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材料的放射性對人體的傷害,主要通過兩個方面進行:一個是外照射,主要是γ射線電離輻射;另一個是內照射,主要是通過吸入放射性氣體--氡,在體內近距離釋放α射線,分解體內細胞而破壞生理平衡,對人體造成損壞。γ射線能量較低,穿透能力很強,因為人類對地球的輻射長期適應而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所以外照射對人類的危害不是很明顯,許多放射性較高的花崗石礦區祖祖輩輩生活著的百姓並沒有感到不適,而且壽命並不低,原因是已經適應了這種高輻射的環境。原生放射性核素238U在衰變過程中變成鐳,鐳不穩定衰變成氡,氡繼續衰變,放出射線。氡是一種比空氣更重的放射性惰性氣體,容易沉積在屋內低處,在不通風或人類長時間停留的環境中,很容易吸到體內從而危害人體,內照射對人類的危害程度**大,預防的**辦法就是室內多通風,減少氡的吸人量。
雖然放射性標準中對花崗石的放射性規定了嚴格的分類控制指標,但並不是說A類石材就絕對安全,B類石材就絕對不安全,這其中也有一個劑量的尺度;也不能說哪個石材品種就絕對綠色,哪種石材就絕對不安全,因為有些花崗石根據礦物成份變化,放射性從A類到C類都有。所以實際使用中應針對該批量產品到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檢測,確定其確切的放射性含量,再根據其用途和用量採用靈活的防範意識。例如內照射指數為0.9的A類花崗石用在室內一定要注意多通風,**好是不用在臥室等長期封閉使用的室內;對於用量不大的B類石材,例如內照射指數為1.1的花崗石作為窗臺板或茶几板等用途放在臥室內也是未常不可的。即使用了放射性水平較低的石材,也應對室內多通風處理,原因是牆地等其它建築裝修材料同樣會放出氡氣。另外說明一點,建築材料所含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長達上億年,是一個漫長的釋放過程,不像家具中的甲醛、VOC等有毒物質通過一段時間的揮發會降低濃度和毒害性,放射性是永遠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