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講述了愛爾蘭傳說中的又一個童話故事

2021-01-09 趣說古今中外歷史

愛爾蘭動畫片《海洋之歌》的大獲成功,不僅意味著導演湯姆·摩爾成功地用凱爾特文化抓住了全球觀眾的眼球,還意味著傳統動畫形式在當代贏得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在《凱爾經的秘密》出人意料地獲得201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之後,《海洋之歌》作為湯姆·摩爾的新作品,一面世就受到了廣泛關注。在這部動畫片中,摩爾沿襲了其一貫的精緻而出彩的手繪風格,並講述了愛爾蘭傳說中的又一個童話故事。只是在這一回,他頗富匠心地借鑑了皮克特石畫的視覺元素,將之與魔幻色彩和現代背景融為一體。

在注重情節和角色塑造的美國式卡通風靡的當代,在形式上追求創新的摩爾無疑給習慣了美國風格動畫的觀眾帶來一縷極富詩意的春風。但在情節展開方面,《海洋之歌》和經典的迪士尼動畫(如:《勇敢傳說》)沒有什麼不同。故事圍繞著一個半人半海豹Selkie母親展開——這位母親在一個夜裡消失在了洶湧的海浪之中,留給她的丈夫和兩個孩子許多未知的、等待他們去發現的答案。

儘管經典的西方動畫片極大地受到了約瑟夫·坎貝爾在宗教信仰和神話方面的理論影響,然而摩爾和合作編劇Will Collins在《海洋之歌》中試圖弱化了這一點。在講述哥哥Ben和不能開口說話的妹妹Saoirse歷盡艱險揭開有關於母親和妹妹的諸多謎團這一故事中,《海洋之歌》並沒有將這個傳統的神話故事放置在迪士尼式的故事框架之中,而是在試圖尋找一種最恰當的、展現愛爾蘭文化特質的敘事方式。這種嘗試給觀眾帶來了新奇的體驗——極簡主義的畫風不僅給「強迫症患者」帶來了視覺享受,也使得觀看影片的兒童能夠輕易地辨認出片中的角色(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陪伴了主角小男孩整個探險歷程的一隻名叫Cu的大型牧羊犬)。

除了比《凱爾經的秘密》更大膽張揚的視覺設計以外,《海洋之歌》在影片配樂方面也下了大工夫。作曲家Bruno Coulais和愛爾蘭本土樂隊Kila的合作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大量使用的愛爾蘭本土樂器、歌詞中融入的蓋爾語元素、葉芝筆下的愛爾蘭童話傳說……影片主要借鑑了收錄在葉芝的《葦間風》詩集中的《失竊的孩子》一詩,它講述了一個精靈誘騙孩子到大海裡的故事。音樂這個元素在整部影片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儘管Saoirse不會說話,但當她的螺號吹響的時候,Saoirse就會被聲音吸引,並咿咿呀呀地開始斷斷續續地說出古老的語言。(影片在多倫多首映的時候,當中的混音時而平穩、時而起伏,建議進一步調音再進行公映。)

從視覺上看,《海洋之歌》單純而不多變的角色設定讓我們想起了多年以前格恩迪·塔塔科夫斯基在《飛天小女警》和《傑克武士》中塑造的人物風格,而近年來諸如《福斯特和他虛構的朋友們的一家》以及《傑克和鯨魚的大冒險》等美國流行影片也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這種風格。但和這些片子不同的是,《海洋之歌》的角色形象多是以圓形線條勾畫而成的——圓滾滾的頭和泡泡一樣的眼睛。

同時,人物活動的場景中大量運用了純手繪風格,巧妙地展現了近似水彩畫的色彩質感和線條元素。這種風格獨特的畫面恰恰是導演摩爾希望展現給觀眾的,而畫面的高度還原則得益於影片的藝術總監Adrien Merigeau對風格的精確把握和再現。值得一提的是,《海洋之歌》的這種視覺風格與過去大多數漫畫和卡通截然不同,而後者普遍使用的是嚴格遵循線條樣式一致性的清線(Ligne claire)風格。

在多種元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海洋之歌》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身臨其境的體驗:在觀看影片的時候,熒幕前的觀眾會不知不覺地隨著影片中的主人公一起經歷探險——我們都像是地攤上的甲殼蟲,等待著探索前方複雜、精細而又多彩的編織線條。在影片中,Ben和Saoirse在旅途中遇見了精靈、年邁的海的上帝和貓頭鷹女巫Macha,由此經歷了一段段驚險的歷程。

貓頭鷹女巫Macha是片中唯一一個反面角色,然而又沒有壞得徹頭徹尾——她的過激來源於幫自身和幫他人解除痛苦的強烈渴望。影片中一個非常有心思的安排是:所有的配音演員都負責了兩個角色——一個是人物角色,一個是與人物相對應的精靈角色。這種處理暗含了一種深層的意味:我們的感官逐漸地鈍化、越來越不能發現我們身邊的美好。影片以一個團圓的結局收尾,然而卻讓人倍感酸楚,但恰恰是這種不完美的完美,成為了摩爾展現給觀眾的最好的禮物,也給他心中的《海洋之歌》留下了僅僅屬於他自己的詮釋空間。

相關焦點

  • 《海洋之歌》——深海裡奇幻的童話動畫說
    今天講述的電影是,美麗的愛爾蘭動畫片---《海洋之歌》當水光色的樂調輕輕流頃在畫面之外,奇幻的童話色彩也在影片中傾露出,相信此刻觀影的你也會被這麼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而迷住。《海洋之歌》整體都帶有著溫柔的愛爾蘭氣息,舒緩的音樂、和諧的畫面、柔美的法國人聲調子,都使得這部電影能夠擁有向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資格,更是足夠優秀的獲得了第18屆上海電影節最佳動畫獎。電影《海洋之歌》由環球影業出版,由著名的電影導演:湯姆·摩爾指導。
  • 愛爾蘭電影《海洋之歌》評析
    摘 要:愛爾蘭著名導演湯姆·摩爾的新作《海洋之歌》改編自古老的凱爾特神話故事,這部純手繪作品歷時七年製作,以清新又懷舊的風格講述了一個略帶悲傷的現代故事。在藝術方面,該片入圍第42屆美國動畫安妮獎七項提名及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在商業方面,該片於美國、中國、英國、韓國、法國等十餘個國家上映;在文化方面,該片濃鬱的異域風情贏得了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觀眾的喜愛,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本文以《海洋之歌》為例,探究其如何從凱爾特神話中攫取創意,以動畫為載體,進行當代故事講述,尋求動畫創作的規律。
  • 《海洋之歌》:用愛爾蘭味道講述治癒式成長的溫情故事
    很多朋友說,看慣了千篇一律的美國好萊塢動畫片,《海洋之歌》以其獨特愛爾蘭風格,讓人眼前一亮。該片由愛爾蘭卡通沙龍公司製作,由湯姆·摩爾執導,2014年獲得第9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豆瓣評分高達8.8分。一、略帶憂傷而又溫情的故事從故事層面上看,電影表面上是小男孩本與妹妹西爾莎的探險經歷,實則講述的是在療傷之旅獲得成長的故事。
  • 《海洋之歌》:濃鬱愛爾蘭風情的唯美動畫
    在3D數位技術盛行的年代,看到《海洋之歌》這樣手工繪畫的動畫讓人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如果喜歡愛爾蘭文化中的神話、音樂、繪畫,這部電影無疑是一部能讓你沉迷其間的高水準之作。在《凱爾經的秘密》中,導演沉溺於對宗教的歷史背景的描述,有一種歐洲藝術電影常見的晦澀之感。而《海洋之歌》則將這部分全部拋棄,選擇了更加通俗易懂的民間故事,它以人類情感中脆弱的一部分——悲傷為起點,即父親康納內心難以平復的創傷。人物內心的痛楚如何得到救贖和平靜,一直是歐洲藝術電影喜歡表現的母題。
  • 《海洋之歌》:童話電影,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導演以其獨特的愛爾蘭詩人氣質和歐洲印象派繪畫風格,將愛爾蘭民間神話傳說與當代現實社會完美結合,穿越空靈悠遠的愛爾蘭民謠,展現愛爾蘭獨特的文化內涵。由於它的神話背景,這部電影有一種奇妙的色彩。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西爾莎的故事,她是人類和海豹精靈的後代,在一次事故中差點溺死在海裡,被她的祖母強迫住在這個城市裡。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三個奇怪的精靈後,兩人無法適應一次神奇的冒險。
  • 手繪、神話和民間傳說,詮釋了《海洋之歌》中自然回歸的真諦
    近日,由愛爾蘭動畫導演湯姆·摩爾執導的動畫電影《狼行者》發布首張劇照,特有的凱爾特文化風格的人和動物造型讓人印象深刻。該部作品講述了11歲小女孩羅芬的奇妙經歷,羅芬是一個年輕的學徒獵人,她和父親一起來到愛爾蘭準備消滅最後一批狼之時,她遇到了一個白天是兒童,晚上是狼的狼行者,此後一連串的故事陸續發生。
  • 電影《海洋之歌》畫面簡單樸實,唯美而又溫暖
    一個人靜靜的看完了電影《海洋之歌》,像小時候全神貫注的聽童話故事一樣。愛爾蘭的民謠很容易魔性洗腦,最喜歡的點是每根頭髮都是一段記憶。逃避並不是擺脫痛苦的方法,適應新環境才能找到另一個自己,唯一的壞人貓頭鷹女巫也並沒有讓人反感。劇情簡單充滿想像力,畫面和音樂很美好,很可愛,很溫馨的劇情。
  •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一部講述人類情感的故事的動漫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一部講述人類情感的故事的動漫。《海洋之歌》這部動漫相對於這個作者之前的動畫來說,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部動漫的藝術上更加的嫻熟,而且相比於這個作者之前對於文明的唏噓,這部動漫更多的是對人類情感的進一步挖掘。
  • 從視覺美學、故事結構、情感呈現解讀動畫電影《海洋之歌》的魅力
    在當下以CG3D技術來呈現的動畫主流中,《海洋之歌》卻以2D動畫的技術來呈現,被譽為「一股清流」的同時,獲得了各路觀眾的一致狂贊,奇蹟般的零差評。影片講述的故事是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因為妹妹西爾莎的到來、媽媽的消失,一切都變了。直到西爾莎六歲生日,奶奶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切。
  • 芥川龍之介的童話《蜘蛛絲》,講述了怎樣一個人性的故事
    芥川龍之介的童話《蜘蛛絲》,講述了怎樣一個人性的故事。1918年7月,芥川龍之介應由鈴木三重吉的請求,在其擔任主編的兒童雜誌《紅鳥》創刊號上,發表了他第一篇童話作品《蜘蛛絲》。雖說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但是芥川並不只是寫給兒童看的。如果用現在的話講,它應該屬於一篇成人童話。像王爾德的《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這等的童話便是。《蜘蛛絲》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名為鍵陀多的無惡不作的盜賊,生前幹盡了些喪盡天良的壞事,因此死後墮入了地獄中,在血池中像只「瀕臨死亡的青蛙」一樣,受盡折磨。
  • 探險遊戲《深海之歌》今日發售 海底美輪美奐
    推薦閱讀:>>>《深海之歌》IGN 6.0分 畫面再美也難掩其缺陷 仔細想來其實海底題材的遊戲並不多,令小編印象最深的除了一些釣魚小遊戲之外居然還是幾十年前EA的《孢子》...而《深海之歌》則是一個回歸傳統的水下探險遊戲。 發售宣傳片:         背景劇情:本作劇情則是根據一個愛爾蘭童話改編,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前往深淵,去尋找他失蹤的父親。
  • 遊記:愛爾蘭,一覽無餘的美景盡收眼底
    我們在短暫的時間裡也曾想一眼看穿他的魔力,由古老的傳說故事想像著偉大的愛爾蘭人民用聰明智慧告訴人們的一個真理:人們內心的強大能夠戰勝一切。這個傳說是一個蘇格蘭巨人去愛爾蘭巨人家拜訪,愛爾蘭巨人的妻子讓巨人丈夫去睡覺,當她見到蘇格蘭巨人時,就告訴他,屋裡正在睡覺的是她的兒子,蘇格蘭巨人沒想到一個小孩子能長得這麼巨大,就被嚇退了,所以說人們內心的強大可以帶給我們智慧和勇氣。
  • 一個充滿童話故事的國家——小美人魚的故鄉
    小美人魚的故鄉就是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而哥本哈根的標誌之一就是那個根據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海的女兒塑造的美人魚像。哥本哈根是一個到處充滿浪漫色彩的童話之鄉,除了美人魚像,這裡還擁有眾多的講述著神秘故事的青銅雕塑。
  • 北境之光:北歐神話中的冰與火之歌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節選自Wiki黑內容北境之光:北歐神話中的冰與火之歌方形貓火卷首語:《冰與火之歌》的靈感來自「玫瑰戰爭」,但維斯洛特世界魔法的一面仍然有北歐神話的影子。在傳說中,英勇戰死的人類勇士會被女武神瓦爾基裡接引到瓦爾哈拉,在那裡享用盛宴,然後和神明一起來迎接早已被預言的最後決戰——「諸神之黃昏」。
  • 童話中的美人魚是現實中發現的樣子麼
    #挑戰六月不斷更#大家小時候聽到的童話故事相信也記得《安徒生童話》當中所描述的美人魚的印像,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就對于美人魚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在童話傳說中美人魚的風採十分的漂亮,下半身拖著長長美麗的魚尾,只能生活在藍藍海洋當中,上岸以後會由於缺水而無法繼續活下去,當然大家對於了解到的也只是一些童話故事傳說而已
  • 愛爾蘭之「巨人堤道」——巨人的腳印
    一、 巨人傳說關於愛爾蘭的巨人堤有兩個傳說,因為與巨人有關,所以堤壩被命名為巨人堤。這裡的形成原因是為一次交戰而形成的,愛爾蘭的巨人芬·庫爾與蘇格蘭對手芬·蓋爾交戰,巨人芬·庫爾為了抵達蘇格蘭的邊界,便將巖柱一個個移到海裡。
  • 林俊傑因喜歡童話故事,寫下一首歌成為神曲,網友,mv拖後腿了
    林俊傑因喜歡童話故事,寫下一首歌成為神曲,網友,mv拖後腿了林俊傑因喜歡童話故事,寫下一首歌成為神曲,網友,mv拖後腿了   對於大家來說,心中都有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尤其是小時候都會看動畫片, 或者是買很多童話書來看。因為明星人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東西。
  • 傳說中的地獄之門
    地球上真有幾個地方因為特殊景致被人們視為「通往地獄的入口「,像是土庫曼的地獄之門。不過今天要介紹的這些地方,則是各有它們令人不寒而慄的背景故事。1.希拉波裡斯古城,土耳其這個遺址早在1965年就被發現,但在考古學家進行資料比對及數位重建後,才宣稱是希臘、羅馬神話中冥王的居所。
  • 《Sleepyhead》,像睡前故事一樣的歌
    選自他的專輯《Acoustic Daydreams》,整首歌曲乾淨、空靈、舒服的嗓音,將一段故事如民謠一般娓娓道來。「翻遍所有搜尋引擎,終於找到這首sleepyhead的背景故事,應該是出自《尼伯龍根之歌》大約作於1200年,作者為某不知名的奧地利騎士。分上下兩部,講的是尼德蘭王子齊格弗裡德早年曾殺死巨龍,佔有尼伯龍根族的寶物。
  • 《叢林傳說》講述了一個經常令人恐懼的故事影片
    雖然它對叢林之書中的人物比任何迪士尼改編都更忠實,但安迪·塞爾基斯長期推遲了莫格利,叢林傳奇同樣歸功於約瑟夫·坎貝爾對魯迪亞德·吉卜林故事的拙劣解釋,莫格利是印度中部狼群養育的野孩子,已經成為一個男孩英雄,其命運是為了拯救叢林免於混亂和黑暗,他在凱浦林的第一個莫格利故事結尾時對人類村莊的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