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撈包,大伯被錢江水衝走10米遠·都市快報

2021-01-07 杭州日報

幸遇兩釣友及時出手救起

記者 董呂平 通訊員 陳鈞文

昨天9:49,周先生來電:昨晚7點半左右,一位外地來的74歲大伯差點被錢塘江水捲走,幸好被兩個釣魚的人救起,還把身上的外衣給大伯穿,現在人在市三醫院。

前晚7點多,近江消防接警,說有個大伯掉到錢塘江裡了,請求救援。

事發地點在之江東路姚江路口,江堤下有個出水口,出水口旁有座鐵橋。消防趕到時,看到一位大伯正溼漉漉地坐在靠近江堤旁的鐵橋上。

「大伯看上去沒外傷,不過人肯定嚇壞了!我們搭了個梯子到鐵橋上,在大伯身上綁了安全繩,然後他自己順著梯子爬到堤壩上。」消防員說,當時鐵橋上還站著兩個小夥子,他們原本在鐵橋上釣魚,聽到水裡有救命聲後循聲發現了大伯,接著兩人合力,把大伯拉到了鐵橋上。

據了解,掉進錢塘江的大伯姓王,74歲,福建人。

王大伯送到市三醫院後,經檢查身上沒有外傷,神志清楚,人幸無大礙。

據王大伯對路人說,20年前自己來過杭州看過潮水,這次從福建來遊玩,還想再欣賞一次錢江潮。不過當時早潮還沒來,他走在堤壩上閒逛,沒想到身後過來兩輛摩託車。「不知道怎麼回事把我磕到了,我就被撞到江下了,滾到水裡去了,衝下去有10多米遠,我抓住了鐵欄杆,後來才知道這是座鐵橋,被橋上釣魚的人救了上來。」

不過堤壩上設有護欄,大伯究竟是怎麼掉到江裡的?

救起王大伯的兩個小夥子中,昨天我聯繫到了其中一位。他姓陳,30歲。

陳先生說,江上有護欄,江下是淺灘,鐵橋有200米,當時他和朋友正在鐵橋靠近淺灘的位置釣魚,「我們隱隱約約從鐵橋遠端聽到了呼救聲,就走了過去,在橋下看到了大伯,好在水面離橋底很近,他看上去沒什麼力氣了,我們趕緊把他拉了上來,然後打了110。」

大伯告訴陳先生,自己身上的包不小心掉到江裡了,他想去撈包,失去重心,也掉進了江裡。「被江水衝走的包裡有身份證,對他很重要!」陳先生說。

救上王大伯後,看到他凍得瑟瑟發抖,陳先生和朋友還把自己的棉衣給了大伯保暖。

昨天消防和警方都證實,王大伯是去撈包時不小心掉到水裡的。不過他的包是被堤壩上的摩託車撞入江中,還是自己走在淺灘上時不小心掉入江中的,目前還有待調查。

相關焦點

  • 下雨天公交車停得離站臺太遠 人行道上踩到「水老鼠」……梅雨季...
    都市快報訊 今年杭州的梅雨季實在有些難熬,不僅持續時間長,雨量也很大。雨下一陣,停一陣,時強時弱,空氣也因此變得黏膩、厚重,總讓人感覺渾身黏糊糊的。除了時不時出現的道路積水、交通擁堵之外,雨水頻繁光顧,也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 別人家最怕老鼠進屋 杭州古蕩馬大伯怕的是松鼠……偷花生、咬蘭花...
    都市快報訊 馬大伯來電:松鼠把我們家紗窗咬破了,花生米偷吃了,還把我養的蘭花啃了。你們能不能幫幫忙…… 記者劉抗核實報導:馬大伯來電的時候,快報正聯合杭州幾家專業消殺公司,為杭州一些老年家庭推出義務上門滅鼠服務。在接到的滅鼠求助電話裡,馬大伯的求助讓人十分詫異。 馬大伯74歲,和老伴住古蕩新村西區,房子是2016年買的,兩室一廳一廚一衛。
  • 準晶體是不粘鍋塗層的好材料·都市快報
    都市快報:最初為什麼會研究準晶體?  謝赫特曼:巧合。當時人們都不相信會有不對稱的晶體存在,但我就是發現了,所以我決定研究下去。  都市快報:研究過程中遭到過強烈質疑和否定,你當時靠什麼堅持下去而沒有放棄?  謝赫特曼:因為我堅信自己是對的。
  • 杭州姑娘每天晚上「嗡嗡嗡」 吵得隔壁大伯睡不著
    15日10:47,成大伯來電:我住在杭州撫寧巷35號,隔壁住著一個小姑娘,20多歲的樣子,天氣涼了以後晚上空調天天開,已經開了兩個月,太難受,實在太難受,空調就在我的臥室的窗門口!大伯躲空調噪聲睡客廳「每晚7點準時響起來,這低頻聲音晚上嗡嗡嗡,很吵人的!」成大伯眼睛瞪得很大。他說窗臺是雙層玻璃,按理說隔音效果不錯,可是怎麼都擋不牢這種聲音。這個朝南的主臥,原是睡眠不怎麼好的屠阿姨睡的,成大伯則睡在北側次臥。原來屠阿姨睡眠一直不好,易驚醒,為了照顧她的睡眠,成大伯一直和她分房睡。
  • ·都市快報
    《10歲娃只看了一眼就永久失明!別讓孩子再玩這個東西了!》 快報這條微信7天閱讀量超過118萬 記者 董呂平 這兩天,一條《10歲娃只看了一眼就永久失明!別讓孩子再玩這個東西了!》一直在微信朋友圈熱傳。這條消息在都市快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刊出一個星期,閱讀量已經超過118萬,而且還在不斷上升。
  • 都市快報:上海杭州磁懸浮2008年有望懸浮
    都市快報:上海杭州磁懸浮2008年有望懸浮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08日06:53  杭州網--都市快報
  • 李大伯鬥鼠記:餅乾核桃懸空掛起 飯菜加蓋滴水不留
    最近,快報《新市井故事》欄目收到讀者李大伯的來信:前階段有些社區向你們反映了鼠害情況,你們也作了報導(詳見11月1日快報《老鼠四處竄像開運動會消殺不管用社區出狠招:堵老鼠洞》)。我們這裡也是鼠滿為患,我把鼠害情況說一下:老鼠把一扇木製大門、兩扇窗戶、一個個木櫃咬得破爛不堪。現在每晚東竄西跳,還「咯吱咯吱」咬木頭,嚴重時影響我睡眠。
  • ·都市快報
    「鰻魚君」是都市快報《漫閱讀》周刊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掃描二維碼,關注鰻魚君。回復「星空」,收看更多星空的壯觀照片和視頻,以及天文望遠鏡的詳細介紹。    2.都市快報:現在市場上有沒有適合入門者的望遠鏡?  馬褂:可用於天文觀測的有雙筒手持的,和一些小型天望。  對於入門者,建議考慮雙筒手持,攜帶方便,也可以看到相當不錯的一些深空天體。還可以考慮購買單眼相機把一些天象拍出來,增加成就感。這兩樣平時外出旅遊都用得著,不會浪費投入。
  • 今天起 旅行惠邀你去一睹鐵皮石斛花真顏·都市快報
    兩萬元大獎等你拿 獲獎作品還能登上都市快報 開眼界、長知識……還有驚喜等著你,總價值2萬元的獎品已經為愛攝影的你準備好了,就等你拿起相機,按下快門…… 本次攝影比賽活動,將根據網絡投票數結合專家意見評出:一等獎1名:獎勵保健品代金券5000元;二等獎3名:獎勵保健品代金券2000元;三等獎6名,獎勵鐵皮楓鬥顆粒禮盒2盒;鼓勵獎10名,獎品為鐵皮石斛花茶
  • 擱淺的抹香鯨獲打撈 等待解剖前先要防止爆炸·都市快報
    本月14日和15日,江蘇如東洋口港經濟開發區沿海灘涂,接連出現兩頭擱淺死亡的抹香鯨,其中一頭長約16米,最大直徑約10米。17日,這兩頭抹香鯨已被成功打撈上岸,附上了碎冰,等待專家解剖。這兩頭鯨均為成年雄性抹香鯨,起撈時都有四五十噸重。兩頭鯨身體上都有大量劃痕,是不是生前因打鬥受傷導致擱淺死亡,還需待進一步研究。
  • 家有「小黃帽」 孩子讀書寫字眼睛不再累·都市快報
    浙大教授傾力研發的高科技檯燈 模擬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光 無頻閃、更無藍光危害 市場價468元/臺,快報優惠價418元/臺 明天,「小黃帽」技術人員在快報讀者中心二樓接受諮詢 訂購電話:4007-117-118,全省免費送貨 孩子在家寫作業,沒寫多久就開始揉眼睛
  • ·都市...
    廣告 實體店地址:都市快報讀者中心 訂購電話:4007-117-118,貨到滿意再付款 詠芝元微信 買食品,想要了解產品特性,你一般會看包裝說明。那麼,買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更要看清包裝。拿靈芝破壁孢子粉來說,你最好再看下功效成分——靈芝三萜和粗多糖。
  • 發現史上最大翼龍 翼展可達10米
    發現史上最大翼龍 翼展可達10米 2019-09-13 08:25:25
  • 人要臉樹要皮 原來是這意思·都市快報
    前日16:16,網友「渝浙兵哥」微信都市快報:在嘉興市海鹽縣澉浦鎮成校教學樓前,生長著一棵油桐樹,一個成年人無法合抱。此樹內部全空,只有約5釐米厚的外層,呈弧形狀,但枝葉茂盛,無論風吹雨打,均無任何影響。 看到此樹,給人正能量之感,取名「樹堅強」真是名不虛傳!
  • 4米長龍骨被漁民在海裡撈出 是水怪還是海龍魚?(圖)
    撈出的四米長龍骨  撈出的四米長龍骨  一周前,河套羅家營一漁船出海捕撈,在東海海域打撈上來一副4米長的神秘骨骼。骨骼有頭有尾,靠一根筋連成一體。是海龍魚?還是大水怪?世代打魚為生的漁民沒人認識,甚至有人質疑是否真有類似龍的魚類。  出海撈上完整骨骼  昨天下午,記者在漁民的冷庫中見到了這副神秘骨骼。骨骼用紅綢包著,看起來漁民對它很上心。一周前,羅家營漁民出海捕撈,一網打上來這個稀罕物。「一看是一副骨骼,起初,大夥都不相信。」
  • 學霸級手工達人打算用快報報紙做環保袋·都市快報
    她靠手藝勤工儉學,一個月為自己賺一千多元的生活費。  戴莉莉是台州黃巖人,在行知學院家具及室內設計專業讀大三。  爸媽從來沒給她買過一個玩具,也正是因為這樣,大一時她路過一個手工布偶比賽報名處,一下子被吸引了。從來沒接觸過玩偶,等室友們休息了,她在父親做的檯燈下,開始研究怎麼做玩偶。
  • 「池底撈」「海底撿」……海底撈「海撈」商標為哪般?
    記者通過企查查APP查詢到,海底撈公司確實於近期提交了大量商標註冊申請,僅10月27日、10月28日兩天,申請註冊的商標就有數百件(部分申請註冊的商標見下圖)。在該案中,海底撈公司認為被告河底撈餐館使用的「河底撈」標識與其核准註冊的「海底撈」商標為近似商標,河底撈餐館在其經營場所使用「河底撈」商標,屬於飯店服務業中典型的商標使用行為,構成在相同服務上使用近似商標,侵犯了海底撈公司的「海底撈」商標專用權。
  • 浙江欲打造世界最大潮汐能電站·都市快報
    2011年初,浙江躋身中國首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快報當即推出「走讀海岸線」系列報導。  一晃兩個春秋,這些天,快報記者與省海洋與漁業局專家逐一行走3個示範區。我們還帶上了可以航空拍攝的無人機,呈現鳥類視角的海岸、溼地和島嶼,為你再讀浙江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