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教育部和軍委機關批准,海軍工程大學2019年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計劃正式發布。今年海軍工程大學面向全國22個省份(市、自治區)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840名,其中,男生807名,女生33名。
海軍工程大學

夢想起航的地方



選擇海工
走向成功
01
海軍工程大學創辦於1949年11月,1963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堅持以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為主體,學歷教育與任職培訓相結合。海軍第一個本科專業、第一個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全國重點學科均出自這裡。學校是一所多學科、多層次、工程與管理、技術與指揮相結合的海軍高等學府,是全軍著名的多兵種專業類高等教育院校,是軍隊重要的教學科研基地。校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礄口區解放大道,佔地面積140多萬平方米,校園樹木蔥蘢,碧草如茵,環境優雅,景色秀麗,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02
經過近七十年的建設,學校形成了以工為主,工學、理學、管理學、軍事學四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綜合化學科環境。目前,學校有2個全國重點學科、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設備研發(實驗)中心,是軍隊重點建設院校,擁有6個軍隊重點建設學科專業、6個軍隊重點實驗室,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一級學科和5個碩士一級學科學術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開設34個本科專業,覆蓋了海軍絕大部分專業領域。電氣工程學科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10%,船舶與海洋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30%。可比性辦學指標躋身軍內領先行列,部分達到國家「雙一流」高校水平。


03
學校以建設世界一流海軍院校,培育一流軍事人才為目標,以培養合格的海軍建設者和未來領導者為己任,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嚴謹、求實、拼搏、創新」的校風。承擔海軍31.5%本科和41.5%研究生教育培養任務,為海軍培養了10萬餘名高素質軍事人才,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國將軍和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海軍軍官的搖籃」。近年來,學校7篇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5篇獲提名獎,95篇論文被評為全軍、海軍、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學校建有創客空間和30個學員實踐俱樂部,學員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國家級以上獎項1369個,其中最高獎項319個。連續6年代表海軍參加土耳其國際航海技能競賽四獲冠軍。學校先後被評為軍隊「2110工程」整體條件建設先進院校、全軍教學優秀單位、學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院校、科學發展觀教學先進院校和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04
學校堅持以教員為辦學之本,尊師重教,民主開放,激勵創新,擁有一支以院士名師為龍頭、學科帶頭人為中堅、優秀中青年骨幹為基礎,年齡、學歷、學緣結構合理,政治、軍事、業務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近500名,90%以上具有碩士以上學歷,50%以上具有博士學歷。在這支人才薈萃的師資隊伍裡,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教授,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何琳教授,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東,有第21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肖飛教授,有被國家人社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的魯軍勇研究員,有「全國三八紅旗手」獲得者張曉副研究員,有國家第三批「萬人計劃」入選者龔耘教授,有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擁政愛民模範、一等功榮立者官東。近60人次被評為全國、全軍優秀教師。「電力系統電磁兼容創新研究群體」入選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電力集成創新團隊」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團隊獎,艦艇降噪、裝備保障等專業團隊獲得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等榮譽稱號。


05
學校堅持實施大科研戰略,形成了集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工程實現、服務保障為一體的科研體系。加強基礎和自主創新研究運用,積極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973」計劃等創新科研項目研究工作,承擔多個國防重點工程項目,建立的26個科研機構,已成為軍隊新裝備研發和提升戰鬥力的生力軍和智囊團。2000年以來,學校先後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600多項,其中國家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軍隊(省部)級一等獎58項。學校曾參與研製了我國第一代可儲存液體火箭推進劑、第一臺「巨龍號」內燃機車。「艦船新型供電系統」「珊瑚島礁淡水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某型雙繞組發電機系統研製」「船舶綜合電力系統」和「電力集成創新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際首創的「交直流電力集成新技術」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年度公眾關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交直流電力集成雙繞組發電機系統」入選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06
選擇了海工大,就是選擇了大海。歡迎有志於獻身祖國藍色海疆的優秀青年加入我們,為實現強國夢、強軍夢貢獻青春和力量。
海工大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