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訊 11月17-2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等領導出席大賽。濰坊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2018級學生孫凱領銜的項目團隊,依託團隊紮實的科研實力,憑藉《針織大師》項目榮獲本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金獎,這是濰坊職業學院在該賽事中的首個金獎。齊雲國老師等指導的《泵站之眼》項目獲得大賽銅獎。辛海明等指導老師獲全國優秀創新創業導師獎。
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首次舉辦於2014年,由李克強總理倡導發起,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3個部委共同主辦,目前大賽已經成為覆蓋全國所有高校、面向全體高校學生、影響最大的賽事活動。本屆賽事共吸引了來自全球117個國家和地區、4186所學校、147萬個團隊的六百餘萬名學生報名參賽。大賽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本屆大賽以「我敢闖、我會創」為主題,設置了高教主賽道、「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職教賽道、國際賽道、萌芽賽道。在縱向上構建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鏈條參賽,橫向上實現了國內到國外高校的全覆蓋。
近年來,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施「三三三一」工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各二級學院、各部門高效聯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實踐創新創業項目,集中資源培育優勢項目,努力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營造學校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為了備戰本屆大賽,疫情期間通過召開線上會議,調度部署大賽工作。在校賽、省賽和全國賽期間,創業教育學院先後組織了5期訓練營活動,邀請多位知名投資人和國賽、省賽專家對參賽項目進行指導和評審,選拔推薦了44個項目進入山東省賽,獲得金獎5項、銀獎8項、銅獎3項,金獎數量列全省高職院校首位。進入全國總決賽後,根據省賽和各期特訓營中發現的問題及專家意見,對項目團隊進行了優化組合,從10月中旬以來,先後召開了10多次團隊會議,組織對參賽項目商業計劃書和現場匯報PPT、VCR及路演稿等進行了修改、優化。
金獎作品
「智能製造是推進我國製造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紡織強國,實現科技、時尚、綠色紡織新定位的重要路徑。」中國製造2025正處於關鍵時期,紡織市場迫切需要工藝新、精度高、效能高的生產設備。紡織裝備是紡織行業開展智能製造的基礎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技術融合的載體。智能化紡織裝備的產業化應用,是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關鍵。
調查顯示,該市場長期由來自日本、德國的洋品牌所壟斷,這制約並阻礙了我國由針織大國向針織強國發展的進程。同時不同地域、宗教文化差異、個性化定製都對複雜圖案的設計、生產工藝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手工作坊、中小地毯廠無法滿足大量高端訂單需求,且生產工藝落後、繁雜,效率低,成本高。團隊歷經三年科研攻關,開創五大專有技術——電氣混動雙機協同針織技術、智能紗線系統、AI可視化控制平臺、專用多軸驅控一體機,解決了多色簇絨,簇絨和刺繡同一織面,多色送線監控一體化,輔助人工快速設計,針織位置轉角穩定性等一系列行業難題。組合式槍頭針技術,針對簇絨和刺繡不能共用問題,突破固定式機頭設計,實現了簇絨和刺繡在同一織機平面內織造。智能紗線系統,通過不斷優化紗線送線流程,率先實現多色送線、紗線監控一體化,降低次品率到1%。Al可視化控制平臺,通過CODESYS平臺將參數化設計變為圖像化設計,實現輔助人工快速設計圖樣,單品設計效率提升80倍。研發的針織專用多軸驅控一體機,優化智能控制技術,確保針織位置、轉角精準順滑。
針織大師槍頭模塊
本產品於19年參展上海建博會和20年參展亞太智能裝備博覽會,山東裝備製造業博覽會等,獲得央視、共青團中央、齊魯晚報等知名媒體的廣泛報導。與10餘家企業洽談合作,成功實現銷售8臺,達成意向訂單18套產品,公司接下來將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入到東南亞、中東地區手工針織品產業鏈中,已與CARPET MARKER(THAILAND) CO.,LTD籤約3臺。針織大師-針織簇絨行業智能賦能者完成了核心智慧財產權保護,4項發明專利申請,4項實用新型授權、2項軟著等15項國家專利和EI論文1篇。榮獲2020年度山東省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針織大師成品實物圖
銅獎作品
泵站,是工業生產中重要的動力提供裝置,是化工、電力等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裝置。目前,對泵站實施監控管理成為難點:泵站分布範圍較為分散,巡檢周期過長,泵站損耗嚴重等現象。控制泵站工作狀態的穩定,是實現各生產領域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泵站智能監控系統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與市場空間。
化學工程學院齊雲國、王敏團隊開發了一種專門用於泵站的遠程交互式智能預警監控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統計,創造性開發了雙芯控制技術,突破了遠程監控技術的壁壘。團隊獨創的雙芯控制技術,可實現通訊部分和控制部分獨立運行又互為監測,大大提高了控制器監控的效率和準確性。
該系統實現了監控系統的精確運行和故障信息的實時反饋,可以節約人工成本60%,設備維護成本降低70%左右,系統集成在線編程功能,可以通過程序控制泵站工作狀態,啟動、停止時間;能源成本可以節約50%左右,大大提高了生產效果,已經成功應用到石油化工、水利水務、智慧農業等領域。目前,團隊已申請7項專利、2項軟體著作權,自主研發的具有獨立性智慧財產權的IMCS優化系統軟體1.0、泵站壽命預警等技術技術,為生產企業提供了一整套系統的泵站監控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