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物緣第一作者區塊鏈論文被頂級SCI刊物錄用

2021-01-12 我就是大魔王18

近日,中科物緣焦臻楨博士為第一作者撰寫的學術論文《A Blockchain base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Ad-Hoc Cloud》被頂級SCI刊物IEEE Network錄用。

該篇論文國內外首次闡述並論證了基於區塊鏈構建物聯網節點自組織雲的關鍵理論及技術。

自組織雲是多個物聯網設備在本地自發組成計算資源池並進行計算協作和資源分享的一種計算範式。在弱網絡覆蓋或應用有超低時延需求等場景中,物聯網節點往往無法依賴遠端雲服務提供及時的計算支持,此時,它們可利用本地組成自組織雲的方式,藉助身邊其它設備的閒置資源協助自身更高效地完成計算任務。

例如,在無人駕駛場景中,實時的無人駕駛決策需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海量的車間實時共享數據支持。然而單一無人車的計算能力有限,而雲端或邊緣端的遠程支持又可能遭遇網絡抖動、網絡覆蓋不均、網絡時延過高等問題,都給無人駕駛帶來了風險。又如,由多架無人機形成的無人機集群在任務執行區域內可能缺乏足夠帶寬的網絡支持(比如敵佔區、荒野、海上等),當需要執行人臉捕捉或態勢識別等計算量較高的任務時,單無人機的計算能力可能難以高效支撐,而此時雲端又不可用。在以上兩個場景中,無人車、無人機均可以利用自組織雲技術,就近與周圍的設備形成協作資源池,最大化利用本地計算資源進行協作。即使在網絡可用時,利用好本地化協作也能夠降低雲到端的響應延遲,降低主幹網絡和邊緣伺服器的壓力,提升本地計算響應的速度和效率。

自組織雲技術還可應用於油田、電網等偏遠地區的監測覆蓋場景,在這類場景中大量部署的監測設備一般是工作在弱網絡覆蓋下的邊緣計算設備,對本地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後上傳。然而,由於監測狀態的多變性,這些設備可能遭遇突發的數據量暴漲,瞬時超越自身的處理能力,這會帶來多樣的風險。此時,如能採用自組織雲資源池技術,就能動態提升本地處理能力,無須在日常情況下對設備和網絡進行增容。

然而,現有自組織雲技術存在不可忽視的安全及隱私風險,限制了其廣泛應用。例如,在無人車場景中,身旁的車輛往往屬於不同的人,現有技術無法確保它們完成安全可信且隱私的計算資源分享。

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物聯網安全及數據隱私問題雖日益多見,但現有區塊鏈技術僅可在Internet環境下構建安全計算環境,現有共識機制無法支持其在比Internet具有更強動態性的自組織網絡條件下實現安全高效共識。

針對這一問題,論文提出基於區塊鏈構建安全高效自組織雲的計算框架。本文國內外首次對區塊鏈在高動態自組網下的低效性問題進行了分析及量化,對區塊鏈在自組網條件下的構建機理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以節點移動特性為依據的節點動態感知型共識機制。最後實驗驗證了該共識機制能夠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顯著提升區塊鏈在自組網條件下的TPS及打包效率。

IEEE Network為SCI一區刊物,影響因子7.503,在計算機領域中位居前列。該篇文章合作單位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數字經濟產業研究院區塊鏈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等。

該篇文章被計算機領域頂級刊物錄用,證明了中科物緣在區塊鏈領域的原創理論與技術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認可,也體現了中科物緣在區塊鏈領域尤其是區塊鏈與物聯網融合技術領域的領先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以下為原文摘要:

Abstract: Mobile ad-hoc cloud can exploit the computing resources (e.g., smartphones, vehicles, and unmanned systems) scattered in mobile environment to form a self-organized ad-hoc local resource pool for providing opportunistic computing services. However, the highly dynamic and distributed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ad-hoc network environment bring great challenges in privacy and security in such opportunistic resource sharing. In this article, we first discuss the attractive features of blockchain for providing such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s in mobile ad-hoc network environment in a secure and trustful way and then discuss the problems caused when using existing consensus protocols in such environment. We accordingly devise a blockchain based trustful mobile ad-hoc cloud architecture, AdChain cloud. We describe the functions at different layers in this architecture, including network layer, blockchain layer, and smart contract layer. To adapt to the high dynamics of mobile ad-hoc network environment, we design a stability-aware consensus protocol at the blockchain lay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solution can achieve improved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with existing work.

中科物緣是中科院計算所孵化並參股的高科技企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安全可控的原創區塊鏈底層技術,解決了海量數據高效全量上鏈存儲等關鍵技術難題,相關技術已應用於供應鏈金融、政務等多個領域。

相關焦點

  • 一篇sci論文可以有幾個第一作者
    sci論文在學術界很有地位,成為sci論文的作者,尤其是第一作者,是一項極大的榮譽。但查閱sci文獻後發現,第一作者人數並不一樣,反而讓我們很困惑,不知道安排幾個第一作者是好。那麼,一篇sci論文可以有幾個第一作者?
  • 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高嗎
    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高嗎?sci期刊屬於金字塔頂尖的期刊,對於錄用論文的標準非常高,導致論文投稿sci期刊相比較其他刊物來說,錄用率更低一些。至於具體到某一篇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是高還是低,與該篇論文的學術質量有關,質量越高,錄用率往往會越高。
  • WOSCI沃斯編輯:SCI論文投稿怎樣算錄用?
    畢竟是國際核心期刊,對於國內作者來說對sci期刊的了解並不是很多。所以,對於sci論文發表方面的問題也知道的比較少。近期,有作者諮詢小編已經將sci論文投給雜誌社了,sci怎麼算錄用了呢? Sci期刊投稿被錄用和國內期刊被錄用是一樣的,一般收到雜誌社發表的錄用通知,就說明被錄用了。但是,並不代表就一定能發表出去。因為有的作者就遇到過已經收到sci期刊了,也放心了很多。
  • Sperax團隊論文被頂級國際學術會議分會錄用並獲邀做主題報告
    5月21日,Sperax團隊創作的論文《Sperax: An Approach To Defeat Long Range Attacks In Blockchains》被計算機科學領域頂級國際學術會議IEEE INFOCOM EdgeBlock分會錄用,Sperax研究員餘舟將受邀參加2020 IEEE INFOCOM做主題報告。
  • sci文章錄用後可以加作者麼
    sci文章可以有多名作者,基本上會在投稿前完成署名。但百密難免一疏,有的作者在sci文章錄用後才發現需要加上。那麼,sci文章錄用後可以加作者麼?可以,不過想要成功加作者,要辦理相應的手續。sci文章發表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在未見刊前,有關文章的相關信息,只要理由得當,都可以進行修改。sci文章錄用後不等於見刊,離著見刊,還需要籤合同、校稿、排版等,說明還有時間可以加作者。換句話說,sci文章尚未見刊,發現文章需要加作者,就可以與對接編輯溝通,說明加作者的原因,一般都會允許修改,讓新加的作者,出現在sci文章作者一欄中。
  • 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用嗎
    好不容易成為sci論文並列第一作者,這本來是很高興的事情,雖然不如只有第一作者好,但最起碼也是並列的。不過,在用sci參評職稱上泛起了嘀咕,萬一無用怎麼辦。那麼,sci並列第一作者評職稱有用嗎?這個要看評審單位的文件規定,有的單位有用,有的單位沒用。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SCI換作者需要說明嗎?
    肯定是需要的,而且sci論文換作者也要分情況,在修改階段是可以更換作者的,但是論文被錄用後作者信息是很難更改的。無論是哪個情況下更換sci論文作者,都是要說明原因的,下面小編也以相關案例給大家進行分享:  小編也服務過一些sci論文投稿人員,論文被接收後,收到了proof郵件,作者按照單位的要求添加了其他合作單位和合作作者,並且提交了。
  • sci錄用後多久可以檢索
    sci錄用後多久可以檢索?sci期刊不同,檢索的時間不同。檢索是很多單位認可sci論文要滿足的基本條件之一,但檢索不是論文錄用後就安排,而是先安排論文見刊,見刊後,sci論文一般會在1-2個月能檢索,且國內的檢索效率相比較國外來說,會更慢一些。
  • sci共同第一作者怎麼標註
    如需了解詳情,請加責編微信:xueshuzhishisci論文作者可以一個作者,也可以多名作者。當多名作者時,可能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也可能會出現共同第一作者等情況。尤其是出現共同第一作者時,還要正確標註。那麼,sci共同第一作者怎麼標註?
  • sci論文審稿一般多久
    sci論文要想成功發表,就必須過審稿這一關。審稿備受sci期刊重視,自然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辦理嚴格規範的審稿程序。那麼,sci論文審稿一般多久?sci論文審稿要經過初審、審稿人審核、修改/拒稿、返修審核、最終決定幾個步驟。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嗎
    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嗎?大多數sci論文,需要通過修改達到期刊錄用見刊的標準。修改後的sci論文,內容發生了改變,是否還符合查重標準具有不確定性,需要再次查重確認,即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作者不想sci論文因查重不合格而遲遲無法安排發表,甚至被拒稿,一定要把查重重視起來。sci論文不僅要在投稿前查重,還要在修改後查重。之所以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就是因為修改,會改變查重率。sci論文投稿發表,需要經過期刊的同意。期刊判斷一篇論文是否能在本期刊發表,是要經過審核來得出結果的。一般來說,sci論文審核後,會有錄用、拒稿和修改三種結果。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英輯學術
    論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sci論文簡單說可以算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論文,它可以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因此sci論文對於很多作者來說是對自身學術水平的最高認可,國內的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和博士生都是非常重視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sci論文被拒該怎麼辦,早發表小編告訴你
    但是論文被退回,這該怎麼辦,早發表sci論文小編給大家講講:SCI論文1.文章包含某些有用數據和信息有審稿人抱怨,個別中國作者在論文被一家雜誌拒絕後又原封不動地寄給另外一家雜誌,而他們再次被邀請審稿並對此非常反感,論文理所當然地被拒絕。
  • sci論文online就認可嗎
    sci論文發表是有嚴格的操作流程的,從前到後要經過投稿、審核、錄用、onlineOnline步驟在sci論文見刊和檢索之前完成,是指sci論文線上發表,也是sci論文發表中的一個重要的步驟。sci論文online後,會有相應的DOI號,說明該篇論文成功發表,因為只是線上發表,尚未印刷出版,尚未在web of science檢索到。再加上單位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認可標準,對於sci論文online認不認可上,有了不同的答案。
  • sci期刊投稿用哪種語言
    sci期刊,屬於國際期刊,對文章語言有相應的要求,凡是語言不符合要求的,肯定不會被錄用。那麼,sci期刊投稿用哪種語言?以英語為主,其他語言也有,但少見。sci選用刊物來源40多個國家,涉及50多種文字,不同的sci期刊,有不同的語言要求,在意料之中。作者發表sci論文,投稿A期刊可能要求英語,投稿B期刊可能要求德語或其他。不管什麼語言,以所投稿期刊的要求為準。不過在語言使用上,還是以英語為主。首先,國際學術交流不斷的發展,發表sci論文的科研人員也越來越多。
  • 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
    向sci期刊投稿論文發表,就必須寫Cover Letter。作為作者不明白Cover Letter代表的含義,就不能準確入手,正確撰寫。那麼,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首先,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Cover Letter, 即投稿信,是論文投遞時,與論文一起發送給編輯的信件,其目的是讓編輯在閱讀你的論文之前,簡單了解你文章的基本情況。Cover letter是編輯對論文的第一印象,是初步評判你論文是否可以被期刊接收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