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三體》怎麼下架了」「在線看了一半竟然看不了!」……近日,多個書友群、貼吧頻頻傳來讀者的疑惑,討論的焦點便是大名鼎鼎的《三體》突然遭遇讀書平臺下架。
要知道《三體》可是全世界人民最熟知的中國科幻作品,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是《三體》的粉絲。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數位化閱讀時代已然開啟。據今年7月,亞馬遜中國發布的2013年至2018年Kindle中文電子書榜單顯示,中國數字閱讀市場在過去五年發展迅速,Kindle中國電子書店的書籍總量近70萬冊,較2013年增長近10倍。其中,《三體全集》登頂中文電子書暢銷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已不是《三體》電子版第一次遭遇下架,4年前也曾出現過這個情況。看來,不止紙質書,電子書版權同樣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關卡。
閱文集團回應:版權到期,《三體》新版本正在陸續上線
拿下雨果獎,提名星雲獎,到2015年8月,《三體》三部曲在中國的銷售量就超過100萬冊,實現了獎項、銷量與口碑的「三贏」。
《三體》憑藉旺盛的生命力,不斷地吸引著新粉絲的加入,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不少《三體》讀者陷入了迷茫期:在線看了一半的書,為什麼就看不了呢?
圖片來源:微信群截圖
其實,這已經不是《三體》第一次曝出被平臺下架的消息了,早在4年前(2014年11月),就曾有同類事件發生。彼時,有讀書平臺作出相關回復稱:《三體》將於19號在所有數字平臺暫時下架,但已購買用戶不影響下載閱讀。
就《三體》電子版此次再度被下架,12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後發現,在豆瓣閱讀、多看閱讀、微信讀書app上,只剩下《三體》的有聲版,而QQ讀書、紅袖app上仍有《三體》電子版讀物。「有聲讀物版權和電子書版權是不同的,需要單獨授權。」業內資深人士告訴每經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讀書、QQ讀書、紅袖讀書同屬閱文集團旗下的讀書平臺,難道只有「微信讀書」下架了《三體》?
「此前,閱文各平臺的《三體》電子版權已於11月底到期,當時已按時下架作品。」昨晚(12月11日)閱文集團相關人士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證實了閱文多個讀書平臺確實下線過《三體》,「目前,閱文方面已經獲得了新的版權授權,授權方為讀客,新的版本正在閱文旗下全平臺陸續上線。微信讀書也在準備中,因為產品排版略有不同,所以上線具體時間有前後。」
此外,針對QQ讀書和紅袖讀書上《三體》顯示的授權信息為「海南省電子音像出版社」一事,上述人士也做出了回答,「版權同樣來自於讀客,只是該出版社為讀客的這套書提供了電子書號。」
今日14時許,每經記者再次搜索後看到,《三體》系列已重新在微信讀書上線。
電子書版權期限:短則一年,鮮少有超過三年
在新上線的《三體》電子書上,每經記者看到劉慈欣專門給讀者手寫了寄語,落款日期是12月1日。這意味著《三體》電子書版權已交由讀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管理。
如今,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在出版紙質書籍的同時也會推出電子版,給讀者提供更多閱讀選擇。不過從紙質書到電子書的過程並不簡單,考驗隨處潛伏。電子書版權的每一次交接會引發一系列變化,新鮮出爐的電子書文件,還要與各渠道、平臺快速對接,若不及時,便會出現讀者突然遭遇在讀電子版書籍下線的情況發生。
拿下一部作品的電子版權後,一般持有期是多長?「從行業來看,籤約期限短的一年、長的三年,很少有三年以上的。在版權到期之後,要再重新籤約。」出版行業資深人士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透露道,電子版權期一般自籤約之日開始,「對版權方來講,作品版權的期限肯定越長越好,但這主要依賴於作者的意願。」
相比圖片、視頻等來講,文字的侵權更容易,複製粘貼,輕鬆完成。即便沒辦法複製,受利益驅動,有人也會一字一字打出來。「小網站的盜貼散而多,可能有幾萬家,你告一輩子也告不過來。」《盜墓筆記》作者南派三叔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無奈地說。
盜版,無疑是電子書面臨的最大挑戰,「目前業內不能做到100%消除盜版的影響,甚至連50%都做不到。曾經有50位作家聯名發起對百度網盤的聲討,但最後不了了之。」上述出版界人士認為,盜版問題單純依靠個體力量很難解決,希望國家能加大管理懲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