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抗震救災指揮部消息,截至7日19時,地震共造成615人死亡,其中魯甸縣526人、巧家縣76人、昭陽區1人、會澤縣12人;目前仍有114人失蹤,其中魯甸縣109人、巧家縣5人;另有3143人受傷。
比對震後100小時發布約20次傷亡通報,6日起的兩天內快速增長205人,引發外界「逐級上報,延誤時間」的猜測。
對此,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前司長王振耀予以了否認。表示基層可以直接越級上報到中央,且遇難人數追究行政責任,地方官員並沒必要隱瞞。此前,雲南省副省長尹建業在6日昭通市魯甸縣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有針對性地作出解釋。他指出,極震區烈度大,次生災害嚴重,是遇難人數激增的主因。
官兵在地震災區緊急轉運傷病員
多方解釋遇難人數激增原因
王振耀對記者表示,地震前兩天一般不可能確定死亡的大概人數,一般都要等到災情穩定才能確定。由於地震發生當時一般會造成交通通訊中斷,給災情的統計帶來困難。
對於外界「逐級上報,延誤時間」造成統計數字激增的質疑,王振耀表示不太可能。「統計工作由最基層的村民小組完成。在地震救援中,每一處救援都有行政區劃,縣民政局、鄉鎮民政辦公室、村委會負責民政事務人員在跟隨救援隊過程中,對遇難遺體現場辨認,再填寫相關表格上報給民政廳和民政部。」他指出,在大災面前,基層被要求在兩個小時內將收集到的遇難人數上報。基層甚至可以直接越級上報到中央。
另一方面,自然災害的遇難人數不需要追究行政責任,不會給地方官員壓力,所以沒必要隱瞞。從2008年汶川地震開始,中央就建立實施了重大自然災害撫慰金制度,老百姓也不會隱瞞遇難人數。
6日晚,雲南省副省長尹建業在昭通市魯甸縣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也對遇難人數激增的原因做出了詳解。他表示,極震區烈度大,次生災害嚴重,是遇難人數激增的主因。
尹建業介紹,魯甸6.5級地震震級高、震源淺,波及範圍廣,破壞力大造成地震重災區龍頭山的道路、電力、通訊中斷。從5日開始,通過加大搜救力度,擴大搜救範圍,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實現搜救全覆蓋又發現了新的遇難人員。此外,震中地質複雜,山體破碎,餘震不斷,加之雨季降水影響,地震造成嚴重崩塌、滑坡及大量地質災害隱患,次生災害十分嚴重,容易造成新的傷亡。
8月6日,14集團軍工兵團官兵在大約80度傾角的塌方體上開闢出一條路,將遇難者遺體抬出大山。
8月6日,雲南震區會澤縣的堰塞湖水位持續上漲,部分地震中被損毀的房屋被湖水浸泡。
震後100小時發布約20次傷亡通報
8月3日18時30分:26死79傷2人失蹤。
8月3日22時40分:99死亡1409傷187人失蹤。
8月4日2時:363死1801傷3人失蹤。
8月5日14時30分:410死2373人傷12人失蹤。
8月6日15時50分:589死2401傷9人失蹤。
8月7日19時:615人死亡,3143人受傷,114人失蹤
救援人員默哀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原首席預報員孫士宏表示,一般來說按照這次地震強度,遇難人數在2到3天之內就可以確定,之所以一直在更新,是和當地的自然條件有關。
孫士宏說,由於當地交通堵塞,信息不暢,次生災害多發,且很多當地群眾處於「孤島」地帶,居住分散,隨著救援的深入,就會導致在信息統計上一直有新的變化,所以儘管震級不高,但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死亡人數的最終確認還需要時間。
背景資料:
汶川地震遇難人數地方統計鏈條
記者找到了汶川地震時的一個地方樣本(什邡市),讓我們了解那時的統計鏈條。
2008年5月12日14時40分,汶川地震發生後12分鐘,什邡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杜甫華為了解災情,前往260公裡外的紅白鎮,該鎮有紅白中學和紅白小學。他初步了解了兩所學校的傷亡數字後又趕緊趕回什邡市。13日凌晨1時,紅白鎮的統計數字最後一個到達。什邡市教育系統22所中小學的死傷數字,在13日凌晨3時獲得,距地震爆發12小時。這個數字在13日上午被傳遞到什邡市抗震救災指揮中心,教育局同時向德陽市教育局、省教育廳進行匯報。
除了受災嚴重的教育系統和工業系統,更全面的統計數字,由各鄉鎮政府在第一時間提供給什邡市指揮中心。洛水鎮鎮長蘭勇12日晚上通過電話,把全鎮的傷亡人數,匯報給了什邡市市委辦公室和市政府辦公室。從各個系統得到數據並進行匯總後,13日凌晨5時,什邡市政府首次對外發布死亡統計數字。
隨著救援的逐步推進,新的死亡人員不斷出現。電話匯報在通信中斷的情況下很難實現。於是他們採取了最原始的驛站傳遞的辦法。紅白鎮兩學校每天兩次派專人走路到鎣華鎮,再由鎣華鎮的人接替,把兩個鎮的死亡數字帶到八角鎮,由八角鎮的人打電話把3個鎮的數字報告給教育局。隨著救災秩序的恢復,各鄉鎮逐步建立正規的傷亡信息匯報制度,確定專門人員,負責每天兩次向什邡市救災指揮中心匯報死亡數字。什邡市抗震救災指揮中心是全市死亡數字統計的終端。在這裡,有一個27人的數據信息統計小組,負責全市災情信息的數據匯總、分析、整理。
遇難人數統計發布流程
發現遇難者遺體→運送到現場指揮部→家屬認領遺體確認身份無人認領的認定為無名遇難者→基層民政人員統計、核對,醫院統計救治過程中死亡人數→2小時內上報省民政廳、民政部→省民政廳統計數據→每日至少一次通報
需要統計的信息
姓名、年齡、性別、戶口地、遇難時間、遇難地點、遇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