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馬丁變成了小龍人
今天繼續與大家分享小知識
前幾期為大家介紹了陸地上的恐龍
小朋友們是不是看的意猶未盡
還想了解其它的恐龍知識嗎
點擊播放 GIF 0.0M
別急
下面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
天空、海洋中的恐龍
01
始祖鳥
始祖鳥(外名:Archaeopteryx),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小型恐龍,隸屬於恐爪龍下目,代表了恐爪龍類的一種原始類型。它比後來發現的孔子鳥與遼寧鳥誕生年代更早,名字是古希臘文中的「古代羽毛」或「古代翅膀」的意思。
古脊椎動物。頭部像鳥,有爪和翅膀,能飛行,有牙齒。與爬行動物近似,尾巴很長(尾椎多達二十個),由多根尾椎骨構成。除身上有鳥類的羽毛外,一般被認為它是爬行動物到鳥類的中間類型,仍屬於恐龍。出現在侏羅紀。
始祖鳥一開始被認為是鳥類的祖先,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它是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而且,它們並不是鳥類祖先,極有可能是後期恐爪龍類的祖先。始祖鳥生活於侏羅紀的提通階早期,距今約1億5千5百萬到1億5千萬年前。目前發現的始祖鳥標本都來自德國境內,分布在德國南部,它的德文名字意指「原鳥」或「首先的鳥」。
02
哈特茲哥翼龍
哈特茲哥翼龍是一種粗脖子,長下巴的翼龍,它們翼展可達12米,甚至更大,體重估計為220公斤。
哈特茲哥翼龍是最近發現的大型神龍翼龍科動物(飛行的爬行動物),化石發現於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包含頭顱骨碎片、左肱骨、以及其他部分,這些化石顯示它們是種大型動物。
哈特茲哥翼龍有一個寬廣、堅固的口鼻部,以及大型的下頜。它的頜關節有獨特的溝槽,這樣它們可以將嘴巴張得更開。哈特茲哥翼龍長的很像它的近親風神翼龍,但哈特茲哥翼龍的腦袋更大,長達3米,它們的頭顱骨可能是非海生動物中最長的了。
哈特茲哥翼龍的翼展很大,幾乎和風神翼龍差不多了。而它們的腦袋很大,如果頭大腳輕,那麼飛行起來可是個麻煩事,於是科學家推測哈特茲哥翼龍的骨頭內部可能有空洞,這些空洞由極薄的骨梁支撐,這樣才能使哈特茲哥翼龍的頭骨保持輕的重量,允許它們飛行。
哈特茲哥翼龍可能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羅馬尼亞,在一個靠近海岸的海島上。它們會飛過草原和樹林,捕食岸上的小型恐龍或其它動物。在當地,它們也算是很強大的掠食者了。
03
滑齒龍
滑齒龍意思是「平滑側邊牙齒」,是種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裡短頸部的上龍亞目。滑齒龍生存於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7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
滑齒龍是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在侏羅紀晚期,它們粗壯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槳鰭的驅動下四處遊蕩。滑齒龍的長顎裡滿部尖銳的牙齒。滑齒龍的鼻腔結構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氣味,這樣滑齒龍就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發現獵物行蹤。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齒龍一生都在水中度過。
04
蛇頸龍
蛇頸龍是已滅絕的蛇頸龍屬海生爬行類的統稱。他們體長約3.5米,個體較大,且長頸,因以得名。這是一個適應淺水環境中生活的類群。蛇頸龍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到侏羅紀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堊紀末滅絕。蛇頸龍體型碩大無比,是海洋中的霸王,與魚龍類一起統治著中生代的海洋。
蛇頸龍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長頸蛇頸龍,另一種是短頸蛇頸龍。
長頸蛇頸龍看上去像一隻蛇穿過一個烏龜殼,它們的頭部很小,身軀像烏龜一樣寬而扁,頸部修長,可以彎曲,尾巴較短,呈錐狀。
短頸蛇頸龍的頭部較大,頸部很短,長長的嘴巴裡長滿了尖銳的牙齒,身體十分粗壯。
在白堊紀末期,蛇頸龍逐漸失去了海洋霸主的地位,比蛇頸龍更兇猛、更強大的滄龍逐漸成 為了海中強大的掠食者。為了能在水中捕到足夠 的獵物,蛇頸龍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獵食方 式,它們逐漸放棄了獵食遊水魚類,而是來到海底覓食軟體動物和貝売類動物。
可以飛翔天際、遨遊海底的恐龍知識科普
小朋友喜歡嗎?
點擊播放 GIF 0.0M
今天的馬丁百科就結束啦!
我們下周見吧!
如果還想知道更多的知識
那就去《新百變馬丁漫畫書》裡
尋找答案吧!
關於《新百變馬丁》漫畫書的創意內容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