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電氣設備的結構,一般有隔爆型「d」、本質安全型「i」、增安型「e」、正壓型「p」等,由於防爆型式不同,各種不同防爆型式的防爆電氣設備都有著各自的外殼結構和形式,防爆原理也差別比較大,這些外殼除了滿足設備的基本機械性能外,還應該滿足防爆型式的需要, 例如,隔爆型電氣設備的外殼,它應該防止內部的爆炸傳到外部;增安型電氣設備的外殼,它應該防止外物(例如固體異物、水)對外殼內部電氣元器件的侵蝕;正壓型電氣設備的外殼,它應該防止內部壓力的洩漏,而且還能夠承受內部壓力的作用等。但是,這些不同防爆型式的外殼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防爆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其外殼防護等級。
防護等級
對不同防爆型式的防爆電氣設備來說,外殼的防護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所謂防護要求或防護等級,是指外殼防止外物落入內部和防止水浸入內部的能力。外殼具有相應的防護等級對保持防爆電氣設備的防爆安全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國家標準 GB 42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規定,外殼的防護等級用IP代碼表示;IP代碼由代碼字母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和後續的兩位數字以及附加字母組成(附加字母有時可以省略)。數字的第1位表示防外物等級,數字的第2位表示防水等級。例如,外殼的防外物等級為5級,防水等級為4級,防護等級可以寫為IP54。
IP代碼配置說明如下:

IP代表的各要素簡要說明如下:

各種不同防爆型式的外殼,都應該具有一定的防護能力。例如,在某些情況下,內部安裝裸露帶電部件的外殼的防護等級不應該低於IP54,內部安裝絕緣帶電部件的外殼的防護等級不應該低於IP44,等等。當然,由於防爆型式的不同,防護等級可能高一些,也可能低一些。另外,從防護等級看出,防爆電氣設備的外殼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設備內部的電氣元器件,所以,在這裡必須指出的是,不管什麼
防爆型式、什麼防護等級的電氣設備,它內部的電氣元器件,不管是裸露的還是絕緣的,都不得穿透外殼暴露在外殼外面,防止外殼喪失防護等級保護功能和防爆安全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