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3月17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攻關最新情況。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先生,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先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先生,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秦川女士,請他們就藥物疫苗研發進展、檢測試劑應用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疫苗作為疫情防控最有效的醫學手段,可以有效的阻斷病毒傳播,不僅對中國取得抗擊新冠疫情的最終勝利、穩定經濟形勢、有序復工復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關係世界疫情的下一步走向。
在科技攻關組的支持下,教育部從春節開始就動員有研究優勢的廈門大學、四川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科研團隊,快馬加鞭、全力以赴,重點從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三條技術路線並行推進,協同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加快開展新冠肺炎疫苗攻關。
其中,流感病毒載體疫苗特點是通過鼻腔滴注的方式進行接種,目前正在進行實驗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預期4月底完成候選疫苗的臨床前研究並申請臨床試驗。重組蛋白疫苗目前已經開展小鼠與兔子的動物實驗,並已掌握了大規模生產高質量和高純度的疫苗蛋白技術,核酸疫苗是全世界都在積極探索的疫苗研發新技術,目前全球還沒有人用疫苗上市。中國高校利用前期中東呼吸綜合症研究中積累的技術和科研成果,加快核酸疫苗研究,將儘快驗證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還有高校已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病人血液中分離出了對新冠病毒具有很高中和活性的抗體,以此製備的高純度、全人源中和抗體,可以提供三周左右的短期免疫保護,正在準備進行動物攻毒保護試驗。
總體來說,高等學校疫苗研發工作都在按照預期積極推進,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有序開展,部分疫苗有希望儘快進入臨床研究或者應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