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貝經常會在潮間帶及淺海的海岸,特別是多石的巖床上聚集。網上圖片
海鮮愛好者對貽貝獨特腥味和多汁口感讚不絕口,但研究發現,貽貝也是海中的超級吸塵器,對抗水汙染的潛力十足。
貽貝不只以浮遊植物為食,還會吞入塑膠微粒、殺蟲劑和其他汙染物,因此成為判斷一處水質的絕佳指標。或許有一天,貽貝會被「派」到世界各地,用以清潔海洋。中央社報道,海洋生物學家麥斯特茲罕(Leila Meistertzheim)表示:「貽貝是海洋世界的超級過濾器,一天可過濾高達25公升的水。總而言之,牠是生物累積汙染物的真實範例。」
貽貝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很久以前就被當作「生物指標」,用來判斷牠們棲息的海洋、湖泊和河川水質是否健康。貽貝為了進食和呼吸,會透過鰓過濾吸水,能通過的東西幾乎都會留在體內。這也是為何食用貽貝必須通過嚴格的安全檢查。
麥斯特茲罕替法國的塔拉海洋基金會帶領進行一份研究,用貽貝來評量泰晤士河、易北河(Elba)和塞納河河口的水質。他們把貽貝放入漁具裡浸入水中一個月,再加以解剖,以判斷貽貝體內藏了哪些化學物質。
除了一般可預期的汙染物,貽貝體內還能找到鮮為人知的汙染物,尤其是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塑膠微粒,這類物質含有酚甲烷和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
雖然派貽貝到世界各地海洋吸收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目前為止還只是夢想;但對付其他汙染物,貽貝已派上用場。麥斯特茲罕表示:「比如在某些地方,人們已用貽貝和牡蠣來清除海中的殺蟲劑。」
長按以下二維碼,自動識別關注『星島美東版』(ID:SingTaoNY)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