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常規執飛任務中,劉洋駕駛戰鷹剛剛離地10米左右,剛發出的「收起落架」餘音未落,便聽到「嘭」的一聲,一股鮮血直噴在風擋玻璃上,並且整個座艙內瞬間充滿一股焦糊味兒,劉洋憑直覺判斷:飛機撞鳥了!緊接著右發動機溫度升高,動力下降。眼看著飛機隨時都有墜落的危險,此時的劉洋保持著冷靜和沉著,硬是一步步在與機組人員的密切配合下令飛機安全著了陸。
事後檢查才發現,原來飛機一共撞上了18隻信鴿,右發動機渦輪葉片被打折兩根,進氣道也被幾隻鴿子堵塞了近四分之三!
這時的劉洋還只是一名女飛行員,但她遇到問題時表現出來的超於常人的冷靜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已經初現端倪了。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九成功發射!中國的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並且給了極高的讚譽。神九的此次飛行比上一次楊利偉的第一飛時間更加長,工作任務更加繁重。不過飛上太空的三個人還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
「師兄,你們快來看,地球真的是圓的!」這是劉洋在距離地面300多公裡的太空俯瞰地球時發出的第一句感慨。
13天的太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劉洋和他的同事們出艙的那一刻,註定會被寫入史書。
1978年劉洋出生在河南林州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裡,後來隨家人搬到了鄭州。
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同學,對於劉洋的印象都是文靜、內向、但是學習很好。
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不出意外應該是奔著好大學去的。
但是1997年初一家航空公司來學校招飛行員,徹底改變了劉洋的人生軌跡。飛行員這個神秘的職業令劉洋心動了,但是選飛人員卻附加了一個條件:只收男生,不收女生,劉洋被拒之門外了。
不過很快空軍要在河南選拔第七批女飛行員,劉洋這一次報上名了。
只有37個女飛行員的名額,當時全國卻有6萬多名應屆女高中生報名,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不僅劉洋的父母不抱希望,連劉洋自己也都感到有些膽怯。
經過層層篩選,劉洋竟然站到了最後,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空軍在河南招收的首批女飛行員之一。
劉洋的身體素質在所有女飛行員中並不是拔尖的,這一點劉洋自己也知道,但是她就是憑著自己那股子固執的勁兒,認準了目標絕不輕易放棄,在弱勢的體能訓練上,她開始給自己加碼,自己給自己布置任務,別人跑10公裡,她就跑15公裡,甚至有一次野營拉練,她的腳起了水泡,還是一步步挪著走完了150多公裡,拉練回來,右腳水泡全部連成了一片,醫生沒辦法,只能把她右腳腳底的整塊皮全部切除。
翱翔在藍天的劉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可是2010年當她看到全國招收女航天員的消息時,就像多年前那樣,夢想之心又被點燃了,在藍天翱翔過的人,誰不想衝破這九重天空,到更廣闊的宇宙去看看呢?
航天員的選拔比飛行員嚴格的多,甚至要求連蛀牙和腳繭都不能有,否則嚴酷的太空環境可能會讓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引發出嚴重的後果。
要知道,當時全世界只有56位女航天員上過太空,而中國在這方面的數據為0,很幸運的是,劉洋順利通過了第一道門檻,入選了女航天員。
經過兩年多艱苦的航天員訓練,劉洋完成了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用她的話說,航天員訓練的嚴酷性遠遠超出了她的想像,過去在飛行部隊也有轉椅訓練,不過一般時間是4分鐘,但是航天員的標準一上來就是15分鐘。
「5分鐘好像是我的極限點,聽到4分鐘報時,我突然渾身冒汗,像暈車一樣說不出的噁心,但我不能吐,更不能喊停。教員說過不行了就喊停,但從第一批航天員到我們這批航天員,沒有人中途停過。因為身體對轉椅會有一種條件反應式的記憶,如果你第一次嘔吐或停止,下一次就很難堅持了。」劉洋回憶說。「我只好拼命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幻想自己站在美麗的海邊,看夕陽,看浪花。第一次挺了過去。」
刻苦的劉洋終於不負眾望,成為了中國女航天史上的飛天第一人。
美聯社、路透社等紛紛以「中國將首次送女航天員上太空」為題,報導此次載人航天發射。《俄羅斯報》將她稱為「中國的捷列什科娃」(捷列什科娃是世界上第一名女航天員,蘇聯空軍少將,1963年6月16日乘「東方6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
從太空歸來的劉洋收穫了各種榮譽和獎勵,也標誌著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取得了重大的進步。
然而作為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在回到地球後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幾乎銷聲匿跡了,功成身就的劉洋到底又幹什麼去了呢?
其實,劉洋依舊奮鬥在我們航天事業的一線。
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劉洋被國家航天局聘為「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低調的劉洋才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中,對於劉洋來說,不論在哪裡,只要是為航天領域做貢獻,就是她的新任務,為了下一次飛行時刻準備著:依然在訓練,因為每次任務都不同,技術更新很快,既要學習新東西,還要鞏固已有的。
中國計劃在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劉洋也期待著有一天能登上這個「空中大別墅」,去掉這些閃耀的光環和頭銜,劉洋只是一名普通的戰士,為祖國航天事業奮鬥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