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顆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星球似乎變得熱鬧起來。
自從歐空局的「靈巧1號」捨身撞月以來,美國、俄羅斯等宇航大國的雄心勃勃的探月計劃紛紛浮出水面,就連沒有載人技術的日本、印度、德國、英國等也制定了探月、登月、在月球表面建造永久基地的目標。《紐約時報》的評論說,月球馬上變得像滑冰場一樣熱鬧了。
3D時代的今天,地球人對月球基地提出了很多設想。在NASA的網站上,甚至用動畫的方式描繪了未來的月亮之上的生活。
這一切距離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已經將近半個世紀。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首次在月球表面留下人類的腳印。3年後,驟熱的探月熱變冷,從此,月球變得再次冷寂。
畢竟,從地球到月球並不是很容易。嫦娥飛天除了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還要技術保證。
那麼為什麼美國人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完成了這一壯舉呢?
自從人類完成第一次登月不久,就有一個質疑的聲音,認為美國的登月活動是一個驚天大騙局,就是人類從來沒有登上過月球。
疑點主要包括:一在沒有空氣的月球上,照片上的美國國旗為什麼會隨風飛揚?
二月球沒有大氣層,溫差相差正負300度,在驟冷驟熱的環境裡,怎麼保證攝影器材正常工作?
三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太空人在太空的行走步子不可能這麼小,他們在月球上漫步的樣子和正常的行走放慢2。5倍很像。
。。。。
多年來,和網上騙局論的熱炒不同的是,美國宇航局似乎從來懶的出面解釋,而作為登月第一人的阿姆斯特朗,30多年來也一直保持緘默,從來不接受媒體採訪。
就在網上懷疑之聲沸沸揚揚的當口,不久前,最能證明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的證據,記錄登月過程的1萬3千盤高清晰度原始錄像資料,卻神奇的丟失了。
這些懷疑是空穴來風嗎?美國的電影導演確實在攝影棚裡真實的還原過登月歷史。
翻過今天,美國再次啟動的登月計劃是老調重彈嗎?
登月艙加重了,為什麼火箭的推力反而變小了呢?
如果說政府關注月球是因為其巨大的軍事、經濟利益,那麼,私人探月熱為什麼也成為一種時尚?
《軍情連連看》再訪月亮之上。
CCTV-7
10月21日 17:30 (首播)
22:37 (重播)
10月22日 8:05 (重播)
責編:曹勁