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五洲傳播中心與國家信息中心在京聯合舉辦了《絲路微紀錄》(第二季)全球上線首映禮。
講述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絲路故事的《絲路微紀錄》是由中宣部對外推廣局指導,五洲傳播中心製作的全球首部4k拍攝的「一帶一路」主題新媒體系列短片,該系列片(第一季)已於2017年播出,海內外反響很好。《絲路微紀錄》(第二季)於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在中國一帶一路官網和人民視頻首發上線,同時還在學習強國平臺和共青團中央各新媒體平臺推出,之後會陸續在Youtube、Facebook、國新網、騰訊視頻、愛奇藝、嗶哩嗶哩彈幕網等海內外新媒體平臺上線。
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局長張雁彬、五洲傳播中心主任陳陸軍、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主任於施洋出席活動並致辭。首映禮現場還邀請「一帶一路」項目部分建設者上臺分享他們與「一帶一路」的故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區域開放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辦、共青團中央新媒體中心、CGTN 新媒體部、中國視協、人民視頻的嘉賓也出席了首映活動。
緬甸的世界地質公園、北極圈的液化天然氣項目、約旦荒漠中的油頁巖電站、巴西的足球教練、阿富汗的珍貴文物、加納的港口建設、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出版人、加納流行的「中國智造」、南亞第一高塔、阿拉伯地區爆紅的阿語直播平臺、E時代的胡楊林修復計劃…這些看起來眼花繚亂的元素因為一個關鍵詞--「一帶一路」,被串聯在了一起。《絲路微紀錄》(第二季)攝製組的足跡遍布三大洲十二座城市,從人文交流、生態環境保護、物流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切入,記錄精彩動人的新絲路故事。
走到「土地的盡頭」,挑戰建設極限
《絲路微紀錄》(第二季)跟隨工程團隊來到位於北極圈內的亞馬爾半島,在這裡記錄下中俄法三國共同打造的「極地大工程」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從模塊組裝、運輸、搭建到最終建成投產的過程。面對北極凜冽的寒風、厚實的凍土層、零下五十攝氏度的低溫,工程團隊面對著比想像中更加困難的挑戰。而亞馬爾項目成功開採出液化天然氣,開啟了「冰上絲綢之路」的新篇章。除了天寒地凍的北極,攝製組還遠赴約旦荒無人煙的沙漠,記錄建設者們冒著高溫和風沙建設清潔能源電站的艱苦過程;深入緬甸北部探索當地的「奧林匹斯山」,記錄中國地質學家如何和來自各國的科學家們與當地人一道發掘豐富的地質資源,共同為緬甸申請第一座世界地質公園而努力。
獨家探秘,做你的私人生活指南
《絲路微紀錄》(第二季)不僅記錄下很多「一帶一路」重點工程的成果,也致力於展現更多「一帶一路」對民眾生活的改變。即便身處內陸城市,進口商品也變得更加多樣。藉助「空中絲綢之路」的發展,我們身邊出現了一個個「家門口的世界超市」。如果你更喜歡沉浸在歷史文化的海洋中,你還可以選擇去博物館一飽眼福。來自世界各地的瑰寶,比如阿富汗的稀世寶藏不僅記錄了阿富汗歷史文明的遺存,也是多種文化交融互鑑、美美與共的見證。
另闢蹊徑,守護美好家園
碼頭建設與小海龜的「新生」,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內容在《絲路微紀錄》(第二季)中共生在了一起。中國建設者在加納特碼港為當地擴建新碼頭的同時,也在默默守護著這裡的生態環境。除了進行水質檢測、垃圾分類等常規操作,他們還組織了「海龜護衛隊」,為生活在港口邊的小海龜們創造一個適合的孵化環境,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看著一隻只剛出生的小海龜爬向大海,無論是親身參與的建設者們,還是忠實記錄下這一切的攝製組,都產生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
中國智慧,世界分享
中國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與成果,《絲路微紀錄》第二季跟蹤記錄了一次綠色取經之旅----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代表組團在中國考察荒漠化治理的新進展,中國也樂於與世界分享自己為地球增綠的經驗、技術和方法。
發現市場藍海,做世界商人
中國商人秉承服務精神,為海外市場提供個性化定製的專屬產品,這不僅讓他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讓越來越多的海外用戶感受到與世界連接的現代化生活。
來自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的陸晫是南亞第一高塔----斯裡蘭卡「蓮花塔」項目的總設計師。參與這個「一帶一路」項目讓他覺得非常有意義,也很自豪。而立之年,他的女兒降生了,陸晫希望以後可以帶著女兒來到斯裡蘭卡,站在蓮花塔下告訴她,這是爸爸在30歲完成的一個作品。
《絲路微紀錄》(第二季)首映禮恰逢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辦前夕,海內外對「一帶一路」的關注度空前高漲,該片的製作方五洲傳播中心秉承「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的宗旨,致力於創作更多中國題材的紀錄片並推動這些中國故事取得更好的國際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