地噴水,使空氣溼度保持在75~80%之間。盆土應見溼見幹,隨氣溫之升高和植株生長之加快,逐漸增加水量,經常保持盆土潮溼。進入伏天,每天上午儘量少澆水,下午二時左右澆透水。冬季要少澆水,保持盆土溼潤即可。澆梔子,最好用雨水或河水,用自來水則需放置幾天。遮光、保溫梔子喜蔭,應用竹簾給它遮蔭,晨八時遮上,晚五時拉開,以免強光灼傷葉片。十月中旬,當氣溫降至20℃以下時,應將梔子搬入室內,室溫保持在5~10℃即可。
防治病蟲:梔子栽在鹼性土壤中易患葉片黃化病,可施用硫酸亞鐵醫治。防治此病的最好方法,是用弱酸性土作培養土和降低自來水中鈣鎂鹽類的含量。梔子的根頸部在夏季易患腐爛病。發現此病應立即刮除,並塗以福美砷煤油液(1斤福美砷、1斤煤油、0.2斤洗衣梔子的葉片上常有介殼蟲為害。數量少時,可用毛刷刷粉加20倍的水。數量多時,可噴灑稀釋1,200倍的40%樂果乳液或800~1,000的50%馬拉硫磷液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