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非西海岸,通過世界最廣闊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中亞直到中國西北和蒙古高原,有一條長度超過7000千米的連續沙漠帶,它好似一條黃色的帶子,系在地球這個藍色星球的腰間,中國沙漠就在這個沙漠帶的最東端。中國廣義沙漠面積為143.3萬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15%,分布在乾旱區的沙漠面積為59.3萬平方千米,半乾旱區的沙地面積為23.8萬平方千米,遍及北方和西北14省,在沿海也能見到濱海沙丘的存在。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我國一直對沙漠進行防治和治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2019年,我國治理沙化土地面積226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25萬公頃,目前,我國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已連續3個檢測期實現「雙縮減」,巖溶地區石漠化土地總面積年均減少38.6萬公頃,年均縮減率為3.45%。沙漠變綠洲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沙漠裡種植水稻、農產品、馬鈴薯等農作物。如今中國人腦洞大開,居然在沙漠裡成功養殖了螃蟹,一年收入超過100萬,這不得不讓外媒驚嘆:中國人真可怕!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有一個叫呼和木獨鎮的地方,這裡位於庫布其沙漠腹地,由於靠近黃河,每年在凌汛期奔騰翻湧的黃河水會給沿岸地區帶來很大的風險,為了化解黃河的水害和沙海,杭錦旗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將黃河凌汛期間過多的水引入庫布其沙漠,建造一個人工綠洲。
經過前前後後6年多的調研論證,終於在2014年,黃河南岸總乾渠和牧業分乾渠正式開挖,黃河凌水被成功引入庫布其沙漠腹地。從2015年至今,庫布其沙漠已經累計引水2.6億立方米,此舉不僅大大降低了黃河的凌汛災害,在庫布其沙漠腹地還形成了一片接近100平方公裡的水面和溼地。
自從引黃入沙之後,庫布其沙漠腹地呈現出魚兒歡悅、灌木遍布、牛群悠閒覓食、水鳥翱翔天際的生態景觀。在這裡的土著居民看來,有生之年能在沙漠腹地看到規模如此大的生命綠洲簡直就是個奇蹟。水的問題解決了,經濟問題也隨之好轉。於是當地人們更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沙漠腹地養螃蟹!
考慮到養殖蝦蟹類的用水量不高,本地的水源完全能夠滿足,因此這裡的水產養殖品種以螃蟹、小龍蝦為主,出手比較闊氣的牧民每年甚至直接投入80萬元來購買螃蟹苗,養牛、養螃蟹這兩種產業加起來,一年的純利潤超過100萬元。沙漠原本是一個令人害怕的地方,入進去卻變成了綠洲,甚至搞起了水產養殖,這不得不讓人驚嘆,這消息被國外媒體知道後,也紛紛進行報導:中國人真是可怕,經常做出一些「反人類」的操作!
下一步,杭錦旗將把水生態項目區繼續向下延伸擴展至七星湖,有望形成溼地面積約300平方公裡,中途再建設2條退水通道,與黃河南岸總乾渠、總排乾相接,送入杭錦淖爾蓄滯洪區,然後再退到黃河。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區域水系的互聯互通,有效緩解生態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將在庫布其沙漠北部邊緣形成一條寬約5公裡的「綠色屏障」,從而有效減少入黃泥沙,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為內蒙古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