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大衛熊 看電影雜誌
我們今天要說的影片,是入圍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波斯語課]。
影片在剛剛落幕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榮獲特別推薦故事長片。
二戰題材的影片,非常多,涉及到德軍納粹集中營的影片,也不少。
遠一點的,有[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
近幾年,有[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索爾之子]。
[波斯語課]在基調上,與[美麗人生]更為相似。
但主角吉爾斯不是保護兒子的父親,而是一個只想活命的年輕人。
身為比利時猶太人的吉爾斯,在集中營假扮波斯人,甚至自創一套「假波斯語」,給集中營軍官克勞斯上課。
他的目的很單純,很自私,但是想必沒人會責怪他,面臨死亡,這種舉動是最為人性的本能。
讓影片與眾不同的特質,是在這個題材之下,全片輕快的氛圍,尤其是在塑造德軍形象的時候。
這個層面,引發了一定的爭議,有一些激進的觀眾認為此舉過於輕率。比如德軍開Small dicks的笑話。
不過將德軍塑造為多維度、有血有肉的個體,而不是性格單一的反派,反而讓他們的惡行變得更為可怕。
他們在工作上,有勾心鬥角,他們在生活上,有愛恨情仇。也正是這些跟我們擁有同樣情感的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導演瓦迪姆·佩爾曼利用德軍集中營這個大環境,把故事的中心緊緊地圈在了兩位男主角身上。
拉斯·艾丁格飾演的克勞斯,有著巨嬰的些許特質,從暴怒發飆到妄想嫉妒,轉換無常。
他用德國人的方式,朗誦一首自編自造的假波斯語詩歌,甚至讓我們忘記了應當痛恨這個角色。
[每分鐘120擊]的男演員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在片中幻化為假名「雷扎」的吉爾斯,與克勞斯形成最好的互補。
吉爾斯的小心翼翼、內心的複雜情緒的湧動,都被他閃光的眼睛一一傳達。
他作為「英雄人物」或許不夠光明磊落,然而他在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讓他更有人味兒,而不是一個標誌性的符號。
二人主要的互動場景,是克勞斯的辦公室。陰暗的打光、灰暗的道具,配合透亮的攝影,為這場貓鼠遊戲設定了最好的環境。
這絕對是一部依靠兩位主演推動的影片,儘管配角很多,但他們的作用更多是為了鋪墊二人周遭的種種。
克勞斯和吉爾斯在幾個月中,達成的這種很難形容的關係,在影片的結尾得到了釋放。
這或許也是導演為什麼想要使用輕快基調的原因,他想讓這個結尾,帶著無與倫比的力量,擊穿我們的心。
原標題:《一套假的新語言,成就一場貓鼠遊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電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