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1假期上映的電影《赤道》是導演梁樂民、陸劍青繼《寒戰》之後再一次聯合指導的警匪動作大片,影片描述了綽號為「赤道」的國際通緝犯從南北朝鮮兩國盜取核材料及手提式核武器,並打算在香港倒賣給第三方。圍繞著這個嚴重事件,中國大陸,中國香港,韓國三地軍警精英聯手合作與「赤道」展開終極對決。
《赤道》整部影片在我看來是一個野心與才華不相匹配的失敗嘗試,壞就壞在主創團隊的志大才疏:想說的太多就沒有本事駕馭住如此紛繁的劇情。老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可老話也說了,能不能在臺上立住,得憑真本事。港片要想真正「中興」,《赤道》這種浮華空虛、眼高手低之風斷不可長!
正是因為影片的野心,想要講的東西太多,反而讓這部電影沒有預期的那麼好看,這裡特指影片的精彩程度。這本該是一部很有吸引力的作品,它的陣容、題材、動作場面也都有,但是,組合在一起之後,卻總是差一口氣,甚至會讓人覺得很乏味。究其原因,大體還是因為影片缺少一個非常明確,並很抓人的核心。本來,那失竊的核武器應該是那個麥高芬。不過,中途尋到之後,影片就一下子失去了方向。雖然,我們都明白,這是為了更好的布局,並服務於結尾的反轉。但是,整個局部的很笨,鋪墊也太長。使得我們還未真正等到反轉,就早已對影片失去了信心。
在赤道的底牌揭開之前,所有的角色都被赤道牽著鼻子走,這是典型以事件為主導的電影,環環相扣、步步驚心,層出不窮的槍戰、動作場面,以及各方面對生化武器高度戒備的事態,把觀眾的情緒調動至最高點,但帶來的問題是演員面對角色,缺乏有深度的表達,極易臉譜化。
坦白來說,張氏兄弟演技都很精湛,張家輝主演的電影看過太多了,演技其實都毋庸置疑,唯一感嘆的還是歌神,原來的《如果愛》實在是感覺不出歌神的演技,直到這一部《赤道》,才發現原來歌神不止是會唱歌,連反角也是一流水準。
浪費了後半程張學友絕對精彩沉穩的表演,倒是張震和文詠珊這兩個殺手的心狠手辣給影片留下一點點回味,既然留了當下時髦的伏筆,希望能看到續集,更希望續集能夠把劇情稍微簡單一些,只要留下清晰的路線,其他還依照本片沒有偷工減料,應該能夠獲得成功,成為中國的電影的一部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