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簡歷生平資料
黃大年,男,漢族,1958年8月生,中共黨員,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8歲。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曾擔任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第三屆執委會副會長,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學部長、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大年教授在深地探測項目松科二井現場。(資料圖片)
黃大年同志始終堅守愛國主義精神,矢志不渝實踐科技報國的理想。無論是在讀書求學、國外工作還是歸國任教期間,都始終把祖國富強和民族振興作為最高追求。他時刻把祖國的需要放在首位,2009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作為國家「863計劃」「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技術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和國土資源部「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在短期內突破國外嚴格禁運和技術封鎖瓶頸,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心繫祖國發展和吉林振興,以戰略視野和高尚人格凝聚培養人才,多次受邀赴全國多地指導地方科技建設和經濟轉型,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區推動和協助產業轉型,牽頭籌劃在吉林省建立「無人機產學用基地」和「吉林大學留學生報國基地」。他因材施教,鼓勵和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悉心指導的44名研究生(其中18名為博士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14人次,主動擔任本科層次「李四光試驗班」的班主任,所帶班級被評為長春市「十佳班級」。他關心學生,默默資助生活困難的學生,熱心幫助患重病的學生家長解決治療問題。他目光高遠,為學生和團隊成員創造接觸世界最前沿科技和最先進設備的條件,提供與院士等國內外頂級專家交流的機會,支持和資助26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他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後一息,為實現強國夢想奉獻全部,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幾乎沒有休過寒暑假和節假日。平均每年出差130餘天,最多的一年出差160餘天,3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他不計個人名利,只想把自己掌握的國際最前沿科技成果和經驗全部奉獻給祖國,在國內外學術領域和海外歸國人才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科研人員和學生的愛戴,得到各級組織的充分肯定。曾榮獲中國僑界貢獻獎、吉林省勞動模範、吉林大學「三育人」標兵等榮譽稱號。
黃大年同志是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愛國報國的先進楷模,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代表。他用畢生努力實現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把個人夢想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闊篇章之中,充分展現了一名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和崇高品格。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省委、省政府決定,追授黃大年同志為「吉林省特等勞動模範」,並在全省廣泛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
省委、省政府號召全省幹部群眾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學習他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全部的熾熱情懷,學習他創新創造、不懈追趕國際前沿科技的可貴擔當,學習他恪盡職守、為國家培養凝聚人才的高尚風範,學習他忘我拼搏、為實現中國夢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起來,同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吉林新一輪全面振興結合起來,同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教育和引導全省廣大幹部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腳踏實地、埋頭苦幹,齊心協力、真抓實幹,努力拼搏、擼起袖子加油幹,激發匯聚全省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加快推動新一輪全面振興的強大正能量,以優異成績迎接省十一次黨代會和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黃大年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黃大年同志說到了,也做到了。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充分展現了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的統一,彰顯了一名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和崇高品格,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和標杆。
肝膽許國終不悔。回顧黃大年同志的人生歷程,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個至誠無私的愛國者,始終以祖國的需要為最高追求;他是一個目光高遠的科學家,始終瞄準國際前沿創新創造;他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教育者,始終用戰略視野和高尚人格培養凝聚高端人才;他是眾人眼中的「拼命黃郎」,始終忘我拼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鞠躬盡瘁。斯人已逝,他的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大力弘揚。
我們要學習黃大年同志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全部的熾熱情懷。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科研條件和安逸生活,成為東北地區第一批「千人計劃」歸國者,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洪流。黃大年同志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必將感染和激勵著更多人投身實現強國夢的偉大事業中。
我們要學習黃大年同志創新創造、不懈追趕國際前沿科技的可貴擔當。他在科研上始終是一個被追趕者,回國後,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在所從事的領域「開疆拓土」,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男兒自以身許國」,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更感受到了以身許國的義不容辭和義無反顧,為我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共築中國夢樹立了榜樣。
我們要學習黃大年同志恪盡職守、為國家培養凝聚人才的高尚風範。他常說,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師。他以「為祖國培養人才」為己任,始終把目標定在祖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學嚴謹,因材施教,努力為學生們開啟與世界交流的「窗戶」,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用行動闡釋了師者之行、之德,是我們在本職崗位上奮發進取的一面鏡子。
我們要學習黃大年同志忘我拼搏、為實現中國夢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黃大年同志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爭分奪秒推動科研進展、人才培養,在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徵途上躬身前行。他把自己一生奉獻給了祖國,把生命最絢麗的部分奉獻給了他所鍾情的事業。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具有強大的帶動性和感召力,必將激勵和鞭策我們不忘初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闊篇章中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