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4日,pi幣誕生了。這意味著幣圈又多了一個新的攪局者,又一個宣稱要幹掉比特幣的數字貨幣站出來了,它能否成功呢?開發團隊很低調,幾乎很少在各大社交平臺露面。一時間眾說紛紜,沒有多少人看好這個項目。大家都覺得3個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生是不可能在金融市場掀起什麼浪潮的,所以這個項目最初進展十分緩慢。

同年的7月份,pi正式登錄中國市場。誰也沒想到,這個不被看好的虛擬貨幣居然在中國火了起來。不知道是我們國內的玩家影響力比較大,還是我們的人口多,總之pi的用戶數量猛漲基本都是我們同胞貢獻的。一款還未登陸交易所的虛擬貨幣,為何有這麼多人要去追捧呢?不能變現,所有的價值都是虛構的,可人們還是樂此不彼的加入到這個行列當中。帶著深深的疑問,我下載了這款軟體。我想知道這個號稱打破傳統格局,可以用手機免費挖礦的新項目,到底有什麼誘惑力。
起初我最擔心的問題是它是否會竊取用戶大數據,下載安裝的時候發現只有一個讀取通訊錄權限,我暫且放鬆了警惕。註冊之後需要發簡訊到國外去驗證,且號碼都是美國和英國。當時我的腦海中忽然冒出一個詞:「貿易戰」!可轉念又一想,應該不至於吧?畢竟也沒能從我們身上撈到什麼好處。接著用了幾天,說是讓建立安全圈,可以提升算力。怎麼有種調查你的交際範圍這麼一種感覺啊?還好只是需要填寫5個人,用用再說吧。
然後用著用著,似乎就上癮了。仿佛被洗腦了一般,每天看著那可憐的幾個幣,總希望它能變成數不清的真金白銀。這個軟體確實是免費的,幣也是白給的。可是如果不去邀請新礦工,一天最多也就不到12個幣。假設一個幣只能換5毛錢,那麼一天就是6塊錢。其實也不少了,換兩瓶可樂沒有問題。可是人類的欲望是無限的,總希望它明天會價值暴漲,後天再翻倍。經常在網上看到人們吹捧這個幣,說將來能夠突破200美元。200美元什麼概念?也就是一天的挖礦收入至少2000美元以上,什麼工作這麼舒坦?剛開始覺得這是在吹牛,但漸漸的就真的信了。白給的東西,你總希望他能給你更多。可每天的算力是固定的,怎麼辦?唯有邀請新人加入,可上哪兒找那麼多志同道合的人呢?只好先拿身邊的親朋好友開刀,邀請加入之後,發現算力也沒提升多少。邀請一個人最多只能給自己貢獻2.4個幣,所以想要賺得多就只有兩種途徑:要麼跟著眾人一起把它炒起來,要麼拼命去邀請新人加入。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傳銷?可它和傳銷還有區別,你只能邀請一代,你邀請的礦工再去邀請別人,跟你就沒有毛線關係了。而且這個算力還是相互的,若你邀請的礦工哪天心情不好沒挖礦,你一樣沒有收益。
所以,我為了這個不知道何時才能夠實現的財富,不停地邀請別人加入,不停地催促被邀請人按時挖礦。漸漸的,我發現自己都快神經了。每天不時地打開軟體,看看有沒有人掉線,好及時的通知他們繼續挖。有時候對方還會特別的不耐煩,然後還得耐心的跟人家解釋:堅持一下吧,2020年3月14號主網上線就不用這麼累了。其實主網上線之後依舊還是沒有停止挖礦的,所謂的沒有那麼累,是大家或許可以看到希望,主動地去挖礦,就不用我挨個督促了。那什麼是主網上線呢?其實就是軟體的正式版本上線。目前我們所用的這款軟體屬於測試版本,網絡也同樣屬於測試網,一切都不太穩定。主網上線,就意味著這個軟體真正的成熟,真正的可以商業化運營。也就意味著離登陸交易所不遠了,變現的機會就會到來。然而現在我們都還用著內測版本,所有人其實都是小白鼠。
pi之前的規劃是2020年的3月14日主網上線,因為這一天也是pi的紀念日。可能是受疫情的影響,亦或是其他什麼原因。pi開發團隊又改變了戰略部署,在3月14日之後,正式進入軟體開發的第二階段,將來還有第三階段,說不定還會出現第四階段。在pi的生日當天,舉辦的活動就是每人免費送一個pi幣,然後再從所有礦工中抽取10名幸運兒贈送3141.59個pi幣。這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大動作,一時間軟體的聊天窗口都炸開了鍋,說什麼的都有。很多人都在抱怨,覺得這麼做太敷衍了。不過對於我來說,我倒是無所謂,因為我的幣太少,能夠無限延長挖礦時間更好。
是什麼讓pi的戰略部署突然發生改變呢?我的猜測是和現在的大環境有關。目前美國的股票暴跌,比特幣也是一路下滑。如果pi幣選擇在這個時候上市,那麼等於宣告這個項目的開發團隊是一群傻子。我相信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個問題,因為買漲不買跌是大部分人的投資心理。所以開發團隊必須要調整布局,放慢腳步,靜靜地觀察經濟動向。不過這對於pi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正好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尋求更多的突破點。經濟低迷的時候自我沉澱,一旦形勢走好立馬跟進,爭取一步到位。
當然,這一切都是我個人的猜測。我充其量算是一個合格的礦工,但並不是什麼局內人。所以我的鼠目最多也只能看這麼遠,我所關心的,還是這個項目到底能不能給我們帶來紅利。別到最後玩了半天,一無所獲,那就坑慘了。
網上有太多關於pi幣的文章,有分析這個幣未來走向的,有分析市場競爭力的,有講解挖礦原理的,還有吹捧價值的。我看過一些文章,說的都挺在理。但我們不能盲目的去跟著一起帶節奏,應該機智地想一想,這件事情的是非成敗。先跟著上車佔個座這沒什麼不對,可我們誰也不清楚目的地究竟是什麼樣。這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前方到底是天堂還是地獄,司機也說不準。所以我覺得大家既然上了車,懷著一顆平常心跟著走就是了。沒人硬拉著你上車,所以不論結局是什麼我們都必須接受。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中途下車,可是萬一要成功了呢?會不會後悔?
pi的第二階段於3月14號正式開啟,主要是針對kyc的認證做出一些調整。估計未來兩周會開放一千多個kyc名額,開發者是這麼說的,反正也沒我啥事。然後在今年夏天開始研發應用平臺,到夏末正式接受第三方開發人員的加入。也就是說,不出什麼意外的話,這個軟體會在今年秋天正式掛載外部應用,類似於我們的微信小程序。那麼或許會出現可以通過pi登錄亞馬遜,再用pi幣支付的功能。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才是pi真正開始體現價值的時刻,比登陸交易所要更加靠譜。願景是美好的,希望它不會中途夭折,我還等著薅資本主義羊毛呢。
pi雖然沒在紀念日這一天搞出什麼大動作,但還是覺得這個項目值得繼續跟下去。所有的項目在未成功之前其實都是不被看好的,所以或許我們堅持下去,真的能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