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廣袤無邊,完全容得下人類共同探索
閱讀提示
外空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確保外空的和平利用,防止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不僅符合各國共同利益,也是各國共同責任。
11月6日,第75屆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表決通過「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決議。2014年來,「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決議每年均表決獲得通過。
新華社的報導稱,自2017年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又一次寫入聯合國外空決議之中。
在分析人士看來,國際社會還必須採取預防性措施,就防止外空軍備競賽儘早談判締結新的國際法律文書,從源頭和法律機制上防止外空武器化。
一
1957年10月,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類活動的領域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外層空間。
由於外空具有巨大的軍事潛力和價值,伴隨冷戰期間美蘇軍備競賽,外空迅速成為競爭新領域。
60多年來,人類在探索外空的過程中,雖然有國際空間站這樣的合作範例,但國家間的競爭從未中斷。
為了確保外空用於和平目的,國際社會於1959年成立聯合國和平利用外空委員會,並於20世紀60至70年代達成一系列旨在控制外空軍備競賽的國際條約,其中1967年10月10日生效的《外層空間條約》,被譽為和平利用外空的法律基石。
該條約規定了外空活動所應遵守的10項基本原則,包括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應為所有國家謀福利,而無論其經濟或科學發展的程度如何;各國應在平等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自由地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自由進入天體的一切區域;不得通過提出主權要求,使用、佔領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把外層空間(火星或者月球)據為己有;不在繞地球軌道及天體外放置,或部署核武器及任何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等。
《外層空間條約》確立的有關外層空間活動原則,對於各國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有一定指導意義,也有助於限制外層空間的軍備競賽。迄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批准了這一條約。
二
冷戰結束後,美國在民用和軍事利用外空領域遙遙領先,對可能制約其技術和裝備發展的條約談判均持消極態度,同時也是少數不支持談判禁止太空武器的國家之一。
組建「太空軍」,更是美國在目前外空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尋求軍事絕對優勢的一項重要舉措。
美軍是最早開始籌劃組建太空作戰部隊的軍隊之一。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美軍就組建了一支由100多名太空人和7000多名航天技術人員組成的「準太空戰部隊」,負責美軍太空飛行器的發射和控制工作,在太空軍事力量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6月18日,美國正式啟動組建「太空軍」,獨立於空軍,成為美國武裝力量的第六軍種。
美國的行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全球一定程度上掀起太空軍事化浪潮。
俄羅斯、日本、印度、英國等均表示要發展太空軍事實力,北約也於2019年7月通過新太空政策,構建太空防禦體系。
各國將先進的外空技術應用到軍事領域,通過研製太空對抗武器、組建專門太空作戰部隊等,或將引發新一輪的外空軍備競賽,將其逐步演變為大國角力的新戰場。
三
如何和平利用外空,防止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考驗人類的智慧與勇氣。
2014年6月,中國與俄羅斯共同在日內瓦向裁軍談判會議(裁談會)全體會議提交「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更新草案,提出通過談判達成一項新的國際法律文書,防止外空軍備競賽和外空武器化。
中方代表指出,國際社會必須採取預防性措施,就防止外空軍備競賽儘早談判締結新國際法律文書,從源頭和法律機制上防止外空武器化。這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呼聲,歷屆聯大均高票通過防止外空軍備競賽決議,要求裁談會談判締結相關國際法律文書。
外空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確保外空的和平利用,防止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不僅符合各國共同利益,也是各國共同責任。
當前形勢下,談判達成外空軍控國際法律文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上升。正如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所說,「太平洋足夠大,完全容得下世界各國;宇宙更是廣袤無邊,完全容得下各國共同探索與合作。」
趙曉展
【編輯: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