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司法部部長巴爾表示,新政府上臺後將繼續調查聯邦調查局在「通俄門」框架內採取的行動,已經任命檢察官約翰·達勒姆為該案特別顧問。這標誌著原先虎頭蛇尾的「通俄門」事件調查已然再次重啟,
據早前「通俄門」事件特別調查官穆勒的調查顯示,川普女婿庫什納確實於2016年6月和川普兒子小唐納德一起會見了俄羅斯律師,以及川普國安事務助理弗林於16年12月與俄駐美大使會面(且後續案件中,弗林被發現撒謊,最終辭職)。直到川普17年1月就任前,其團隊與俄羅斯接觸超過100次。但苦於沒有可靠的直接證據,最終在川普多番阻撓下,恰恰是日前準備繼續調查「通俄門」的巴爾,宣布「通俄門」調查無疾而終。

「通俄門」事件結束後,川普團隊原先格外囂張的氣焰也得到很大收斂,如川普女兒伊萬卡自己的品牌服裝,瘋狂抄襲國際大牌,無人敢問責,但隨後,伊萬卡選擇關閉了自己的服裝品牌。回到問題,通觀巴爾的履歷,可以清晰的發現,巴爾並非18年首次當選司法部長,事實上,其早在老布希執政的1991-1993年,便已擔任司法部長一職,政治履歷豐富,基本符合政治精英和建制派的特點。所以美國司法部續查「通俄門」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巴爾的主張決定了其只是短期內服從於美國總統
巴爾本身主張堅決維護總統合法權力,因此,19年再次擔任司法部長後,巴爾很快便宣布「通俄門」事件結束,為此,其本人飽受詬病,很多人認為巴爾是川普的「無腦支持者」,不分青紅皂白的支持川普,這才能夠獲得川普的信任。當然包括川普在內也認為如此,所以在隨後巴爾因廢除《平價醫療法案》而被指責時,川普選擇果斷的站在巴爾身邊,並承諾巴爾一定可以妥善處置。
現如今,在美國大選結束後,結果基本已經確定,拜登贏得了大選。但川普拒絕承認敗選,並指責拜登在選舉中作弊,卻始終無法拿出相關證據。不僅如此,在自身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川普還指責司法部和FBI參與到選舉舞弊中,如果任由川普胡鬧,不僅意味著未來總統拜登執政後將會被掣肘,還極易引發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有鑑於此,巴爾斷然不可能繼續無條件支持川普,任由其放肆。

二、共和黨放棄川普註定其很難翻起浪花
在川普長期不懈的堅持下,美國大選的「陰謀論」成功甚囂塵上(當然也包括國內,筆者不相信所謂的加減法,畢竟筆者沒有一手數據,唯一確認的事實是,川普不僅沒有證據輸掉絕大部分訴訟,而且其律師團隊也紛紛與其割席)。但共和黨已經從早前的支持川普訴訟轉為不再支持(原因在於彼時國會大選尚未結束,共和黨需要穩住選民基礎,最終共和黨在國會大勝),甚至川普近來軟化的態度,也是共和黨內勸說的結果。
事實上,共和黨內大佬與川普的矛盾早已公開化,這不僅在於川普執政後將共和黨整體「川普化」,讓其內部上下層脫節嚴重,而且與不少家族矛盾頗深,這其中就包括布希家族。巴爾的崛起並非源自於川普,而是布希家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19年川普免去傑夫·塞申斯司法部長(因為傑夫·塞申斯未能阻止穆勒調查「通俄門」),改命巴爾為司法部長,倒更像是共和黨內的一次互相妥協,只是後續的巴爾讓川普較為滿意而已(埃斯珀就是不滿意的代表,具體內容筆者在《特赦與解僱,當真是川普離任前的瘋狂?》一文中已經詳細解讀)。

三、川普從敗選起便已無力左右形勢
如果說2016年川普以一己之力擊敗了整個民主黨,代表著美國反建制派情緒的瘋漲,那本次美國大選,川普失敗輸給了整個民主黨加上共和黨建制派,則更像是美國建制派的反撲,這不僅關係到未來美國建制派的存亡問題,還涉及到美國整體政黨政治的局勢。而大選前,美國共和黨多名大佬早早的呼籲支持拜登,則早早的吹響了本次對決的號角,毫不誇張的說,這次美國大選的結果決定了美國未來的走向(川普也意識到這點,所以其選前屢次呼籲支持者積極投票)。
現如今,大選結果出爐,川普已然敗選,但這並不意味著建制派已經贏得勝利,嚴格意義上,建制派也僅僅走完一小步而已(甚至一小步都沒能走好,國會選舉慘敗)。未來如果拜登所代表的建制派如果不能解決好美國國內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已然對立的矛盾,其依舊可以輕易被反建制派所取代(現在來看,解決的可能性不大)。而反建制派中,川普無疑是「教父」級別的存在(另一個是桑德斯,民主黨,已經放棄了),所以川普未來並非由其自己決定,而是由拜登的執政情況所決定(具體內容筆者在11月26日的文章《特赦還是坐牢?卸任後的川普將會走向何方?》中已經詳細分析,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總體而言,美國司法部重啟調查「通俄門」,並非單純的「投名狀」的影響,其中牽扯到美國當前政治局勢的變化。外加上川普現如今瘋狂在給拜登挖一大堆坑,如果不能遏制其破罐子破摔的心態,未來必定會影響到美國執政的方向和策略。因此,「通俄門」事件重啟調查就成為必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