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騎士球員、曾在NBA擔任過多年助教的菲爾-哈伯德表示,「The Shot」定義了喬丹的贏球公式。從這一投開始,喬丹在最後一投時基本都選擇在罰球區附近的中間地帶。最典型的比如「The Shot」和喬丹晃倒拜倫-拉塞爾在對爵士時的制勝一投。
網易體育2月18日報導:
據體育新聞網西恩-德福尼報導,在麥可-喬丹迎來52歲生日之際,他的昔日對手也回顧了他的點點滴滴。據前騎士隊球員、曾在NBA多支球隊擔任過多年助教的菲爾-哈伯德透露,喬丹在昔日絕殺他們時的「The Shot」定義了喬丹的贏球公式。
「The Shot」指的是1988-89賽季東部季後賽首輪、公牛VS騎士系列賽最後一戰(第5戰)喬丹完成的絕殺。這一投被認為是喬丹職業生涯最偉大的關鍵時刻之一。當時,菲爾-哈伯德還是騎士隊的一員,他親眼目睹了球隊被喬丹絕殺,他認為,喬丹的絕殺選擇從這一刻開始被改變。
「The Shot真正讓他名聲大噪,也讓克裡夫蘭的每個人永生難忘,」哈伯德說,「如果你要是回去翻看我們那一年的成績,(你會發現)我們當時實力非常強(該賽季東部第3,公牛隊第6)。常規賽6次交手,我們6場全部擊敗他們。有些比賽,我們都是大勝,能贏個十五六分甚至更多。我們那一年拿到了57勝,所以我們當時實力很強。」
「我們和公牛隊在季後賽首輪相遇,當時的賽制是5場3勝制,我不喜歡這一賽制,因為這削弱了實力更強一方的優勢,因為這讓運氣因素佔了很大的成分。對我們而言,我們當時的麻煩是馬克-普拉斯在比賽前10天左右在比賽時被活塞隊球員肘擊以至於腦震蕩。所以,我們和公牛隊系列賽的首場比賽,普拉斯沒有打。我覺得這改變了系列賽的走勢。因為普拉斯是一個非常棒的控衛(98-99賽季常規賽場均18.9分8.4助攻,命中率52.6%,三分命中率44.1%,罰球命中率90.1%)。」哈伯德說。
「系列賽第5場還剩3秒時,我們的比分還處於領先,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讓公牛隊得到輕鬆投籃的機會。喬丹在右翼接到了球。之後,他選擇向中路突破並且在最後一秒時出手絕殺了我們。看著他命中那一球,你無能為力。我對克雷格(封蓋喬丹的球員)感到難過,因為他的防守非常好,但大多數人記住他卻是因為他成了喬丹絕殺的背景。」
緊接著,哈伯德又說:「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第5場之前,喬丹也曾嘗試過絕殺。第4場,我們在芝加哥打進了加時賽。喬丹那場比賽的表現不可思議,他拿到了50分,不過,他在比賽最後時刻投失了一些罰球,隊友沒有給予他太多幫助。末節最後時刻,他他有機會幫助公牛隊取勝。當時,他在最後一秒選擇在底線出手,但沒有命中跳投。所以,比賽才被拖進了加時賽,最終,我們贏了。」
「但想想看,也正是從這場比賽後,喬丹所有的制勝球都基本上在罰球區附近的中間地帶。『The Shot』就是,還有他晃倒拜倫-拉塞爾在對陣爵士時命中的制勝球也是。他不再選擇在底線出手。因為在罰球區附近,他可以選擇跳投,也可以選擇突破,甚至可以選擇傳球。我覺得他這樣的選擇是從我們開始的。」
事實也能證明哈伯德所說的話。在喬丹職業生涯22次的制勝球中(包括關鍵罰球等),只有5次投籃遠離中間地帶,其餘的出手都是圍繞在罰球區附近的中間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