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溫度傳感器的分類_集成溫度傳感器的典型應用

2020-12-03 電子發燒友

集成溫度傳感器的分類_集成溫度傳感器的典型應用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2-29 14:22:49

  集成溫度傳感器是採用矽半導體集成工藝而製成的,因此亦稱矽傳感器或單片集成溫度傳感器。是一種常用的溫度傳感器產品,具有線性好、精度適中、靈敏度高、體積小、使用方便等優點,可以有效的彌補傳統溫度傳感器的響應時間慢、熱慣性大、內線性不好等症狀,被廣泛用於多個領域中。

  集成溫度傳感器的分類

  1、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

  在20世紀80年代問世的,它是將溫度傳感器集成在一個晶片上、可完成溫度測量及模擬信號輸出功能的專用IC。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的主要特點是功能單一(僅測量溫度)、測溫誤差小、價格低、響應速度快、傳輸距離遠、體積小、微功耗等,適合遠距離測溫、控測,不需要進行非線性校準,外圍電路簡單。它是目前在國內外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集成傳感器,典型產品有AD590、AD592、TMP17、LM135等。

  模擬集成溫度控制器主要包括溫控開關、可編程溫度控制器,典型產品有LM56、AD22105和MAX6509。某些增強型集成溫度控制器(例如TC652/653)中還包含了A/D轉換器以及固化好的程序,這與智能溫度傳感器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它自成系統,工作時並不受微處理器的控制,這是二者的主要區別。

  2、智能溫度傳感器(亦稱數字溫度傳感器)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問世的。它是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自動測試技術(ATE)的結晶。目前,國際上已開發出多種智能溫度傳感器系列產品。智能溫度傳感器內部都包含溫度傳感器、A/D轉換器、信號處理器、存儲器(或寄存器)和接口電路。有的產品還帶多路選擇器、中央控制器(CPU)、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智能溫度傳感器的特點是能輸出溫度數據及相關的溫度控制量,適配各種微控制器(MCU);並且它是在硬體的基礎上通過軟體來實現測試功能的,其智能化和諧也取決於軟體的開發水平。

  3、邏輯輸出型溫度傳感器

  在許多應用中,我們並不需要嚴格測量溫度值,只關心溫度是否超出了一個設定範圍,一旦溫度超出所規定的範圍,則發出報警信號,啟動或關閉風扇、空調、加熱器或其它控制設備,此時可選用邏輯輸出式溫度傳感器。LM56、MAX6501-MAX6504、MAX6509/6510是其典型代表。LM56是NS公司生產的高精度低壓溫度開關,內置1.25V參考電壓輸出端。最大只能帶50ìA的負載。MAX6501/02/03/04是具有邏輯輸出和SOT-23封裝的溫度監視器件開關,它的設計非常簡單:用戶選擇一種接近於自己需要的控制的溫度門限(由廠方預設在-45℃到+115℃,預設值間隔為10℃)。直接將其接入電路即可使用,無需任何外部元件。

  

  集成溫度傳感器的典型應用

  1、邏輯輸出型溫度傳感器

  主要應用於LM56、MAX6501-MAX6504、MAX6509/6510。使用時,會設置溫度範圍,一旦溫度超出所規定的範圍,則發出報警信號,啟動或關閉風扇、空調、加熱器或其它控制設備,此時可選用邏輯輸出式溫度傳感器。

  2、數字式溫度傳感器

  如果採用數字式接口的溫度傳感器,這類器件可通過單線和微處理器進行溫度數據的傳送,提供三種靈活的輸出方式--頻率、周期或定時,它輸出的方波信號具有正比於絕對溫度的周期,該器件通過一條I/O與微處理器相連,利用微處理器內部的計數器測出周期後就可計算出溫度。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智能集成溫度傳感器的分類和應用
    智能化集成溫度傳感器自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發明以來,世界範圍內在物聯網相關行業中都迅速推廣應用。當前,國際上新型傳感器正從模擬式向數字式、從集成化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眾多溫度傳感器種類當中,集成溫度傳感器具有線性好、精度適中、靈敏度高、體積小、使用方便等優點,得到廣泛應用。
  • 智能溫度傳感器的發展趨勢
    目前,國際上新型溫度傳感器正從模擬式向數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302.htm1 集成溫度傳感器的產品分類1.1 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集成傳感器是採用矽半導體集成工藝而製成的,因此亦稱矽傳感器或單片集成溫度傳感器。
  • 各種溫度傳感器分類及其原理
    溫度傳感器是檢測溫度的器件,其種類最多,應用最廣,發展最快。眾所周知,日常使用的材料及電子元件大部分特性都隨溫度而變化,在此我們暫時介紹最常用的熱電阻和熱電偶兩類產品。在-50~150℃的溫度範圍內,銅電阻與溫度成線性關係,其電阻與溫度關係的表達式為Rt=R0(1+At) (2-3)式中,A=4.25×10-3~4.28×10-3℃為銅電阻的溫度係數   按照溫度傳感器   輸出信號的模式,可大致劃分為三大類:數字式溫度傳感器、邏輯輸出溫度傳感器、模擬式溫度傳感器。
  • 溫度傳感器分類及工作原理介紹
    溫度傳感器定義溫度傳感器是指能感受溫度並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是溫度測量儀表的核心部分,品種繁多。溫度傳感器分類按測量方式可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2、熱電偶熱電偶是溫度測量中最常用的溫度傳感器。其主要好處是寬溫度範圍和適應各種大氣環境,而且結實、價低,無需供電,也是最便宜的。電偶是最簡單和最通用的溫度傳感器,但熱電偶並不適合高精度的的測量和應用。按照溫度傳感器輸出信號的模式,可大致劃分為三大類:數字式溫度傳感器、邏輯輸出溫度傳感器、模擬式溫度傳感器。
  • 溫度傳感器種類匯總及應用分析
    沒有外面保護層的熱敏電阻只能應用在乾燥的地方;密封的熱敏電阻不怕溼氣的侵蝕、可以使用在較惡劣的環境下。由於熱敏電阻傳感器的阻值較大,故其連接導線的電阻和接觸電阻可以忽略,因此熱敏電阻傳感器可以在長達幾千米的遠距離測量溫度中應用,測量電路多採用橋路。利用其原理還可以用作其他測溫、控溫電路等。
  • 你知道智能溫度傳感器的發展前景如何?
    傳感器屬於信息技術的前沿尖端產品,尤其是溫度傳感器被廣泛用於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和生活等領域,數量高居各種傳感器之首。近百年來,溫度傳感器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1)傳統的分立式溫度傳感器(含敏感元件);(2)模擬集成溫度傳感器/控制器;(3)智能溫度傳感器。目前,國際上新型溫度傳感器正從模擬式向數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 傳感器:與IC趨於集成MEMS遍及高端
    其他應用包括壓力傳感器晶片、磁性傳感器晶片等都是集成的。英飛凌傳感與控制部門主管JohnMcGowan表示,TPMS傳感器的要求是堅固耐用、壽命長、成本合理。英飛凌開發的TPMS傳感器是將一個用於數據處理和信號調製的CMOSASIC與一個壓電式壓力測量元件放在一個公共的引線框架內。他還介紹,通過將處理功能與傳感器整合在一起,能確保溫度補償、自校正和失效模式檢測等功能的精確性。
  • 溫度傳感器的特性與分類以及結構詳解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半導體溫度傳感器與相應的轉換電路、接口電路以及各種其它功能電路逐漸集成在一起,形成了功能強大、精確、價廉的數字溫度傳感器。接觸式溫度傳感器有熱電偶、熱敏電阻以及鉑電阻等,利用其產生的熱電動勢或電阻隨溫度變化的特性來測量物體的溫度,被廣泛用於家用電器、汽車、船舶、控制設備、工業測量、通信設備等.另外,還有一些新開發研製的傳感器,例如,有利用半導體PN 結電流/電壓特性隨溫度變化的半導體集成傳感器;有利用光纖傳播特性隨溫度變化或半導體。
  • 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實現技術突破
    高性能耳溫槍、額溫槍等非接觸測溫工具是當前對大規模人員進行發熱篩查的主要工具之一,其核心部件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長期主要依賴進口。
  • 紅外傳感器的發展趨勢及在溫度傳感器等行業中的應用
    二是傳感器的大型化和多功能化。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傳感器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紅外傳感器正從小型、單一功能,向大型化、多功能化方向發展。 如國外所研製的大型紅外傳感器除可進行溫度場測量外,還可獲得先進的、小型紅外傳感器所不具有的人體探測功能(即可精確定位個人在空間中的位置,即使人不活動,也可識別出)或大型區域的安全監視等功能,十分適宜於家庭自動化、醫療保健、安全防護等場合的應用。
  • ADT75型數字溫度傳感器的原理和應用
    、可編程溫度越限報警器和SMBus/I2C總線接口集成在一個晶片中。關鍵詞:數字溫度傳感器;ADT75;溫度控制系統1 引言 ADT75是ADI公司推出的數字溫度傳感器,內置1個高度集成的溫度傳感器,其額定工作溫度範圍為-55℃~+125℃,能夠對溫度進行準確測量。
  • 新型LIS2DTW12在單個晶片上集成了MEMS三軸加速度計和溫度傳感器
    意法半導體的新型LIS2DTW12在單個晶片上集成了MEMS三軸加速度計和溫度傳感器,目標應用包括空間受限和電池敏感的探測器,例如,貨物跟蹤器、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端點。溫度傳感器具有±0.8°C的測量準確度,同時精確度也媲美獨立的標準溫度傳感器。這些溫度測量支持加速度計輸出的溫度補償。加速度計本身提供五種省電模式和兩種噪聲模式,使開發人員能夠優化功耗和噪聲,以滿足其應用需求。它具有±2g至±16g的用戶可選滿量程範圍,可測量1.6Hz至1.6kHz輸出數據速率下的加速度。
  • 傳感器在醫學領域的分類及應用
    按照現在普遍使用的分類方法,可以將傳感器分為兩類,其中諸如生物傳感器、物理傳感器和化學傳感器等屬於一類,這幾種都是將輸入信號轉換為電信號 ;而力矩傳感器、速度傳感器、流量傳感器、氣敏傳感器和粘度傳感器等,這幾種是按照輸出量分類的。上述都是都是較為普及並應用廣泛的傳感器,在未來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過去,醫生收集病人信息的方式比較簡單,基本上都是「望聞問切」以及簡單的檢查。
  • 集成壓電、柔性熱點式傳感器的無線一體式體感溫度模擬VR手套
    集成壓電傳感器、柔性熱點式傳感器的無線一體式VR手套, 驗證體感溫度模擬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科研人員公布了一項關於體感手套的新研究,研究中指出了一種集成了壓電傳感器、柔性熱點式傳感器(TED)的無線一體式手套裝置,特點是無需外部熱電裝置,可通過無線的方式與PC或VR接收或發送信息,實時模擬與虛擬軟體同步的溫度。
  • 溫度傳感器的類型
    溫度傳感器,是工業生產中最常見的一種傳感器。它將物體的溫度轉化為電信號輸出,它具有結構簡單,測量範圍寬,穩定性好、精度高等優點。
  • 紫外線傳感器應用環境及溫度影響
    打開APP 紫外線傳感器應用環境及溫度影響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7-22 10:59:00 紫外線傳感器   UV傳感器
  • 四種溫度傳感器類型的優點與缺點
    從系統級的立足點來看,溫度傳感器是否適合您的應用將取決於所需的溫度範圍、準確度、線性度、解決方案成本、功能、功耗、解決方案尺寸、安裝法(表面貼裝法與通孔插裝法以及電路板外安裝法)還有必要支持電路的易設計程度。
  • 溫度傳感器的四大分類及應用領域
    :熱電偶傳感器、熱敏電阻傳感器、電阻溫度檢測器(RTD)、IC溫度傳感器。IC溫度傳感器又包括模擬輸出和數字輸出兩種類型。     熱電偶傳感器:     兩種不同導體或半導體的組合稱為熱電偶。熱電勢EAB(T,T0)是由接觸電勢和溫差電勢合成的。接觸電勢是指兩種不同的導體或半導體在接觸處產生的電勢,此電勢與兩種導體或半導體的性質及在接觸點的溫度有關。
  • 溫度傳感器原理,測量技巧及接線方法.
    因此RTD最適合對精度有嚴格要求,而速度和價格不太關鍵的應用領域。 溫度集成電路(IC)是一種數字溫度傳感器,它有非常線性的電壓∕電流—溫度關係。有些IC傳感器甚至有代表溫度、並能被微處理器直接讀出的數字輸出形式。
  • 在惡劣環境下集成式溫溼度傳感器抗幹擾能力更穩定
    打開APP 在惡劣環境下集成式溫溼度傳感器抗幹擾能力更穩定 廠商供稿 發表於 2019-05-17 15:26:07 近期,廣州奧松電子有限公司隆重推出新品集成式溫溼度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