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氣象部門預測,2020 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全國降水總體呈 " 南北多、中間少 " 空間分布,澇重於旱。根據最新氣候預測結論,今年,我省盛夏降水偏多,預計 6~8 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 459~500 毫米,時空分布不均,本溪、丹東地區偏多 2~3 成,其他地區偏多 1~2 成。
6 月 16 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介紹了全省防汛抗旱準備工作。
上半年降水
比常年同期偏多 25%
據介紹,今年以來(1 月 1 日至 6 月 15 日),全省平均降水量 184.5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25%,比去年同期偏多 27%。除撫順東部、本溪西部、錦州中部、遼陽東部和朝陽北票偏少 1 成外,全省大部地區降水偏多,其中瀋陽遼中、大連大部、營口南部和葫蘆島綏中偏多 6~9 成,其他地區偏多 1~5 成。
6 月 15 日,全省 30 座大型水庫總蓄水量為 54.78 億立方米,比 2019 年同期蓄水量多 14.48 億立方米。全省 76 座中型水庫總蓄水量為 8.16 億立方米 , 比 2019 年同期蓄水量多 1.45 億立方米。截至目前,全省江河水勢平穩,全省各地土壤墒情適宜。
盛夏降水偏多
冰雹雷電大風頻繁
根據最新氣候預測結論,今年,我省盛夏降水偏多,預計 6~8 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 459~500 毫米,時空分布不均,本溪、丹東地區偏多 2~3 成,其他地區偏多 1~2 成。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近年來我省乾旱、暴雨、颱風、龍捲風、高溫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2014~2019 年我省連續發生較重的春旱、夏旱、春夏連旱和夏秋連旱。2018~2019 年夏季,颱風北上頻繁,暴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強對流天氣多發,造成瀋陽、大連等大城市城區內澇。2018 年盛夏我省出現了 1951 年以來罕見的持續時間長、大範圍的極端高溫悶熱天氣。2019 年 7 月 3 日鐵嶺地區出現龍捲風、冰雹、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給當地造成財產損失。
受全球變暖背景和弱厄爾尼諾事件影響,預計 2020 年夏季影響我省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較多,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較為頻繁。盛夏可能有北上登陸颱風,要防禦颱風帶來的暴雨洪澇、大風和風暴潮災害。
據水文部門預測,遼河、渾河、太子河幹流可能發生中洪水,部分支流可能發生中洪水或大洪水。鴨綠江幹流可能發生中洪水,部分支流可能發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遼東、遼西沿海諸河可能發生大洪水,部分河流可能發生特大洪水。
6 月底前將完成
120 項水毀工程修復工作
為加強防洪工程建設管理,遼寧省已經實施了 17 座小型水庫、4 座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開展了 32 項大江大河主要支流、44 項中小河流治理和 6 個縣區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項目建設。開展了 120 項水毀工程修復工作,6 月底前將全部完成。
在山洪地質災害防禦方面,開展 2020 年山洪災害防治和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落實專項資金 1786 萬元,開展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水毀修復。並且組織各地開展山洪災害防治和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非工程措施運行檢查維護和模擬演練。全省已建成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 100 處,對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動態監測,科學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此外,全省已落實抗洪搶險救援力量 20.8 萬人,共儲備各類防汛抗旱物資總價值 3.25 億元。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 記者 胡婷婷
【來源:遼瀋晚報·ZAKER 瀋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