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拍天空的孩子,運氣總是不會太差,因為近來我們實在收到了太多來自天空的驚喜:奪目如北京、瀋陽、南京、杭州等地晚霞,夢幻如青海湖的巨型雙彩虹,奇特如長春的乳狀雲,壯觀如黑龍江興凱湖畔的 「穹頂罩烏雲」,美妙如廣州的心形白雲……
天為卷,雲作筆,頭頂的「天書」,你,看懂了嗎?比如,「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彩祥雲來娶我。」這裡的七彩祥雲是個什麼雲?觀雲,識雲,賞雲,吟雲,今天為你重新愛上雲而來。
十種難得一見的奇美雲彩
1.什麼是雲
雲是由大氣中水汽凝結(凝華)而形成的微小水滴、過冷水滴、冰晶、雪晶等,單一或混合組成形狀各異飄浮在天空中可見的聚合體。
雲的生成、外形特徵、量的多少、在天空中的分布和演變,顯示出當時大氣運動、穩定程度和水汽分布狀況,也是未來天氣演變的主要徵兆之一。
2.雲的家族
要給雲起一個名字,這事並不簡單。
對於雲的觀察記錄,通常採用雲的國際分類體系,也就是十雲屬體系。按照形成高度和主要形態,雲被劃分為十個家族:
層雲、雨層雲、層積雲、積雲、積雨雲、高層雲、高積雲、捲雲、卷層雲、捲積雲。
3.觀雲識雲
不難看出,這十個家族逃不出幾個字:積、層、卷、雨、高。
所謂「積」,就是塊狀的,有明確形狀的;與之相對的「層」就是一大片,沒有明確形狀。「卷」比較特殊,指絲縷的形態;「雨」很好理解,就是厚,可以降水;「高」指的是相對高度。這樣,十個雲屬的「樣貌」也就好辨認了:
層云:一大片
雨層云:又厚又黑下雨的一大片
層積云:塊狀雲連成片
積云:一塊塊
積雨云:又厚又黑下雨的一大塊
高層云:高高一大片
高積云:高高一塊塊
捲雲:絲縷狀
卷層云:絲縷一大片
捲積雲:絲縷結成塊
按雲的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十雲屬一般被歸納為低雲族、中雲族、高雲族這三個雲族。
4.雲的種類
在十雲屬之下,就是各個種類的雲彩。比如積雲屬下分碎、淡、中、濃、破片等,捲雲屬下分毛、鉤、密等,層積雲下分堡狀、莢狀、成層等。這樣一來,雲就有名字了。
十雲屬體系並不包含所有的雲,說的是大氣層最底層——對流層中的雲家族。在十雲屬之外,尚有許多來自天空的驚喜:比如山峰上出現的如旌旗招展的「旗雲」,如浪花般的「開爾文-亥姆霍茲波」等等。
參考資料
《中國雲圖》中國氣象局
《雲與大氣現象》編著丨張超 王燕平 王辰
NO.1
莢狀雲
莢狀雲 攝於華盛頓州瑞尼爾山國家公園 Tim Thompson攝影
莢狀雲 攝於法國 Marc Veraart攝影
莢狀雲 攝於智利百內國家公園 Dmitry Dubikovskiy攝影
日本富士山上的莢狀高積雲
莢狀雲的名字來自拉丁語,意為「小扁豆」,因其非常獨特的凸透鏡狀外形而得名。通常看起來像飛碟。
莢狀雲可見於低雲族、中雲族和高雲族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雲族的莢狀高積雲。無論在怎樣的高度上,它們通常都是由潮溼氣流越過上升地形(例如小山丘或山峰)形成的。
NO.2
乳狀雲
乳狀雲 攝於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思堡 Lars Plougmann攝影
乳狀雲 攝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布魯克林公園(Brooklyn Park)
乳狀雲 圖片來自Cool things
乳狀雲也叫懸球狀雲,一旦你在天空中看到它,通常說明暴風雨已經過去了,或者是已經掠過了你所在的那片地兒。
乳狀雲的每個球,典型直徑大約是1—3千米,出現時間持續10分鐘左右。
NO.3
積雨雲
積雨雲 攝於加拿大卑詩省 Robert Neufeld攝影
積雨雲 攝於英國貝弗利
積雨雲 攝於澳大利亞墨爾本 Gideon Tsang攝影
這種巨大的暴風雲通常有著鐵砧狀形態,可以單獨形成,或與周圍「鄰居」共同形成多單體風暴或者超級單體風暴。
它是由濃積雲發展而來,會帶來打雷、閃電,還常帶來冰雹。它還有一系列附屬雲和附屬特徵,例如砧狀雲、乳狀雲等。
NO.4
夜光雲
夜光雲 攝於青藏高原上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拍攝
神秘的夜光雲有著怪異的藍白色外觀,通常呈現為微妙的漣漪或波浪狀。距地面48—80千米,這幾乎是大氣層的最高處了。在夏季,緯度高於50度的地區很容易看到這種雲。即使太陽已經落下地平線,夜光雲仍然能夠照亮夜空。
關於夜光雲是如何形成的,還沒人弄清楚。如今,它們也頻繁地出現在世界上更多的地方。有些科學家猜測,這種變化可能與全球變暖有關。
NO.5
雨幡洞雲
雨幡洞雲 攝於奧地利林茲
雨幡洞雲攝於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市
雨幡洞雲
雨幡洞雲也被稱為「穿孔雲」,是中雲族或高雲族雲層中脆弱的裂口,其下方懸吊著冰晶拖尾。
NO.6
阿斯帕拉圖斯雲
阿斯帕拉圖斯雲 紐西蘭的坎特伯雷地區
阿斯帕拉圖斯雲,又名「波形阿斯帕拉圖斯雲」,名稱源自拉丁文單詞「粗糙」。這是業餘氣象觀測者發現的一種新型雲層結構,具有動蕩漩流和迂迴狀雲峰。
NO.7
滾軸雲
滾軸雲 攝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 Mark Watson攝影
滾軸雲攝於烏拉圭埃斯特角 Jeff McNeill攝影
滾軸雲
這種雲呈現為又長又低的管子形,它可以從地平線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滾軸雲的移動時速可以高達56千米,管子般的雲體隨其滾動而出現旋轉。
滾軸雲的旋轉方向和地面上滾動的固體管子,運動方向相反--雲的表面在前面抬起並在後面落下。
NO.8
貝母雲
貝母雲 攝於南極洲麥克默多科考站 Alan R. Light攝影
貝母雲
貝母雲,有時被稱為「珠母雲」,形成於距地面16—32千米、溫度為零下85攝氏度的平流層,當太陽剛剛落下地平線時,雲層散射太陽光,就會呈現出美麗、柔和的彩虹色調。
貝母雲微小且勻稱的冰晶非常適合衍射太陽光。小冰晶會將太陽光分解成彩色光帶,形成引人注目的虹彩雲,這種現象有時在較低的雲中也能見到。
NO.9
開爾文-亥姆霍茲波
開爾文-亥姆霍茲波攝於美國西雅圖 Clint Tseng攝影
開爾文-亥姆霍茲波
開爾文-亥姆霍茲波看上去就像岸邊破碎的巨大海浪,既罕見又轉瞬即逝,在雲彩收集界就好比皇冠上的明珠,它要求觀雲者對天空有鷹眼般的覺察力和純粹的大運。
NO.10
寶光
寶光 攝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雪梨附近海岸上空 羅伯特·賽考德攝影
觀雲者必須要去一些高的地方,因為這種引人注目的現象只有在太陽正位於你身後、將你的影子投射到雲層上時才能看到。寶光看上去像是影子周圍的一系列彩虹環,儘管我們還沒能完全了解其中精確的光學,但它確實是雲滴反射、折射和衍射太陽光形成的。
觀看寶光最簡單的地方之一是觀雲的絕佳位置——飛機窗口。寶光有時會出現在飛機的影子周圍,在附近的雲層或霧中投射出彩色。
參考資料
《雲彩收集者手冊》作者丨[英]加文·普雷特-平尼
中國氣象報社《難得一見的奇美雲彩》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