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全國傑青走進西安交通大學分享會舉行

2020-11-30 西安交大新聞網

 

「奮鬥是青春最美麗的底色,只有奮鬥才能展現青春的絢爛多彩。」4月4日下午,團省委邀請9位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行業的全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分別走進西安市第八十九中、西安交通大學和高陵縣等處開展「我的中國夢——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系列分享活動,與現場的1030名大中學生、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青年教師和青年公務員分享了青春追夢的奮鬥歷程和成長心得。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某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學龍、烏魯木齊鐵路局庫爾勒電務段安全員尼紅、武漢理工大學團委副書記郎坤做客西安交通大學,結合各自工作、學習和生活感悟,同現場的交大學子分享了自己追夢圓夢的奮鬥歷程和切身感悟,並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交流互動。

「我的中國夢——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分享活動

李學龍學長介紹了自己的工作情況和求學經歷。他借用傑斐遜創辦大學的故事,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一定是中國夢裡最重要的因素。」並指出了教育與科技的密不可分。談及科研工作的經驗,他借用王國維的三段論並分別詮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立志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奮鬥階段;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成功之後的喜悅。他支出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志向。「我們的生活一直在面臨挑戰,所以我們一定要有目標。」立志之後進入奮鬥階段,「頭懸梁、錐刺股可能是很多科研工作者的常態,但我認為這是因為沒有找到做事的方法。並非埋頭苦讀就能學會知識,而要通過正確的方法來學習工作。」他多次借用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指出,能沉得下去和正確的方法是科研最重要的因素。他還教會同學們如何面對失敗,「一輩子受到的苦難是一勺鹽,放在杯子裡很鹹,放在大缸裡就很淡。所以要勇於嘗試。做了可能會失敗,但不做肯定不會成功。」

相比高科技的工程師們,尼紅坦言,自己只是在金字塔底層的操作技能型的小職工。由於從小對這份工作的憧憬,如願以償走上崗位的她對崗位十分珍惜。「對於一個從牧區出來的女孩子,這個崗位來之不易,我一定要想盡辦法做好這份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她時刻以標準化作業對待每一項工作,「在別人看來條條框框的規定,我認為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從來不會掉以輕心。」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她享受著其中的樂趣。不僅如此,她還十分善於發現、總結問題,開展科技創新,取得了很多的優秀成果。「經常有人問我在一個崗位上堅持工作20年會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但我覺得這是我個人夢想的實現,我對自己這些年來的成就很滿意。」她還提醒每一位學子,「無論從事哪一行,不要忘記自己的夢想就行。」

朗坤主要談到自己在讀書時做的事情。在大學一次偶然看到報紙中所報導的屋頂小學,在菜市場的上面建造,學生大多來自農民工子女,教學條件差,教學質量低。這時的她便萌生了自己的志願夢。「這些孩子也是祖國的希望,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這些孩子打開一扇窗。」然而,當她第一次跟校長提出支教想法時,卻被質疑,被回絕。於是她用最笨的方法證明自己——在一個月裡往返屋頂小學十七次。她的實際行動最終說服校長同意她的執教行動。既然承諾就要堅持,她看到孩子們生活上的苦難,又發起校內學生展開資助,為他們解決學費和生活學習上的困難,並組織學生到高校遊玩。「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夢想。」大學四年的業餘時間全部奉獻給了這些孩子,「這種快樂是做別的工作體會不到的,很純粹的快樂,我覺得特別值。」畢業後割捨不下志願夢的她,放棄了保研的機會,加入志願團前往貴州支教。那裡的孩子基礎特別差,朗坤就發明自己的方法,讓孩子們產生了興趣,學的越來越好,並找到了快樂和自信。現在的她的團隊從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一千多人,越來越壯大。「農民工子女也承載自己的夢想,是祖國的未來,希望他們有一天可以在祖國的藍天翱翔。也希望在座的同學可以找到自己的夢想。」

除分享會外,代表們還與校領導座談並參觀校園,與老師同學們展開親切交流。

校園合影

據悉,「我的中國夢--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分享活動是共青團組織深入推進「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自去年開展以來,受到了廣大基層團員青年的熱烈歡迎。為此,團省委將繼續從全省各地遴選優秀青年代表,組建「奮鬥的青春最美麗」走基層分享團,深入校園、企業、社區(街道)、鄉村等基層單位,講述青春故事、分享人生感悟、溝通交流思想。同時,通過普遍開展主題團日、推選「身邊好青年」、運用新媒體宣傳等方式,引導青少年自覺把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之中,自覺把個人前途與國家民族命運結合起來,努力在推動實現中國夢中成就個人夢想;引導青少年自覺增強奮鬥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勇於追夢、奮鬥圓夢,在建設「三個陝西」的實踐中書寫青春華章。

相關焦點

  • 西安交通大學第十一次研究生代表大會召開
    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等省內兄弟院校研究生會代表到會祝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省外兄弟院校研究生會為大會發來賀信或祝福視頻。
  • 快訊:西安交通大學第十一次研究生代表大會順利召開!
    大會通過了西安交通大學第十屆研究生會工作報告,通過了《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會章程》《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會關于堅持從嚴治會塑造清新形象的決議》,選舉產生了西安交通大學第十一屆研究生會主席團和常任代表會,表彰了標兵研究生分會、優秀班級委員會、優秀研究生會工作人員以及優秀班幹部等先進組織及個人。
  • 西安交通大學MBA辦學30周年紀念大會暨學科高峰論壇舉行
    9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學MBA辦學30周年紀念大會暨學科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行。來自國內知名高校商學院院長、業界企業家、各地校友代表、高校MBA聯合會主席以及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師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2020年是西安交通大學MBA辦學三十周年。
  • 西安交通大學隆重舉行2019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典禮開始前,師生代表們傾情獻唱了由交通大學著名校友李叔同先生的作品《送別》,悠揚婉轉的曲調聲中飽含著母校對全體畢業生的眷戀不舍,也飽含著母校對學子們的深情祝福。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校長王樹國,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豐峻,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管曉宏,1978級校友、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2010年度全國勞模張志英,在校學校領導,各學院、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家長代表,中新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陝西傳媒網、西安電視臺、新浪網等十餘家中陝媒體代表,共同見證這一莊嚴神聖的時刻。席光副校長主持典禮。
  • 北京交通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隆重舉行
    美麗的紅果園迎來了朝氣蓬勃的新主人。9月19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在西操場隆重舉行。  北京交通大學校黨委書記黃泰巖,校長王稼瓊,教育部直屬高校黨建工作聯絡員、北京師範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光巨,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孫守光,校黨委副書記郭海、文海濤、許安國,副校長關忠良、餘祖俊、閆學東,校長助理吳強、鄭廣天出席開學典禮。
  • 登上央視、包攬全國冠軍!西安交大再顯神威!
    作為我國最早興辦、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西安交通大學一直以來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與波瀾壯闊的時代相伴相生,一批又一批交大人上下求索、果毅力行,用科技書寫愛國、用奮鬥成就理想!在浩瀚宇宙、在世界舞臺、在祖國大地,交大力量 "摘金奪銀",向遠圖強,助力"中國夢"啟航!
  • 西安交通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第十五期MScIS項目開學典禮舉行
    西安交通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培養信息管理碩士(MScIS)第15期開學典禮日前在西安交大博源科技廣場舉行。今年的信息管理碩士也是交大理大兩校聯合成立的絲綢之路國際工學院的第一批合作培養的碩士學生。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院長管曉宏院士、黨委書記梁莉博士,電信學院杜清河博士,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副系主任尤佳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通理中心主任朱長新博士等出席開學典禮。典禮由西安交通大學通理中心魏寶林主持,梁莉博士、管曉宏院士、尤佳教授、朱長新博士分別在典禮上致辭。
  • 浙江理工大學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放飛夢想,書寫青春華章!
    她希望同學們轉變思路,直面挑戰,提升自我,做志存高遠的追夢人;同時要著眼當下,認真投入,早日贏得精彩人生,成為「浙理」的驕傲;也要乘風波浪,勇於擔當,做新時代的奮鬥者。高年級學生代表、法政學院2019級研究生郭瑩禎分享了大學生涯的三個轉變:從「掌握已知」到「探究未知」,從「定式思維」到「創新思維」,從讀「有字之書」到讀「無字之書」,鼓勵新生們在浙理砥礪奮進、載夢前行。
  • 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的戰「疫」成長課!
    3月9日,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微言教育」推出《戰「疫」公開課》「最美逆行、挺身而出」主題第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陶文銓帶來《愛國奮鬥 立志成才》↓↓↓  課程介紹:課程通過講述在新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一大批逆行者們攻堅克難、逆流而上的勵志故事,勉勵廣大青年面臨困難時,做到堅韌不拔、從容不迫,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 「歐亞經濟論壇-西安交通大學分論壇」舉行
    9月24日下午,「歐亞經濟論壇-國際教育合作壇」暨「120周年校慶系列高端國際會議」在西安交大舉行。王樹國校長在科學館107會議室會見與會代表,席光副校長、梁莉處長陪同會見。          王校長對參加論壇的代表們表示歡迎,並對西安交通大學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他指出,想了解中國及中國的歷史,必須了解西安。
  • 西南交通大學何正友教授榮獲四川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12月2日,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成都隆重舉行。西南交通大學何正友教授走上領獎臺,榮獲四川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何正友教授在西南交大從教以來,始終在教書育人與科技創新的第一線。他堅持擔任本科班導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所帶班級中有2個班級分別獲得「全國先進班集體」和「全國高校示範團支部」;他專注於人才培養,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始終以需求牽引和前沿引領為導向,指導研究生選題與科研工作,累計培養了80餘名碩士/博士畢業生,其中1人獲全國優博提名、5人獲西南交通大學竢實揚華獎章、50餘人次獲國家獎學金;他結合多年研究生培養經驗
  • 西安交通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
    12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學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本次會議以「新時代、新平臺、新模式、新貢獻」為題,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進一步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西安市民陸續走進書城 打卡充電徜徉在「知識的海洋」
    西安市民陸續走進書城 打卡充電徜徉在「知識的海洋」 近日來,在西安曲江書城,市民們挑選著自己所需要的書籍。西安市民陸續走進書城,挑選書籍給自己「充電」。西安市民陸續走進書城,挑選書籍給自己「充電」。
  • 唱響青春旋律!「放飛夢想」雲南大學青春歌會在昆舉行
    青春歌會現場。 雲南大學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張瑪睿)12月30日晚,迎接建黨百年,唱響新時代全國高校接力唱活動西南區首站在雲南大學文典廣場拉開帷幕。奮鬥和敢於擔當的精神風貌。除了唱響時代強音,本場「放飛夢想」雲南大學青春歌會還有舞臺劇、情景劇等,抒寫青春獨有的力量。
  • 西安交大電信學部-河海大學信息學部學生工作交流會舉行
    11月10日上午,電信學部在西一樓接待河海大學信息學部調研團一行並舉行交流會。電信學部黨委副書記史鋒、輔導員劉恰、尹凡、胡龍,南洋書院輔導員姬嬌嬌,河海大學信息學部黨委副書記劉春田及輔導員參加會議。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是落實西安交通大學落實「一帶一路」、創新驅動、西部大開發三大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是充分實現產學研結合、沒有「圍牆」的大學,這裡設施先進、環境優美,是優秀的學習科研校園。
  •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記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章」獲得者韓曉虎
    廣大青年要培養奮鬥精神,不怕困難,頑強拼搏,永不氣餒。」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奮鬥是幸福之源。今年46歲的韓曉虎,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車輛段武威南運用車間動態檢車班組工長。從初出茅廬的新工到精通業務的師傅,從經驗豐富的檢車員到動態檢車班組的「當家人」,用28年工作經曆書寫著自己成為一名「火車頭獎章」獲得者的奮鬥史,為青工們做了好榜樣。韓曉虎所在的班組設有TFDS、TPDS、THDS鐵路貨車運行安全監控系統,擔負著幹(塘)武(威南)、打(柴溝)武(威南)、金(昌)武(威南)三條線貨物列車的動態檢查任務。
  • 第十三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西安交大成功舉行
    10月23日至26日,第十三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西安交大舉行。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由陝西省能源化工過程強化重點實驗室、西安交大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和理學院承辦。該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是中國流變學專家學者學術交流的盛會。
  •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年全國研究生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為了深入交流,本次會議分別安排兩個分論壇展開交流互動,30多名參會代表圍繞《共產黨宣言》、新時代意識形態批判、馬克思主義生命政治哲學等展開討論,分享寫作體會,碰撞思想火花,大家暢所欲言,現場氣氛熱烈。
  • 西安交通大學2018年EMBA招生簡章
    西安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為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並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是「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項目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和「985」工程建設,被國家確定為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學校。
  •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成功舉行首期博士學位論文在線視頻答辯
    管理學院急學生之所急,按照學校研究生院發布的《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研究生學位授予工作的通知》的有關要求,在嚴格熱行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論文正式答辯標準的前提下,師生共克時艱,高質量的完成了首期博士學位論文在線視頻答辯。  經研究生院批准,2月14日下午14:00-18:00,管理學院成功舉行了田高良教授指導的封華、李君豔兩位同學的博士學位論文在線視頻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