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了東野圭吾的《誰殺了她》,卻不知兇手是誰,是看得太快?還是根本就沒有注意其中的蛛絲馬跡?
以往看東野圭吾的作品,總是只看一遍,了解了大概情節,知道了兇手是誰,整本書就算看過了。
東野圭吾的小說驚險、懸疑,可是這本《誰殺了她》,卻讓我覺得很燒腦,它不像《白夜行》,從蛛絲馬跡就能知道兇手是誰;《解憂雜貨店》是一部溫暖的小說,浪矢爺爺熱心的解答來信中的各種問題,讓我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善良;《放學後》是東野圭吾早期的作品,獲得江戶川亂步獎,主人公前島老師三次遭人暗算,最後終於找出兇手;還有《流星之絆》、《嫌疑人的獻身》……這些無一例外都或在小說中,或在小說結尾公布了兇手是誰,可是《誰殺了她》太不一樣了。
011、 吸睛的開頭
開頭以一封信引入,主人公和泉園子正在寫信,是寫給誰的?為什麼寫了扔掉,是不是寫下的內容不符合她心中所想?還是無法言說?
一個打給哥哥的電話揭開了真相,有人背叛了園子,是誰?男的?女的?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什麼背叛?一層層迷霧在眼前展開。
接著筆觸回到了園子的性格特點,不愛與人交往,不願與其他人一起吃飯,更喜歡獨來獨往,自在舒服,可是偏偏偶遇了一位畫家,送給他的一幅畫--小貓引起了園子的注意,於是兩人開始交往,並進一步加深了關係。
本以為潤一是個窮人子弟,誰想是個富家公子,園子去了潤一家,去之前還把好友佳世子介紹給了潤一,從園子看來,以她不愛與人交往的個性,是準備和佳世子做一輩子朋友的,可是,潤一和佳世子的相遇卻是一場滅頂之災,終於,潤一和園子攤牌分手,他愛上了佳世子。
園子愛上了潤一,可是好友佳世子的出現,導致兩人分手。
022、 園子去世,康正和加賀玩起了捉迷藏
康正是園子的哥哥,康正聯繫不上園子,有一絲不詳的預感,園子果然出事了,從跡象看,像是自殺,可是康正卻發現了諸多疑點,並把證據收走了,(地板上的頭髮、酒瓶的位置、開瓶器的位置、清洗了杯子)還偽裝了現場,他要做什麼?要自己破案嗎?他為什麼不尋求警察的幫助?加賀警官聯繫康正,就園子自殺事件和康正詳談,希望能有所收穫,可是康正嘴很緊,他什麼也沒有說。
康正試圖掩蓋真相,可是加賀卻緊追不捨,步步緊逼。康正是要自己單獨偵破這個案件嗎?是不是尋求加賀的幫助會事半功倍嗎?可是兩人就像捉迷藏一樣,你藏我躲,康正越是藏著掖著,加賀追的更緊,似乎馬上就要接近真相了。
033、 究竟誰是兇手
結局並沒有公布誰是兇手,我不得不又把書重寫看了一遍,並且把重點線索記錄下來,可是,我依然沒有搞清楚兇手是誰?回頭再看找出的線索,藥袋的問攪得我頭大,於是我把精力放在了最後一章,也就是康正給潤一和佳世子都裝上電線開關以後。
園子所住的屋子,大致布局是這樣的,玄關、客廳、餐桌、臥室,而這四個人的分布一次是佳世子在臥室、潤一在餐桌、加賀在玄關、康正在客廳。
園子的住所是這樣的"所謂的一房一廳的格局。一進門是開放式廚房,寢室在後面。一眼望去,開放式廚房沒有異狀,與寢室之間以拉門作為隔間,現在門是拉起來的。"
第一:
第208頁寫到:康正插上插頭的額瞬間,潤一閉上了眼睛。
這是不是告訴讀者,潤一已經放棄抵抗了,也不打算反抗了,因為兇手就是他。
第二:
第249頁寫到:康正盯著加賀,並凝視兇手的臉,凝視表示兇手就在加賀附近,那就是潤一。
第三:
第249頁:康正被加賀撲倒後,開關離開了他的手,加賀扭頭看了看兇手,加賀所在的位置不需要扭頭就可以看到佳世子,所以扭頭看到的是潤一,所以潤一是兇手。
依據案情的描寫,我卻有點疑惑,佳世子和潤一都是和園子相交至深的人,園子想要把佳世子的過往暴露給潤一,只不過是想把潤一留在身邊,對佳世子來說,園子對她威脅最大,可是佳世子卻沒有選擇殺死園子。
相反,潤一不過是和園子曾經相戀過,他要移情別戀,和佳世子相戀,為什麼要殺死園子呢?
總覺得好像還有點那麼不可思議。
我以前看書,更多的時候是書裡怎麼寫,我就怎麼看,很少進行深入思考,這恐怕就是讀了很多書依然沒有進步的地方。
因為這本《誰殺了她》的開放式結局,引起了我的深入思考,頓時覺得這種書看起來簡直是太有意思了,一方面加深了思考,一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見解,這可能就是把書讀透的一種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